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涪陵工务段关工委,安排2天半课程,对2023年14名(不含增援大运会7名)来自川渝两地的农家子弟,新入路大专、本科生(6名本科生、8名大专生)进行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铁路史、中国铁路春运史、涪陵工务段艰苦创业史、新中国第一路成渝铁路、红色故事、成昆精神、五老故事、历届青工成长成才故事、人生理想第一课教育后,自觉扣紧步入人生的第一颗“纽扣”,结合思想实际,撰写的人生感悟“心得体会”,在《都市头条》陆续发布,以励鞭策,迎接挑战。
「人生感悟之三」认准目标 扎根渝怀献青春 听关工委入路第一课有感
●李思翰
我叫李思翰,1米71,24岁,共青团员,重庆南岸区农家子弟,西安长安大学“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系本科毕业。
我与铁路的情缘,还是少儿时代,经常同铁路人的亲戚,搭乘火车去达州度假,后来在西安念大学,往返西渝间乘坐火车,与铁路结下的情缘。
回想没有高铁的时代,同外出务工的父母一道,坐过内燃机车牵引的绿皮车,那“呜呜”的鸣笛声,火车轮对撞击钢轨接头发出“哐当哐当”的节奏声,深深印记在我的心底:让我悄悄爱上了铁路,直到大学毕业,跨入涪陵工务段那天,是我成为铁路人的开始。
7月13日那天上午,盛夏骄阳似火,明晃晃的骄阳,晒得沙溪沟发烫,我们新入路的14名新工,围坐在涪陵工务段劳模工匠室里,聆听“五老”为我们讲述“铁路好故事”“我与中国铁路现代化”,初次认识了关工委熊主任。他洪亮的嗓音穿透有力,完全不像已经退休7年的老人,依旧意气风发,精神抖擞,令我们感慨惊讶。
由于时间关系,半个多小时,座谈会噶然而止,没想到19日下午,坐在职工培训教育基地教室里,再次聆听到熊主任为我们上的“入路第一课”,他用精彩的短视频,图文并茂的投影画面,为我们讲述了二十大精神、中国铁路史、中国铁路春运史、涪陵工务段段史、新中国第一路成渝铁路、成昆精神、系列红色故事、五老故事、祖曾四代铁路人故事、历届青工成长成才的故事……
尤其熊主任讲述的中国铁路发展史、涪陵工务段历届青工成长成才史,令我们感慨万千:114年的中国铁路发展史,既是中华民族的血泪史、奋斗史,也是中华民族的复兴史,从1905年中国人自行设计、自行修建,1909年10月建成开通的201公里京张铁路,中国铁路的先驱者詹天佑总工程师,用铁的事实击碎了西方列强讥讽“中国人不可能修建铁路”的胡言乱语。历史长河,奔流不息,经过一代代铁路人的艰苦奋斗,从原始落后的蒸汽机车牵引的绿皮车年代,一步步跨越到内燃、电力机车牵引的蓝皮、红皮空调车,再到今天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动车组高铁年代。
中国铁路的辉煌史,不仅仅是一项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更是一段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创业史,一代代铁路人献了祖辈献父辈,献了父辈献子孙,献了子孙献终身,为了新中国铁路建设和运营管理奉献了终身,用辛勤的汗水和智慧换来今天的高铁时代。
“成铁好青年”王亚飞10年跨越四步台阶,从一名黄土高坡的农村娃,到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土木工程”系本科生,再从线路工到工班长,秀山线路车间代理助理工程师,为我们刚跨出大学校门的农家子弟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王亚飞的成功秘诀告诉我们:既然选择了走工务人生路,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无论日晒雨淋,风霜雪扎,只能勇往直前,奋斗不止,付出千倍的努力,干出成效来,才能得到组织的认可,让父母欣慰。
从王亚飞成长成才的故事,看中国铁路发展史,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国铁路的蓬勃发展,正是一代一代铁路人无私奉献的结果。中国高铁路网的形成,让全体国民享受到网上购票、方便快捷、刷脸进站、安全舒适的交通出行,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同步发展,让更多地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涪陵工务段的发展史也是如此,从18年前开通时的渝怀单线,到黔张常高铁开通、渝怀复线开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代代涪工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为我们创适了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
我也要像“成铁好青年”王亚飞那样,认准人生目标,扎根渝怀献青春,在工务人生路上,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断开拓进取,追求自己的梦想,在养护渝怀线路的生产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干出优异成绩,为确保渝怀线安全畅通、促进西南铁路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铁路现代化、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奉献青春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