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望“无名的福气”
谢 丽

跨越千里,高铁将我们送到了北京西站。带着预约信息,在保安小哥的验示下,我们走进了北京大学校园。
这里的未名湖、博雅塔,在我的内心早已汇聚成为汪洋之海,那是希望的种子,智慧的飞羽,播撒出一片深情真切的向往。
如今,我静立在未名湖畔,见岸边青翠的垂柳垂下的枝条,在仲夏的时节里展露着活力和热忱。
北大校园北与圆明园毗邻,西与颐和园相望,既有皇家园林的开阔宏伟气度,又有江南山水的清秀迤逦。亭台楼阁、山环水抱、湖泊相连、堤岛穿插,可谓风景宜人;校园里古木参天、绿树成荫,步移景异。优美典雅的校园风光,魅力无穷的攻读生活,人文气息和自然风景的交相辉映,湖光塔影伴随着大师们的深邃目光和“巍峨背影”,正是燕园中最美的图景。
北大中文系戴锦华教授在《北大师说》宣传片中曾说,人生有一段时间在北大度过,是无名的福气,不在于学科,不在于金字招牌,不在于名师。而是她的历史,她的传统……这是一种获取思想的能力。这种“无名的福气”,事实上也是建构在“学科”、“名师”、“传统历史”和人文之上的“福气”,有机缘在燕园浩瀚丰厚的知识人文海洋里跋涉、攀登,应该算是人生中的莫大幸福。
我站在教学楼外去看教室,隐约可见身着短袖衬衫的师者风度俨然,正在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们上课。室内一片凝神专注,室外一片风清日明。夏日的骄阳似乎也格外安静清爽。所谓“心安处即是吾乡”,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北大学子们,都曾经是省市骄子,如今菁英荟萃于京城,在北大校园共聚学习,在北大传统、历史、人文中徜徉,他们一定会找到生命的本真自我、精神原乡,或以更完美的姿态奔赴更高远的未来。

北大时光,一定会凝聚成为一个人一生的“骄傲与回望”,定格成为一个精英群体的“精神肖像”。北大对我们的“呼唤”,在于她的博大浩瀚与轻简平易,在于她的深沉壮阔与有为担负,在于她的源远流长又时时生新。于我而言,能够给予北大的,更多的是一种深情凝望……此时,正是毕业季,一届学子就要离开校园,奔赴远方。当我从一张张或青春流溢或凝神静气或斯文淡定的崭新面容里,读到燕园人文对学子、对青春的塑造时,我不禁再次为这个热烈似光、纳容如海的北大,为锻造一代代学子的脊柱和思想,引领青年知行风气的北大,而深深感动。
“承学脉而开风气,致广大而书精微。”来到图书馆,恰逢“百年前北京大学学术系列展”正在馆内展陈。进门时,见门口书有两行字:“书香迢递,斯文在兹。价值引领,道隐无名。”“无名”之力再次显露强大态势,让我不禁在这里肃立良久。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的北大,纳含着人世间的百态万象,给予我的强力吸引,几乎是我无法抗拒的。这也自然源于我对“无名的福气”的深度解读与再次凝望。
(作者简介:谢丽,女,单县人,山东省作协会员,山东省“齐鲁文化之星”,山东省作家高研班学员,江苏省青年作家读书班学员。出版散文集《智慧女性千千结》,入选“农家书屋系列”。散文《与父相伴的光影流年》入选《中学生语文报》美文阅读教材。多篇作品入选《齐鲁文学作品年展》等选本。)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