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不是那块料
臧景亮
高中毕业前夕,母亲带我到小姨家串门,当看到小姨夫组装了一台9英寸黑白电视机时,她两眼放光,羡慕不已。在晚饭后回家的路上,母亲问:“你毕业以后想干点什么呀?”
于我,这不啻为灵魂拷问。
听到母亲的话,我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却在响着另一个声音:“想读书写作。”这对于一个拉扯七个孩子的母亲来说,确实是在为难她。
母亲见我没有回答,也就没再追问。接着又对小姨夫具备安装电视机技能一事啧啧称赞。

1975年,高中毕业。工厂不招工,大学不招生,因为舅舅在台湾的缘故,参军就更没希望。母亲见我整天不是瞎晃悠就是找闲书看,托人让我进了一家生产预制板的小型建材厂干临时工。建材厂刘厂长听母亲说让我学技术,就安排我到唯一有点技术含量的半自动混凝土搅拌机岗位学习操作。他还亲自示范,按照水泥、沙子、石子和水的比例,搅拌成混凝土。
我上手挺快,时间不长就能顶岗。由于材料配比掌握得当,预制板质量合格,刘厂长和工人们都夸奖:“小伙儿不赖”。
我把刘厂长和大家的评价向母亲说了,她很高兴。早晨上班前,她会煮一个鸡蛋,悄悄放在我上衣口袋里,让我在路上吃。我边徒步走,边用手攥着那个鸡蛋,却总也舍不得吃,从家到单位七八里路程,到地方以后鸡蛋还是热乎的。有时候放到中午才狠狠心吃下,有时候晚上带回来给母亲吃,可她执意让我吃,说:“你干重活得补身体。”我知道,母亲和家人都没有吃早餐的习惯,更舍不得拿鸡蛋当早餐,即便用石灰水保鲜的鸡蛋,也是按计划供应,每人每月半斤。
几个月后,母亲看我在建材厂很是辛苦,萌生出一个新想法,便为我辞去这份临时工作。
家中二男五女,哥哥大我9岁,喜欢动手制作物件。有一次放假,只见他又爬房顶,又在屋里屋外接线。不一会儿,就传出广播电台的声音。原来,哥哥安装了一台简易版的矿石收音机,虽然信号不太稳定,但是母亲对他好一个夸奖。
与哥哥相比,我就显得有点儿笨。
“文革”年代,社会上一度时兴自己购买红松、白松等木材,请木匠到家里来制作家具,不仅给工钱,而且还要管吃,并好烟好茶伺候,木匠师傅在大显身手的同时,也想方设法帮主人省料省时。
木匠是个吃香的行当。
彼时母亲在一家阀门厂担任芯子组组长,这是一个技术含量挺高的工序。一件合格的阀门,必先制成芯子,它决定阀门尺寸与形状准确与否。而这一切,都需要由木匠先做出木型。与母亲经常打交道的同事马师傅,在厂里负责制作木型,不仅懂图纸,而且技艺高超,人称细木匠。他在母亲心中就是大师级人物。
一个厂休日,母亲专门请马师傅到我家,意在让我拜他为师。我向马师傅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马师傅点点头,然后和父亲母亲说了一会儿话,就打开他的工具箱往外拿工具。光刨子就有长、中、短三种,那些刨子把手被他用得油光锃亮,像是包了浆的文玩。还有錾子、斧子、锯子、羊角锤等也都被他收拾得洒洒利利,一看就是手艺人吃饭的家伙什儿。
母亲和我搬来长条凳,又把早已备下的板材放在凳子旁。马师傅掐灭烟头,喝了口茶水,把那些板材逐个检查一遍有无钉子口,然后将其中一块放在长条凳上打好墨线,拿起锯子,三下五除二,锯得有长有短,有宽有窄,接着在条木上展示刨的绝活。
他先是利落地用羊角锤敲敲刨刀片,找出合适的角度,然后用刨子一个前推,只见一条白色刨花打着卷儿弹出,又连续几十个来回,行云流水般将那块没有生命的木头,打磨得如同一件艺术品,仿佛赋予它灵魂一般,熠熠生辉。
此时,我早已看得目瞪口呆,被马师傅的技艺和气场镇住!
母亲示意我递给马师傅茶杯,对马师傅说:“你歇歇,让孩子练练。”马师傅喝了两口水,并没有休息,而是拿起另一块木头,在四个平面各自刨开一层皮,边干边对我叮嘱:“两个胳膊要掌握好平衡,平均用力,目视前方,一口气完成。”
我接过刨子,默记马师傅讲的要领,然后开启了母亲让我成为木匠的追梦行动。第一刨子推过去,没有卷起来像马师傅那么漂亮的刨花,只有稀稀拉拉的一点木屑。我以为自己用力不够,第二下运足气力双臂猛推,只听“咔”的一声,刨子在木头上动弹不得,惊得马师傅一下子站起来,茶杯从桌上也滚落下来,摔得满地都是碎瓷。他一看说:“刨刀卷刃了!”卸下刨刀的同时,见我害怕的样子,像是解围地说:“没事,磨磨能用。”就在油石上用力磨了起来。
我面红耳赤又结结巴巴地说:“马叔叔,今天,要不先别练了吧。”
母亲炸的花生米满屋生香,不知不觉间已接近饭时。接着母亲又端上来大葱炒豆腐、黄瓜炒鸡蛋、白糖拌西红柿等。父亲已经把景芝白干倒进酒杯,高度酒与刚炒出的菜汇成诱人味道,在房间来回碰撞。父亲招呼马师傅坐下来喝酒,母亲则对马师傅说:“忙了一上午先吃饭,以后再说吧。”
我听出了母亲的弦外之音:木匠的饭碗不适合我端。拜师这件事情过去一段时间后,有一天她终于忍不住和我开玩笑地说:“看来你还真不是那块料。”
从那,母亲就再也没提起过让我学木匠或学其他手艺这回事儿。虽然没有成为她所期盼的木匠赚钱养家,也没有顺从她的意愿,凭着一门技术安身立命,但是母亲从未有过抱怨,无论我做出怎样的人生选择,她都给予充分信任与理解。
我这块不是木匠的材料,大半辈子都投身于另一种材料的打磨之中:与文字结下不解之缘。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