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荣之家”续征程(散文)
图文/鲁新建
“光荣之家”,它是曾经战斗青春岁月的荣光和记忆,它是军人保国戍边的荣耀与梦想。它又是“一人当兵,全家光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传承和颂扬。
我最关心的重大节日有三个,七一的建党节,八一的建军节,十一的国庆节。因为我的成长进步,我的今生未来与它息息相关,紧密相连,荣辱与共。我1979年11月从长安县入伍,距今已经44年;1984年6月在连队入党,距今已经39年。退休后,个人组织关系转入长安毓秀园社区,参加党员学习,过好党的组织生活,真正体会到了“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的重要性。它让我们这些退休党员,能时刻牢记党员身份,永远跟党走。让我们在远离军营和工作岗位后,能够深切感受到党的温暖传递,保持信念的力量和政治生命活力,让身上红色血脉畅通无阻,满怀家国抱负情怀,永葆战斗生命青春。
今年六月份,在我入党39年后的今天,我第一次万分惊喜地收到了社区党组织颁发的“政治生日贺卡”,这是我亲爱的母亲,伟大的共产党,哺育我一路成长的关怀和惦念,是我实现人生追求提升的大事。我应倍加珍惜,永不忘记。社区党组在全体党员大会上,向我39岁党龄即政治生日表示真诚祝贺,希望我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永葆党员的先进性。

这份光耀闪烁的生日贺卡,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我在部队入党时的情景。它唤起了我对40年前那段火热军旅生活的难忘记忆。
记得1984年的6月份,那是我终身难忘的一天。我的入党申请通过了通信连党支部和党员大会的表决同意,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时隔39年,我仍然清楚的记得,我的入党介绍人是老班长刘贵奇和副指导员邢志斌,党支部书记是王东善。政治处范英明主任,还特别向连队介绍了我在借调团报道组期间,在新闻写作方面的出色表现。第二年,我的预备期满按时转正,我正式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将依照党章要求,切实履行好党员的义务和责任,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人生的政治生命从此开启了茁壮成长的闪光历程。
记得那一年,是我当兵的第四个年头,也是我人生的高光时刻。我在通信连的军事训练,专业技术等各项工作任务完成考核指标上,发奋努力,为部队建设增光添彩,成绩斐然。在师教导队接受过班长集训,在新兵连当班长,带过新兵。在师部报训队担任过报话教员,所带学员培训成绩合格,全部按期毕业,我被评为全师优秀报话教员等等。
更让我引以自豪,富有成就感的是,我在师团新闻报道工作中出类拔萃,先后荣立三等功二次,在军内外报刊电台采写发表新闻稿件五十余篇。八四年还被借调到师部新闻办工作一年,我和邓祥燕,杨迎勋采写的卫生员周同“为群众治病名扬四方”的事迹报道,刊登在人民军队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等军内外主流媒体上,周同本人因此被兰州军区树为“全军自学成才标兵”,并破格提干。我获得全师优秀通讯报道员荣誉证书。八五年后我改转为志愿兵,个人前途命运与部队现代化建设紧密相连,我投身军营火热战斗生活,发奋图强,奉献火红青春十三年。这些成绩荣誉的获得,离不开各级党组织的关怀沐浴,有部队首长和历任老领导的关心爱护,更离不开与我朝夕相处战友加兄弟,一往情深的支持和厚爱。
时光荏苒,一晃四十多年如驹过隙。我退休离岗回归家庭,享受人间亲情和天伦之乐,回到了社区安逸的生活圈内。闲时重拾文学爱好,写点诗文短篇,借以回报挚亲好友在微信朋友圈的关注点赞,乐享笔耕不辍,情系花甲之年。
感谢国家优抚好政策,颁发“光荣之家”牌匾,发放“退役军人优待证”开放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光荣之家”从此有了身份待遇,我们在此看书学习,关心国家大事,参与文体娱乐活动交流,重拾远离军营的自信欢乐,重温荣光岁月的情深意长。
今年五月,社区推出送服务上门,免费赠拍“婚龄合影照”活动。接到邀请后,我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由此唤醒的那段甜蜜回忆顿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那是1988年的初春时节,我的爱人千里迢迢赶到部队完婚,在团首长和政治处领导的热情关心操办下,我俩的新婚典礼在政治处会议室举行,阵阵欢声笑语回荡在文殊沟的上空。婚礼仪式简朴而又热烈。宣传股长张双民担任主持人宣布婚礼开始,团政委陈金才,主任王际信为我们热情证婚,团里的老乡战友纷纷前来捧场祝贺。我身着军装,爱人身穿常服,我俩胸前戴着大红花,高兴得前仰后合,心里乐开了花。
当时我爱人既没穿礼服,更没有婚纱浓妆拥戴,只有结婚证上两人的小合影照片作证,因此补拍婚纱照的愿望一直深藏心里,成为我弥补爱人新婚缺憾的内心期待。转业后,我和爱人几次想到补拍婚龄照,都因时光匆匆而无暇顾及。不经意间,我俩结婚与日子相伴,人生已经走过了35年的风雨历程。
35年婚龄,通俗称为“玉婚”,玉石,它具有温润的特质,也有以玉养人的传说,它与婚姻、爱情滋养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35年婚龄又是我俩天荒地老到白头婚誓的最好见证,社区服务站的盛情邀约,正合我意,一拍即合。

在工作人员的周到安排和热情忙碌下,我们来到社区三楼搭建的摄影棚内,化妆师为我俩做了精心化妆,为爱人换上心仪已久的婚纱礼服。摄影师现场设计动作,用心取景构图,抓取我爱人身披婚纱礼服的佳人丽影,终于圆了我爱人渴望已久的婚纱梦。我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挑选了“家和万事兴”中式款合影照,做为我们“玉石”婚龄照的永久纪念。
因为“光荣之家”的荣誉,我们多年的心愿定格为美好的瞬间。让新时代赋予的精神文明风尚在此传颂,让军旅爱情之舟如同祁连山上盛开的雪莲,冰清玉洁,苦乐相融,直到永久。
今年7月份,社区又推出了“忠其一生,浪漫相伴”好家风评选活动,我和爱人有幸入围分享此美誉。整个活动内容安排得饶有情趣,丰富多彩,令人心动。当我从问答环节试题中抽到“说出你此时最想表白的心声”问卷时,我无比激动地走上舞台,道出了久藏心底的深情倾诉:让我最难忘的是,两人在军地间相识相知相爱,虽然远隔千山万水,却难以阻隔我们真诚相守,海枯石烂不变心。是百余封飞鸿传书,情牵一线,为分居两地的军旅爱情搭建鹊桥,喝彩给力。

我最能理解爱人在人民教师岗位上的辛劳付出,她教书育人三十余载,获誉桃李满天下。可当她在最近一次,站在“感恩老师,同学重聚”毕业二十年聚会的学生面前时;面对步入熟年,已成家立业,如同自己当年一样肩扛事业重负,心怀家庭梦想,奋力拼搏的学生时;她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悸动,哽咽数次,才说出了早已涌动在心,情堵在喉的心中感言……
我真诚感谢爱人的为人之母,在平凡孕育伟大,日复一日的费心操劳中,她不分昼夜,不计酬劳地对女儿从小到大,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大学,直至结婚生育,看护孙女的一路爱心呵护,长相随,送温馨的抚育成长。家庭是人类心灵漂泊歇息的港湾,是夫妻相濡以沫平凡岁月的积淀,是儿女长大成人有所作为后仍然难舍的依恋。感谢我们全家老幼亲友同舟共济,一路风雨相伴走过的所有日子!祝愿在座的每个家庭幸福和睦长久,祝福爱情,亲情,友情之树长青,让精神文明的万里家风鲜花传承颂扬,让百年好合,爱你到永久的美好誓言百年不变,让爱情之舟从“银婚”起步,与“玉婚”相伴,在”金婚”发光,直到永久,永远!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在纪念建军96周年之际,我们深切缅怀,那些为建立新中国,迎接“十一”国庆节胜利到来,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做出英勇牺牲的革命先辈们!让我们倍加珍惜今天来自不易的安宁幸福生活。让我们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而今迈步从头越。
借此机会,我衷心祝愿老部队的各位首长,老前辈,退役老兵,我的所有老乡战友亲朋们……
不负军旅韶华
永葆退役青春
传承光荣之家美誉
阔步人生大好前程
2023年7月26日于西安



作者简介:鲁新建,60年出生,陕西省长安区人,兰州大学新闻系自学大专学历,80年入伍在西北装甲兵从戎十三年,历任部队师、团新闻报道员、干事,军地双拥办专干等职,获得新闻工作优秀成绩三等功二次。转业后相继在宝鸡图片社,宝鸡摄影学校,西安陕西正爱救助服务中心从事秘书文字材料撰写和摄影作品拍摄工作。业余爱好创作诗歌,散文,评论,摄影等文学作品至今,在军队地方报刊及网络媒体刊登发表作品百余篇,其中有十余篇参选荣获比赛奖并收编于文学作品专辑。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凡夫易谈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陈昌文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