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本文是钟振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宋词人年谱、行实考》(项目批准号17ZDA255)的阶段性成果。夏半阳乌景最长。小池不断藕花香。电影雷声催急雨,十分凉。〇芡剥明珠随意嚼,瓜分琼玉趁时尝。双桧堂深新酿好,且传觞。
楼锷,《宋史》无传,清·陆心源《宋史翼》亦未增补。《全宋词》楼锷小传较简略,且有讹误。兹予订补。
楼锷,约生于高宗建炎元年前后。初为太学生。孝宗乾道元年八月,已为太学录。五年正月,已为太学正。
乾道六年(1170)二月,已为婺州州学教授。十一月,犹在此任。
宋·吕祖谦《吕东莱文集》卷六《题跋·书校本伊川先生易传后》曰:伊川先生遗言见于世,独《易传》为成书。传摹浸舛,失其本真,学者病之。某旧所藏本出尹和靖先生家,标注皆和靖亲笔。近复得新安朱熹元晦所订,雠校精甚,遂合尹氏、朱氏书,与一二同志手自参定,其同异两存之,以待知者。既又从小学家是正其文字。虽未敢谓无遗恨,视诸本亦或庶几焉。会稽周汝能尧夫、鄮山楼锷景山方职教东阳,乃取刊诸学官。
按,“伊川先生”,即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颐。
“职教”,即担任州郡级官学教授。
“东阳”,婺州之别称。宋·祝穆、祝洙《方舆胜览》卷七《浙东路·婺州·事要》曰:郡名金华、东阳、婺女、宝婺。
婺州,即今浙江省金华市一带。
楼钥《攻媿集》卷一一二《北行日录》下曰:乾道六年庚寅二月十六日丁酉,胡春自婺女来,收景山兄书。
又曰:三月一日壬子晚到婺州。首见赵金华子涛,不值,径入郡学直舍省景山兄。周教授汝能、雍无锡希稷相访。周与景山兄同官,雍同舍也。借周直舍安泊。少选,侍景山兄过周之五柳堂。
又曰:二日癸丑雨。侍景山兄见李使君衡。是日景山兄、周、赵、雍、王醵,就五柳相招早饭。
又曰:三日甲寅雨。侍景山兄同周教授谢李使君。侍景山兄赴李纠饭。
又曰:四日乙卯早别景山兄。
按,“婺女”,亦是婺州之别称。
“郡学”,即州学。
“李使君衡”,即李衡,时知婺州。
“醵”,凑钱。此谓楼锷等人凑钱招待楼钥,早饭于婺州州学之五柳堂。
清·朱彝尊《经义考》卷二六《易》二五《李氏衡周易义海撮要》曰:周汝能、楼锷识后曰:江都李公衡属意于《易》,得蜀房生《义海》,删之以为《撮要》。公自御史来守婺,锓诸板。教授周汝能、楼锷识之。乾道六年十一月望日也。
按,“守婺”,即知婺州。《方舆胜览》卷七《浙东路·婺州·建置沿革》曰:领县七,治金华。
宋·叶适《水心先生文集》卷二九《杂著·题韩尚书帖》曰:韩公子师守东阳,楼公景山为博士,以文字相从游,常乘月至教授厅五柳堂,对北山苍茫有无,宾主更赋,渔樵互答,鼓角动乃归。诸司不能容,韩公竟罢去。
按,“韩公子师”,明·王鏊《姑苏志》卷四〇《宦迹》四曰:韩彦古字子师。
“东阳”,亦婺州之别名。
“博士”,州学教授之习称。
“诸司”,此指路转运使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此诸司并称“监司”,皆有监察本路官员之职能。
乾道六年(1170)十一月后,七年(1171)十一月前,曾任宗正寺主簿,玉牒所检讨官。
楼钥《求定斋诗馀序》曰:由太学正、宗正寺主簿、玉牒所检讨官、枢密院编修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