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共赏】
玉石情缘(随笔)
王长胜
01
曾经有过一块羊脂白玉挂件,是奶奶亲手挂在我脖子上的。
白玉呈梅花形状,圆圆的花心和五个整齐排列的花瓣,正反两面都略有内凹;玉色天然,白如羊脂,沉甸甸的,很凉很凉。很多朋友见了这块白玉,都称赞它是玉器中的上品。
奶奶说:“玉有灵性,佩玉可以养生防险的。”
小时候,我总是顺从地将那块羊脂玉挂件垂挂在胸前。
白玉挂件陪我度过了童年。
我稍大一点的时候,不再愿意佩玉。特别是在中学时代读了《红楼梦》,知道贾宝玉这样的公子哥儿才佩玉,便对那块玉倍加冷落了。
那时,我没有读懂《红楼梦》,对贾宝玉没有好感。男儿太多脂粉气,我不喜欢。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先是从报纸上读到慈禧太后用玉柱在脸上滚动做美容、消除脸上皱纹的文章,继而又读到黄菌的《玉佩》一文。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不知怎么的印在了我的记忆中。他说:“而我,因佩了这玉环的缘故,那不时会疼心的心脏也不怎么觉得疼了。”
坦率说,当时我以为白玉的功能被夸大、甚至神化了,一直不以为然。
以后,我在一些书籍上了解到:白玉,是一种带灵气的宝物,也是辟邪防身之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白玉,是吉祥的饰物。
我国古代有身份的文人、官僚视玉如宝。近代文人沈大同的《古玉辨》有这样的描述:
沈大同因为戒鸦片烟,常觉左臂麻木,求医一年多,依然不愈。后来,有人劝他佩玉,他便将一块碧玉环戴于左腕,昼夜不去。结果,左臂麻木的感觉竟一去不返。光绪二十年,他又在燕京夜市购到一块形如茄子的白玉,从此佩戴在身。一天,他出门访友,所乘骡车不慎翻于河中。沈大同当即昏迷,经人救起,竟安然无恙。而随车而行的仆人、车夫,都跌成了重伤。
事后,检点物件,沈大同发现玉茄碎了。
众人都十分奇怪:河底无石,玉为何碎?
这位沈大同,从此对佩玉防险护人的奇效笃信不疑。
那阵子,我岳父尚在世。我跟他谈起沈大同的《古玉辨》,岳父兴趣甚高,向我叙述了一段亲身经历——
解放初期的一个秋天,他由巢湖乘车到蚌埠,途中翻车。全车仅两人幸免于难,岳父的腿受了重伤,压在人堆之中,动弹不得。同车有个戴玉镯的老者,玉镯碎成三段,人却完好无损。岳父向他求救,那人走近岳父,迟疑片刻,顺手拿走了岳父携带的一件呢制大衣,然后笑咪咪地扬长而去。岳父几经挣扎,才十分艰难地从尸体堆里爬了出来……
岳父是现身说法,讲得有鼻子有眼,妻子得到启发,好一番找,终于找出了我收藏多年的那块羊脂玉挂件。
当时恰好一位朋友从陕西咸阳游览回来,送了我一条505神功元气带。那时候神功元气带风糜一时,成为养生健体的上品。妻子灵机一动,把白玉用红线缝到神功元气带上,让我天天系着元气带。

02
不可思议的事情居然真的发生了。
那时,我家住在老市区。佩玉大约半年后的一天早晨,我骑车上班,车刚拐弯到宁芜路,突然发现一辆大卡车紧跟在我身后飞驶而来。
慌忙中,我夺路而逃。不料,那卡车仍然向我冲了过来……
我没有犹豫,果断地逆向行车,向左侧的马路逃去。
那卡车却不依不饶地继续冲我而来,在撞倒我的那个瞬间,突然刹住了。
我被撞倒,摔出了两丈多远……
我撑坐起身子,惊恐地远望,只见撞我的大卡车车斗里装滿了煤渣,煤渣被喷水处理后正不断冒着热气,哗哗地滴漏着水珠。
驾驶员很年轻,可能是新手,惊怵得脸色苍白。
年轻驾驶员见我坐起,飞快地向我走过来,小心翼翼地将我扶起,急促地问:“你怎么样?”
我定了定神,在自己大腿上捏了ー把,感觉到了疼。于是,迅速环顾四周,感觉自己依然完好地在艳阳春光下活着。
接着,我确定对方不是蓄意谋杀之后,指着被撞得绞麻花似的自行车,淡定地说:“先把我的车子修好再说。”……
修好自行车,我再三再检查自身的状况,结果一切棒棒哒。
晚上,在庆幸平安无事的喜悦中,岳父提醒说:“快检查一下你的那块白玉挂件。”
我和妻子连忙查验那块白玉,竟发现白玉上出现了一条半寸多长的裂纹!
岳父一见白玉挂件上的裂纹,感慨地说:“这是块好玉。它代替你受了伤。”
我和妻子都惊诧万分,顿时面面相觑,心里都在疑问:难道真有那么神奇吗?
过了一会,岳父又补充说:“这条伤能养好,最好让茹怡来润养。”
茹怡是我女儿。从此,这件受了伤的白玉便佩戴到了女儿身上。
女儿佩玉,小心翼翼,日夜贴身。
两年之后,白玉上的裂纹果然不太明显了。一家人惊诧异常,大喜过望。没想到,小时候奶奶说玉有灵性的话,被验证了啊!
妻子坚持要我继续佩玉,还告诉我:在一本书上,她看到杨贵妃含玉镇暑的故事,坚定认为佩玉肯定对人体有好处,要求我日夜系着。
我佩玉后,果然无病无灾,十余年,一本病历卡全是空白。而且,此后白玉上的伤痕,竟不再能分辨得出来。

03
又过了好几年,一个冬天的傍晚,我去附近一家澡堂洗澡,离开时,将那条神功元气带忘得一干二净,竟遗忘在了更衣柜里。
不知为什么,那天离开澡堂后我一直心绪不宁,变得失魂落魄一般。
直到天黑时分,我蓦地想起神功元气带和白玉挂件,连忙赶去澡堂,说尽好话,表示愿意对归还者重赏,然而,元气带和白玉挂件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自从我佩玉以后那几年,由于我身体健壮,那件羊脂玉挂件被温润得水头十分光亮,可爱无比。天哪!当我真情喜欢上了那块白玉挂件时,它却离开了我!
我在晕晕乎乎中度过了好几天。
之后,我又去市内各个古玩市场、地摊转悠了好几天,心里想:只要见到我的那件白玉,将不惜代价将它赎回。
然而,春去秋来,一年又一年,我的盼望总是落空。
又是一年枫叶红。这个秋天里,我已不再有企盼了。
失,不能复得,只剩下念想。那件白玉挂件晶莹、温润,玉件上还留着奶奶的体温哪!……
当年,奶奶将那块羊脂玉挂件系在我胸口的瞬间,曾经带给我怎样的感觉啊?
春去冬来,我在沮丧中渐渐明白:自己不佩玉的时候,不是也活得好好的吗?我何必对失去的那块白玉耿耿于怀呢?
我试着慢慢把心平静下来,自觉接纳白玉挂件已经与自己无缘的现实,反而没有那么难受了。
佛法说:凡夫畏果,菩萨畏因。凡夫总会在自己遇到麻烦时后悔或难过,而佛弟子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反思自己每个起心动念及自己的修为。
这样一想,我又坦然了许多。
如今,秋风萧瑟,转眼已是中秋的季节了。一阵阵秋风、一场场秋雨之后,生活小区的绿荫中开始发现了飘零的落叶。
静静地看着风吹落叶,我的心田里蓄满了宁静与安详。
据说落叶是树木为了减少消耗、储存能量,期待来年枝繁叶茂作准备的。
既如此,人不是也应该经常卸掉些精神包袱吗?
哲人说,执于一念,将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会自在于心间。
还真是这样:无论是面对秋风落叶,还是失落的白玉挂件,心放下了,才能迎来另一片海阔天空啊。
2023年7月18日


王长胜,男,上海人。国家二级作家,系马鞍山市文学院副编审;马鞍山巿作家协会副主席。70年代起发表作品,已发表小说、散文丶报告文学计250余万字,作品散见《长江》、《花城》、《人物》、《小说界》、《青春》、《海峡》、《鸭绿江》、《新华文摘》、《安徽文学》、《特区文学》等杂志;有作品多次被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丶上海文艺出版社等出版社结集出版;另有小说集《纯情》、散文集《岁月如歌》、长篇传记小说《张家港首富》、《今生无悔》等。90年代起涉足影视创作,已拍摄的电影巜叶圣陶在甪直》(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入围第十五届中国金鸡百花奖,成为展映故事片),电视剧《碧血秦淮》、《苦果》等,深受观众喜爱,赞誉滿滿。有小说丶散文7次荣获国家级文学大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