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洋,好样的!
房永敏
赞全国法院先进个人获得者刘洋法官
最美山东公务员,光辉业迹世人传。
援青播爱警官好,奋进征途自击鞭。
礼赞滨州中级人民法院
谠言嘉论立端庄,明镜高悬谱锦章。
除暴安良匡正义,排忧解难避灾殃。
早昏忙碌舍亲眷,四季勤劳固法纲。
丝尽烛残终不悔,万家灯火放祥光。
醉中真•滨州中院赞
明镜高悬耀夏冬,善扬恶讨立头功。木欣花媚荡春风。
举剑断流筋骨硬,提槌播暖现长虹。人和政畅颂丰功。
《山东省“最美公务员”刘洋》
一,每一次转身,都遇见更好的自己
山东省“最美公务员”发布仪式给予他的颁奖词是:
“最美公务员”之美,美在本色,亮在初心。平凡,亦是不凡;无名,也是英雄。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在坚持和坚守中,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用尽职尽责书写了为群众谋幸福的时代答卷。
他,是全国法院先进个人,是山东省“最美公务员”,是齐鲁最美法官,是滨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管办主任、一级法官,刘洋。
从事法院工作的十三年,他逐梦而行,每一步走的坚定而踏实。
每一次转身,都遇见更好的自己
记滨州中院审管办主任、一级法官 刘洋
“小案子,藏着中国人对家的执念”
“23岁担任审判员,其实我就是被人诟病的那种‘自己还没结婚,就开始审离婚纠纷’的年轻法官。经验不足,就用诚意和阅历来补。审理每一起民事纠纷,我都是举轻若重,如履薄冰。”
2012年11月,23岁的刘洋成为滨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名普通的民事法官,往后八年,审理的都是婚姻家庭、人身损害、劳动争议、执行异议等传统民事案件。
“平时总说小案件有大民生,给人直观感触可能没那么深,但是我想说,这些传统民事案件的背后,藏着中国人对家的执念、对家人的交代,能理解这些,再难的案子,也有解法。”
2017年,房价飞速上涨的时候,刘洋审理了一起二手房买卖纠纷案件,当时的房子,一天一个价,没等正式过户,出卖人就反悔了,他的母亲哭天抢地,一辈子攒了一套房,临了亏大了,这不行。
一审法院判决继续履行,出卖人摆出了一副坚决不履行的架势,买受人急眼了,买房子是用来当婚房的,时间上拖不起,感情上更拖不起。
作判决容易,但解决问题不容易。出卖人担心对母亲没法交代,死死咬住“不卖了”。刘洋就跟“关键的母亲”细细算账,参考同地段同小区的房价,这套房卖亏多少,违约的话,要赔多少。同时,也跟买受人商量,是否可以将房内物品作价补偿一部分。
等到双方都同意,生怕“办不圆满”的刘洋自己去到惠民县,盯着双方把房屋作交接,递交了申请过户的材料,还找到中介公司把双方的押金原路径退回。这时候,距离买受人预定的婚期已经不足半年。“拾掇拾掇,好日子就差不多了!”买受人的父亲,露出了久违的笑意。
除了坚持用“圆满思维”办“圆满案子”,刘洋深知打官司会耗费群众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在保证办案质量和效果的同时,通过采取提高不开庭审理案件占比、权利义务一次性告知等方式尽可能为案件“提速”,案件办的越快一点,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就会越多一点。
从事民事审判的八年,刘洋累计审结各类案件1600余件,同期结案数量位居全院第1名,四次获得全院办案冠军,无一错案,多次收到群众送来的锦旗、感谢信,在做到“案结、事了、人和”的同时,也给自己的民事审判生涯划上了一个圆满的休止符。
二,一段援青事,一生“山海情”
2020年,刘洋从民一庭任立案庭副庭长。同年6月,他受省法院选派,到青海刚察人民法院挂职锻炼,成为了山东法院援青工作组的一员。
他的任务是帮助刚察法院建设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这也是当时全国法院的核心工作。但此时的刘洋只有2个月的立案工作经历,没有系统接触过“一站式”工作。初到青海,更是人地两生,与同事和群众交流都是大问题——藏语完全听不懂,汉语方言也基本听不懂,工作陷入了一筹莫展的境地。
刚察县绝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300-3800米之间,最高点是4775米。最初的一个月,刘洋遭遇了严重的高原反应,体重骤降5公斤。但想要打开工作的突破口,就一定要做细致的调查研究,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
冒着高原反应进一步加重的危险,他再三向院领导“请命”,带着氧气瓶和药物,利用七八月份集中开展巡回审判的窗口期,第一时间加入了巡回审判大军。“他每一天都在跟高反抗争,简易氧气瓶成了身上的挂件,这份敬业和执着,值得我们学习!”刚察法院立案庭庭长杨毛措说。
一个月的巡回审判里,他现场看、当面听、用心记,慢慢掌握起了牧区法院的工作特点,并着手为刚察法院量身打造以诉前调解和集约化诉讼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一站式”建设方案。
短短半年时间里,立案庭用全院20%的干警,实质化解了65%的民事、行政纠纷,还承担起咨询、立案、送达、保全、鉴定、信访、审判管理和信息化等几乎全部诉讼服务工作。刚察法院的“一站式”质效得分排名也从最初的全省第55名逐步上升到全省第1名,完成了从全省末位到正数第1的历史性飞跃。
离开青海前,刘洋对74项“一站式”指标进行了逐项分析,留下了2万多字、60多页的工作指南,并重新设计了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的具体流程,离开一年之后,刚察法院“一站式”质效得分排名仍然稳居全省第1名,对刘洋而言,这是“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喜悦。
谈及援青那段过往,刘洋心存感念,“感恩青藏高原对我的磨砺,那里有奋斗过的青春,有并肩作战的兄弟,是我一生的宝贵财富。”
三,追踪“看不见、摸不着”的审判规律
2021年开始,刘洋担任审判管理部门的负责人。
“从一线法官到审判管理人员,是一个从微观操作到宏观处置的过程,对我而言,就是要追踪那些看不见、摸不着,又实实在在存在的司法规律,让规律为审判工作、为老百姓服务。”刘洋说。
小额诉讼,是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金钱给付民事案件,法律规定,可以一审终审,并大幅度缩短了审限,对老百姓减轻诉累有立竿见影的成效。但新民事诉讼法修改以来,基层法院和派出法庭对小额程序的适用率非常低。
刘洋“遍访”基层法院和派出法庭二十多次,总结了“不会用,一审终审怕担责”“不敢用,担心当事人救济渠道受阻有情绪”“不会用,什么案件应该标记为小额案件,审理过程中能否主动叫停”三大普遍性问题。
为了尽快推动小额程序的适用,中院审管办确定了“宽进严出”“畅通再审救济途径”等方法,起草了《小额诉讼程序适用和监督管理工作指南》,并到各基层法院逐案评查、讲解、督导,至2022年底,滨州法院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上升到31%,是之前的8倍,位居全省第二。小额诉讼的办理效果,也很是可观,2022年以来,全市法适用小额程序审理案件15308件,服判息诉率99.06%。
“小标的金钱纠纷,2个月内定分止争,100起案件,不到1件进入再审程序,这个数据反映的是小额程序的审理质效得到了当事人的普遍认可。”刘洋说。
如何让看不见摸不到的司法规律,现出影子,为我所用?2022年5月份开始,刘洋又瞄上了智能化审判管理的新路子。“以前,我们都是从报表里看数据,从数据判断问题,也就是说,问题出现了,我们才去解决问题。这个很显然就滞后了。”
而制作一份审判管理的报表,大概要处理2600个以上的数据,形成40多个二级报表,对人力的耗费是相当大的。为此,刘洋提出要做一个有前瞻性还省时省力的智能管理软件。
在没有计算机学科背景的基础上,刘洋和信息中心以及软件开发人员摸索着前进,历时十个月研发了“审判态势感知平台”,这是全省法院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慧审判管理平台。通过平台,滨州实现了全市法院质效数据的集成展示、实时更新,还能够预测质效指标的未来走势以及实现跨区域横向对比,以便实时作出调整。
2023年1-2月份全市法院出现发改率异常升高、辖区法院超6个月未结案件占比突增等问题时,中院审管办通过平台提供的指标趋势变化及时找到了指标异常波动的原因并针对性采取了措施,收到了良好效果。依托该平台所创设的积案指数、民商事案件总办案天数、超六个月未结案件占比等新口径指标也得到了省法院的高度认可。
6月底,法制日报社公布了2023政法智能化建设创新案例及论文征集宣传活动评选结果,滨州中院“审判态势感知平台”入选智慧法院创新案例,《可视化审判管理的实现路径——以审判态势感知平台为切入》入选智慧法院创新论文。
四,最华丽的转身,是成为父亲
“除了陪孩子,他在家大部分时间都在做饭,炖肉、炒鸡、各种家常菜,承包了我们的一日三餐”,孙逸是刘洋的“另一半”,也是同一个单位的同事。
结婚十年,孙逸对刘洋很少怨言。“主要是他真的很好,哺乳期半夜起来,他听到了就会追到客厅,在沙发上陪着我。大儿子淘淘是高需求宝宝,半夜两点起来玩儿,他就一直陪着。现在时间少了,但是每天还是会送淘淘上学、辅导作业。”说到经常会忘带书包、给孩子穿反衣服,孙逸抿嘴笑,“他心是好的。”
“相比于工作上的转变,成为父亲,才是我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在重新认识责任的同时,也有很多参与别人人生的愉悦。”刘洋说。
“小儿子安安五个月时候,我去青海,回来几乎不认识我,有一点沮丧,但我用最短的时间挽回了儿子的心,这个比克服高反更值得骄傲。父子之间的陪伴,是一辈子的事情,我愿意陪着他们慢慢长大。”
最好的感情,是彼此成就、相互滋养。刘洋说他从妻子身上学到了“镇静大法”,性格开朗、情绪稳定,缓解了工作中太多的焦虑;财务专业出身的孙逸,则在刘洋的陪伴下考过了司法考试,从行装处到教育处,尝试了自己专业以外的工作。
“从一间屋、两个人到三只猫、四个人,日子一晃就过了十年,就一直这样过下去,也很好。”孙逸说。
十三年法院生涯,从传统民事法官到青海援建干部,从一线审判人员到审判管理的“掌门人”,每一次转身,都让刘洋更加成熟,也更加坚定。“我无法挽留住青春,但是可以用奋斗让青春变得更加充实,能够让自己的青春与人民司法事业同行,是我一生最大的荣幸”。

房永敏笔名金水木,山东滨州沾化一中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诗词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滨州作协会员,沾化作协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