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士衡公游学【虎丘山】
整理/宋英明.诵读/宋丽艳
虎丘,原名海涌山。巜越绝书》称:吴王阖闾葬山下,经三日,白虎蹲踞其上,故称虎丘。唐朝时期为避世祖李虎讳,将虎丘改为【武丘】,山上有虎丘寺,山与寺形成合抱之态势,入寺则重岩陡壑,古木参天,寒泉四溅。武丘寺路,即今山塘街。自苏州阊门至虎丘,计七里许,俗语曰:[七里山塘,行至半塘三里半]。
白居易于宝庆元年任(825年)任苏州刺史,《图经》称:唐白居易守郡时候,尝作虎丘路,免于徒涉,亦可障流潦。
所以武丘寺路又称白公堤。相传唐朝初年,山塘以西是一片很大的沼泽,白居易为了便利交通,沟通城乡一体化,发展生产,募工开塘筑堤,并在大堤上种植了上千株桃柳,同时山塘的筑成了之后,更使虎丘这一名胜,更加吸引游人。
在清代,由康熙皇帝钦点,赐进士、云南殿试大主考、翰林院编修宋衡任江宁钟山主讲、任山长,领一帮学生游学苏州虎丘寺,行至【白公题】时,衡公出一上联:【书生书生问先生,先生先生】请身边的人抢答。当时学生们你言我一语的,在拼奏联句,大家一时半会儿,摸不着头脑,无从答起。
忽然身后有急驰马奔声,只见一[捕快]骑马将至。见此情景,俄尔,一学生灵机一动,有了!答曰:【步快步快追马快,马快马快】,众人皆惊,连连拍手叫好,广为流传,是为记!
(注:步快即为步行的捕快。马快即为骑马的捕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