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白莲花
文/刘正双(湖北)
当我注意到他时,是我来朱集二小实习的第八天。
那天,烟雾蒙蒙,下着小雨,我正在给学生讲解昨天测试的语文第一单元试卷。一个男生满头大汗地跑进来。
"报告!″他站在门口,气喘吁吁,小脸蛋涨得通红。
思路一下子被打断,全班同学的目光齐刷刷射向门口。
透过眼镜上框,我注视着这学生几秒。
带五年级语文这几天,全班五六十个学生,我连十二分之一也不认得。
"这位同学,你找谁?″我问道。
全班哄堂大笑。班长李佳雪告诉我:"老师,他是我班的,叫白莲花!″
全班又是一阵大笑。我立马摆手制止。
"白莲花?……嗯,白连华,白——连——华,对,好像有这么个人。"我认真翻找着记有测试分的花名册。
过后听别的带课老师讲,这个学生平时表现还可以,认真踏实,一丝不苟,那为什么这几天老迟到呢?是在路上贪玩?还是家里出现啥变故?还是……,百思不得其解。我决定抽空去家访了解一下。

周日的上午,我去拜访一个朋友,她是一个画家,现租住在襄阳西门桥外的陈家巷子。
巷子不大,古老而又简朴,窄长的石板路两旁是明清时的翘角飞檐建筑,青灰色的砖墙瓦顶。兼有雕梁画栋,布局大气,错落有致。
租住屋在二楼,凤雏大厦旁边。推开窗户,迎面就是天下第一城池古襄阳——高大的城墙及绿柳环绕的护城河。此时正值六月,田田荷叶铺满了河面,几杆怒放的荷花亭亭玉立,那么洁白,那么纯真,那么清雅。微风淡淡,清波荡漾。水雾笼罩的河面,犹如丹青水墨泼画般,如烟如梦,若隐若现。
忽然,一个熟悉的身影从护城河边匆匆走过,定睛细瞧,咦,这不是我班的白连华吗?他干嘛呢?游玩?不会,下着雨呐,难不成他家也住这附近?
细雨飞洒着,软软的,腻腻的。路上的行人并不算多,一探究竟的念头又闪现出来。
穿过两条窄窄的小巷,沿青石板路往南,左拐右拐,我尾随着他,进入到城中村的一间丝棉瓦搭建的小房子里。

看见我进来,他很是吃惊,正在熬药的动作停了下来。
"刘老师……,你,你坐!″他有些惊慌,赶紧给我搬凳子。煤炉子上,砂锅里正咕咕地冒着热气。中药味随着水雾弥漫了整个房屋。
"谢谢。″落坐后,我环顾室内。老式的夹心墙,一根细梁支撑着铺着丝棉瓦的顶棚。南山墙边站着一个衣柜,看成色有些年份,柜子旁边整齐地码着几个箱子,西山墙边有一个木床,一个老妇人憋红了脸地咳嗽着,她的床边放着刚熬好的药汁。
"老师……″,咳……咳……,她欠起身,话没说两句就拚命咳起来,待稍微平缓,她虚弱地说,"对不起……,老师,看我这鬼毛病,耽误孩子的学习了。"咳……咳,咳咳……,
我连忙扶她躺下。话不多说,此情此景,我全都明白了。
"这,这是……?″我一边接过白连华递过的水杯,一边问道。
"奶奶病了,我给她熬药!″他动作熟练,边倒药渣边回答。他谢绝了我的帮忙。
"你家大人呢?怎么你一个小娃儿在照顾?″我疑惑地问道。
他脸色一下子暗淡下来,没有立刻回答。……泪花在眼眶里打转,捏着衣角,低头小声说:"爸爸没在了,妈妈也走了,是奶奶把我拉扯大的。"
我没有说话,只轻轻抚摸着他的头。
"老师,我保证!以后不会再迟到!″他抬起头,用胳膊勒了一把泪,语气坚定地说。
我拍拍他的肩,心里酸酸的,一句话也没有说。还用说什么呢?……
"等奶奶病好了,我一定带她去看护城河里的荷花。那荷花,可漂亮了!……"他满眼的憧憬道,一脸幸福的模样。
回去的时候,在巷子口的小超市,我买了米面油等一些生活用品,请老板娘帮我一起送过去。
"巷尾老王头家?″她望着我,有些疑惑。
"你也认识?″我问道。
"我们这儿谁不晓得他家呀!″老板娘一边帮我装东西一边说:"老王头是退休工人,他老婆是退休教师,以前两口子常常在小广场跳个广场舞。″老板娘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两口子教育有方,孩子们也都争气,考出去了,羡煞死小区里的那些父母们,他们教育自家孩子的口头禅就是,瞧人家那两孩子,再瞧瞧你们……,″老板娘两眼明亮,满脸的喜色。"老王头那双儿女,俨然成了小区的标杆,奋斗的榜样!老两口脸面有光,时常以两个孩儿为傲……。时间过的真快,眨眼间,儿子博士毕业后考托福去外国留学,娶了个金发碧眼的洋媳妇,孩子15岁了,一家人也没回家一趟,只在照片上见过。女儿大学毕业后在外地工作,远嫁到离家几千里的大城市,平时也只是视频聊聊天。这老两口省吃俭用,把两孩供出去了,可到老了呢?都不在身边,不是这个忙,就是那个忙,反正就是没时间。当父母的呀总盼着儿女有出息,出人头地,自己脸上也光溜,可如今孩子优秀了,飞得远远的,自己又得到什么?人们不是说,优秀的儿女前途无量,优秀的父母前途无望。哎,都说养儿防老,你老了,儿女都飞走了。这是落了啥呀?落了个寂寞,外加落了一身的毛病!……老王头走了好几年了,前几天老王婆子老毛病又犯了,半夜想喝水,起床倒水不小心摔了一跤,卧床了,毕竟也是七十多岁的人了。哎,这人哪,一个老能养十个小,十个小养不了一个老,难呀″。老板娘连连叹气。
"那不是还有个孙儿在照顾她?″
"你说那孩子呀!黑旦,他不是老王头孙儿,他是个孤儿,是老王头两口子看他可怜,时常周济他。那可是个好孩子,晓得报恩哩!″
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到了。
望着雨雾笼罩的河面,几天的场景蒙太奇式的呈现出来,渐渐地清晰了……,那一杆杆傲然挺立的白荷花,慢慢幻化成那个满头大汗、笑意盈盈的白连华。这个苦水里泡大的孩子,别人眼中的小屁孩,苦难没有击垮他,贫穷没有打败他,生活的磨砺,使他过早变得成熟,变得懂事,硬是用瘦弱的双肩挑起一肩风雨,扛起了一个"男人″的责任!他的知恩图报,他的坚强,他的乐观,还有他浑身散发出来的那种朝气……,今天,我才真正地了解他,今天,他算是给我狠狠地上了一课,他,才是真正的白莲花,我心河中的那一朵花!
回去后,我请画家朋友帮我画了一幅画:雨后初霁的湖面,清新明朗,一朵纯静洁白的荷花挺立在田田荷叶之中,晶莹剔透,娇颜欲滴,雪白雪白的花片上,挂着闪闪发光的水珠……,我很喜爱这幅画,取名就叫"白莲花"!
2023.07.26.襄阳


作者简介:刘正双,笔名刘柳,湖北襄阳人。爱好文学,喜爱写作,笔耕不辍。92年开始发表作品,曾在《襄阳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多篇,《都市头条》,《帝乡文学》,《南方文艺》,《青年文学家》等杂志,头条,公众号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散文诗等二三百篇(首),参加全国文学大赛,小说《礼物》获三等奖,散文诗《收获》获二等奖,优秀奖若干。现为襄阳市浩然诗社会员,《双河》文学社成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