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律-禅音素语
(上平十一真)
诗║老调重弹
素心寡欲洁无尘,淡泊自甘醒亦真。
立在瑶坛思故里,归眠玉殿梦前身。
但迷法鼓初闻雅,肯悟禅音又见淳。
处世怡然怀至理,朝朝晖映意中春。
白话解:
这个地方,是一个“独守一隅”的无尘去处;这个地方,是一个曲径通幽的太素世界。它是佛门圣地。晨钟暮鼓、香火不绝。
佛说:“众生平等。”生得如此突兀的寺庙,或许有一个存在的道理——在欲海沉浮的大千世界,也许比他处更需要一个能安抚信众的地方。
但就是在这个地方,它的厚重已经化为无形的香火代代传承。
更因这里,需要的是清心寡欲、淡泊明志,不食人间烟火的信徒,他们不管成败得失,不枉谈功名利禄,不求五欲之乐。入来此处,便可了知诸法本空、再不执著迷恋色相之法。乃至此地尤同仙界,清新质朴,不假雕饰,自然和谐。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犹是如此。
初涉而踏足此地香客,如登瑶坛仙境。好一宝地!满目芳树垂绿叶,半空楼阁信仙居;青云逶迤,层楼叠阁,斗拱飞檐,雕梁画栋,环境优雅,清静无为。偶听禅堂内震耳的钟鸣板响,时有鼓乐,相伴有抽解木鱼之声,引磬拜佛的颂唱,然此处已被参天的古木掩映。此方僧众,虽然身伴青灯古佛,但也深感世间红尘纷然,而这一切又都是切切实实的存在。对他们而言,也只是似梦非梦,如过眼云烟,人非草木,岂能无情。鉴此,同样也能引发他们的一片乡思情节,但终归遗憾。窥那月殿虚窗之外,青云逶迤。略感茫然。唯登高眺远,亦可见叠石构建的云房,不少僧道或隐者居住于此,他们盘膝打座,经年累月,心无杂念,一心向佛。于是有佛言曰:“净守心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前身怎样?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果不其然,有素语唱道:……琅琊烟台亭雨月,怎堪琴瑟泪轻涎。”
而有些僧众也特别迷恋讲经学法,人前极善树立自己四大皆空的形象。尤其是在方丈里坐地,肯悟禅音,当显质朴淳厚之像。处世怡然,至怀至理,每每朝朝,可望荫庇之荣极,身心焕然,如沐春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