庙会(炮会)
廖广新
每年农历初十,这样的炮会是近十多年才盛行的,致于怎样形成不可预知。
或者现在人们生活水平赶得上来,并且有了一定经济基础吧!炮会(什么公庙之类)的意义什么不刻意论述,起码有一定的神秘感让人去追求。
我想现在有很多地方开始逐步盛行祭祀这种或之前失去的庙会吧!又何妨去探讨它的存在。
文革时期破四旧,打倒一切什么什么所谓:破除迷信等……标语,依旧在某一个地方土墙白底黑字记录着。
炮会(庙会),假如初十举行,初九就要准备一切人事安排,通常情况下对于这个不用我想的问题吧,关键是组织成员会安排完成。
如记账号的,通知各村人员,或离开本村在外面的人,都会一一通知。
每年每个人如果参加,必须交上一些所谓,香火钱,有多少人会到预算之中,当然是有一餐饭的,至于怎样也不是我所知道的,反正如果你参与必不会饿肚子。
庙会在我本村附近的村联合举办的,是又谁执到哪个什么炮头而定在哪里聚合。
有一年在离我本村近的村民执倒哪炮头,刚好我回这个镇安定下来知道,之前是一无所知。
执到炮头的主人,和其它安排炮会成员通知我回去参加这次盛会,当然是一定参加的,也能了解是怎么不一样(庙会)情况实质意义。
初十早上我回村参加,时间大约九点多到达,看到很多人聚集在执炮头主人家的门口。
人头涌涌,熙熙攘攘非常热闹,首先是向大家打个很有礼貌的招呼,并去记帐处登记和交香火钱,看到的已经有很多人交了一定的现金。
如果按照人头的记帐每个人二十元一位,看到用笔记录在内红纸的人数约四五百人左右,当然是成年人才能计算之内,小孩免。
我交了二十元,记帐的人看了看我说,很久不见到你了,我说是的,彼此也很久不见闻了,他说欢迎你参加这个庙会。
我说一定的,以前在外不能参加这次是一定参加和了解庙会是什么意义所在,他笑一下,我也回笑一下。
交完钱然后离开了,到别的地方了解,走到厨房处。看见厨房的伙记们忙碌之中,今天的食材也很丰富,有鸡,鸭,鱼,猪肉青菜,木耳,冬菇等,一个特制大火炉灶上面的铁锅里。
一块块四四方方的五花腩猪肉,在柴火烧红油锅滚得皮囊金黄色,还有用竹签刺皮囊密密麻麻的小孔。厨房伙食满身汗水,有的还脱了上衣,但也很乐意做这样的差事。
我想如果一个人为了让所有人食上一顿美味的饭,他们或者愿意奉献,但对我而言你交这么一点点小小的钱,不用你做什么而食,心里总说不出不劳而食内疚。
有人愿意付出,有人愿意接受。世间万物有何妨不是这样呢?总不能执著一点点的事,而放宽心态面对。
距离食饭时间常早,还有别的人在这次炮会中首要任务,是炮会祭祀仪式的人,在主办方的大厅当中举行。
正厅内一块木板制成的四方柜里面安放着(一尊神像),神像严肃庄重而神圣。
一张四方台面,上面放上许多供品,糖果饼,蔬果,红枣,挂圆,花生,油炸糕等……
一个身穿黑色长衫灰色长裤花鞋的老年妇女,头上的发鬈夹着有侧拍叶,大吉叶用红线绳串起来。
傍边还有几个中年妇女帮助一起主持仪式,关键是第一个妇女,面容貌庄重严肃。
口中念念有词,好似对这尊神像祈祷什么神灵保祐,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之类。
这里是主办方的小仪式,还有更大的祭祀仪式在土地庙里,就是今天主要论述的题目。
一次简单的记录在主办方,所见所闻,离开这人声噪杂的人群,牵着家人的手来到村庄的溪水处散步。
溪水雅地绿油油的小草,大小不等的石块,高低各不同的小水沟,深浅各别。
浅水沟浸泡大既到成年人的小腿部分,深的约一米七左右。
两者之间的事是记忆一段少年时代,少年时代通常在学校下午放学回家路段经过的山溪水处。
哪时候的水清晰可见小鱼在石壁石岩出没游来游去戏珠吐泡泡,石臼岩青绿色长尾尖石螺在急流水冲激下依然从容吸着微尘随处可见。
下午放学途中到水沟深的处,脱光衣服,三五个人跳入约一米多深的水沟游荡激戏,潜水深处捉鱼。
少年轻狂不知性,脱衣入沟捉鱼虾。碧水调歌头,人生有几何?
现在想起伏跌宕,经过数十年的演变洗礼,岁月不饶人,这里一切改变,变得犹如陌生。
今天的山村溪水不再是滚滚流淌,而变得支离破碎,只有小小的水源长流,杂草丛生,石骨尖尖,变得无比荒凉的地方。
到了十一点多食午饭时候,因为农村的空余地方宽敞,主办方在乡村公路段。早以摆好一张张台长凳,几乎坐满人,我同家人一起就近处坐下。
同台食饭的人有认识的,不认识的,十个人左右,彼此打个招呼,就各自各品尝。
等到所以有人食完午饭后,好戏还在后面,也是进入下一主题内容。
有一帮中老或年经人,有的手里拿着吹笛子吹,有的双手打着锣鼓喧天呐喊助威,有的用竹篙抬举着神像。
一路向庙宇处进发,这样当然有许多男男女女,纷纷嚷嚷走在后面,兴高采烈跟随着。
庙宇在我以前读小学的地方,从我的村到学校约一公半里路段,这一公里路程也是少年时代深深记忆。
学校现在已经荒废了,留下两层水泥平房约三五百平方米,以前我读小学时,几间泥巴瓦平房,后来改变水泥楼房。
学校在一个上六七百米高的山坡地上,在乡村公路现有梯级一步一步上去。学校边有一棵高大茂密枝丫盖了半个操场的乌揽树,我读小学时它以有了,伴随着我渡过几年时光。
学校右手边,盖了一间新庙宇,这是近十年的事情吧?不过这学校很早以前也是庙堂,听老一辈论证事实。
现在这个新的庙主,名称呼是(镇安公),这样的事情后来人定的或以前人定的不去讨论。
庙内堂里面雕塑像真的没有看过,或者对他不尊敬和虔诚,由于人实在太多了,所以望而却步。
通常人们进入庙堂是手拿三支点燃的香后,步入对神像的香炉恭恭敬敬微徽点几下头,把香插入香炉然后退出来。
里面香烟雾弥漫,香烟味围绕着整个天空,场面相当震撼人心。
通过这次祭祀祈祷仪式这后,人们纷纷嚷嚷地离去,走去另一个烧钱的地方,为什么说烧钱呢?就是用钱买鞭炮回来。
在预先安排地方,把木长方架子上放上鞭炮,一条条长长的鞭炮又上而下围绕着一点燃鞭炮引线。
在支架构顶部放了一个所谓:炮头的礼炮,然后用火点燃下面鞭炮引线,由下而上燃烧。
一阵阵鞭炮声,震耳欲聋的炮竹声噼噼啪啪,噼噼啪啪地响过不停,烟雾弥漫,炮竹外的红色纸飞散发很远很远飘落地面一遍殷红。
即将燃烧尽鞭炮时,以有人等在哪里抢炮头,争分夺秒,你推我拉,场面控制不住了。
最后还是有人抢抱着哪炮头,兴高采烈,一切都终归有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