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中医通[2023]号文件中,一、申请参加医师资格考核应具备的条件为:1、学习中医满五年,还要公证之日起计算。2、由至少两名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推荐老师还不包括指导老师。二、考核方式、内容、程序:1、内服方药类(30分钟)。2、外治技术类(30分钟)。3、以内服方药为主、配合使用外治技术类(30分钟)。外治技术配合使用中药类(30分钟)。

这些限制性条件,严重地阻碍中医事业的发展,看起来是在严格把关中医执业医师的队伍素质,实际上是在限制中医从业人员,增加从业的难度,让年青人望而却步。这样下去,中医从业人员就会断层,青黄不接。特别是民间的老中医,几代人不断摸索出好的诊疗方法,面临失传的局面。
其考该方法完全照般了西医的考核方法,用考核西医的办法来考核中医,从本质上不合适的,中医讲的望闻问切,便症施治,同一个病人,症侯在不同的阶段,用药都不一样。而不是像西医那样,完全用一种药,一种方法去处理。医药管理部门,应该比基层的工作人员更加清楚这些。所以,考核中医是不能用考核西医的方法,至少不能完全照搬。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关于中医的事例,值得每一个人去反思。
中医出身的甘肃卫生厅厅长刘维忠,就曾一再呼吁在全国推广甘肃医改经验——用最简单的办法,解决最基础的问题,用尽可能少的费用,维护居民健康,走中医特色的甘肃医改之路!
刘维忠在甘肃舟曲泥石流的大灾难时,用一些最简单的中医技术和集体治疗方法,及时地快速救助了大量病人,并坚持给50多万人预防性的喝了中药。
刘维忠的例子,证明中医在现在及将来,都是能起到维护人们健康的作用。限制和提高中医入门的门坎,只会断送中医的发展。
又例如:武汉在疫情时,中医专家张伯礼,用41个方舱医院拯救了武汉。方舱医院中医也曾一再呼吁:方舱模式不能扔,集体治疗走捷径,仨月能消肺炎急,三年亦可灭慢病!
再例如拥有院士、将军为徒的江南奇人秦兆虎说:“治病不能一个一个治,要一批一批治!”也就是我们几十年一直推行的“速成化培训医生,批量化治疗疾病!”因为中医圣贤早就说了“万病皆因瘀”嘛,既然病因就是一个“瘀”字,那么,只要运用能够活血化瘀的同样方法,岂不是就可达到“治万病”的目的了吗?这就是“集体治疗走捷径”的理论根据!
事实说明,在疫情来临时,人们都明显地看到了中医的效果,中医疗效更长久,其成本更低廉,更适合普通老百姓。
再例如:中医的治疗方法,以防为主,辨症施治。
中医讲究“治未病”,这就是张仲景倡导的:“不要一有不适就找药吃,稍觉四肢重滞,即行导引吐纳按摩,及时把病邪之气排掉,人就不会得病”!也就是说“导引吐纳按摩”就是治未病。而那个国家认定、吴仪推荐、疗效神奇、祝总骧教授发明的“312经络锻炼法”,就是“导引吐纳按摩”六个字,十分钟就能学会救自己,帮别人,具有有效、简单、省钱、全治等八大特点!在当地政府支持下,马来西亚曾举办过上万人的“312”集体锻炼,卫生部长、体育部长都参加了,并盛赞了“312”治病救命的神奇效果!
中医的预防效果,更胜西医。
中医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中医虽然有了国家的支持,但有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是,中医队伍的从业人员青黄不接,很多年轻人认为,中医没有前途,改学西医,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对中医的错误的认识;另一方面,是进入中医队伍的门槛过高,难度大,让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中医的博大精深,学好非一日之功,学中医的难度远远大于西医。不能人为地设置门槛,让更多有意向从事中医工作的年轻人退缩,而是,想办法让他们爱上中医,看到中医的未来,并全身心地投入到振兴中医事业中来。学中医如同学习驾驶技术一样,培养一名驾驶员得有老司机带,师父带徒弟,传帮带,徒弟学会了,再经过通用考核,拿到驾驶证才能成为一名驾驶员,但是,要真证成为一名合格的驾驶员,还得在实际驾驶中不断磨练才行。
[建议]
1、建议湖北省中医药管理局。取消各种报考限制条件,让更多的人参加考核、考试。比如,五年的限制条件,两名以上的推荐人等。我国五千年的文明,离不开中医,是中医维护了中华民族的传承和繁衍生息,现在科技发达了,反过来,设定一些门槛,只会限制中医的发展,百害而无一利。
2、建议改进实操的考核方法。文件中的考核方法过于笼统,对即将从业的中医人员的考核,更多是要从基研上去考核,而不去考核太过高深的理论,那是高等学府的事。学有所长,学有所短。从业人员主要是实操撑握基本的技能,能为最基层的人服务好,这才是目的,这也是党和国家的希望。也是传承几千年中医的希望。

本文作者 :王志良系鄂州祖传中医王寿世诊所传人 、副主任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