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清头条】总第0182期。运河名城,山东临清。江山如此多娇,运河浪花真好。每篇文章阐述一个道理,每首诗歌突出一个主题。怡情益智,启迪人生。请大家分享。

【名人逸事】
两首别开生面的祝寿诗
韩积蕊编辑

01.郑板桥巧作祝寿诗
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的诗、书、画皆绝,若求一幅并非易事。当地赫赫有名的陶公六十寿宴,终于请到郑板桥,欲现场求一贺诗。遂展纸磨墨,众人围观,皆想一睹板桥之风釆!
板桥稍一思索,文思泉涌,见雨大风狂,提笔便写下“奈何”二字,众皆惊诧;再往下看,板桥落笔还是“奈何”二字,众皆不解。继续看,板桥又是一个“奈何”。众皆揺头:“这个郑板桥也怪得离谱了,祝寿诗左一个奈何,右一个奈何,成何体统?”这算什么诗?毫无文采,而且与祝寿的内容毫不相干。正当众人议论纷纷,板桥第二句开头还是一个“奈何”,这下有人沉不住气了,请来寿星陶公观看,陶公心中不悦,又不好发作,只好耐着性子且看他如何往下写。板桥不慌不忙写下“奈何今日雨滂沱?”众人疑惑不解。只见郑板桥抖擞精神,运足腕力,奋笔疾书最后两句:“滂沱雨祝陶公寿,寿比滂沱雨更多。”霎时,落笔生花,诗成:
奈何奈何可奈何,
奈何今日雨滂沱。
滂沱雨祝陶公寿,
寿比滂沱雨更多。
最后两句点出了祝寿的主旨。众皆鼓掌称妙!
【诗意】
唉呀,怎么办呢,无奈今天大雨滂沱,连这瓢泼大雨也来祝陶公寿,陶公的寿数比这雨还多。
【赏析】
这首诗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意思是指为了肯定某人、事、景、物,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开始平叙,再否定、贬低,最后肯定、赞美。结句异峰突起,神来之笔,使《祝寿诗》满篇生辉。

02.纪晓岚题写祝寿诗
文似看山不喜平,一波三折动人心。话说大清乾隆朝王翰林为其母亲做寿,请纪晓岚即席做个祝寿词来助兴。纪晓岚也不推辞,当着满堂宾客脱口而出:“这个婆娘不是人。”老夫人一听脸色大变,王翰林十分尴尬。接着纪晓岚不慌不忙念出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顿时全场雀跃、交口称赞,老夫人也转怒为喜。而接下来纪晓岚接着高声朗读第三句:“生个儿子去做贼。”满场宾客变成哑巴,欢悦变成难堪。老纪喊出第四句:“偷得蟠桃献母亲。”大家立刻欢呼起来。最终,众人都为其才华而自愧不如。
诗曰:
这个婆娘不是人,(举座皆惊)
九天仙女下凡尘,(喝彩)
生个儿子去做贼,(愤怒)
偷得蟠桃献母亲。(拍手叫好)
【赏析】
诗成短短四句,一波三折,跌宕多姿,起起伏伏,吊足胃口,柳暗花明,引人入胜。一环扣一环,让人记忆深刻,百读不厌。清代文学家袁枚说过:文似看山下喜平。文章要写得有波澜,行文有起伏,有高有低,有紧有慢,像波浪一般富于变化。这样的文章不论长短,都能使读者读起来历久不俗,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这是我们大家需要借鉴的。
【链接】
打油诗是一种富于趣味性的俚俗诗体,相传是由中国唐代的一位诗人张打油而得名。清代翟灏[hào]在其《通俗编·文学·打油诗》中曾引张孜《雪诗》云:“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后世就把这类出语俚俗、诙谐幽默、小巧有趣的诗称为“打油诗”。另外,有时作者作诗自嘲,或者出于自谦,也会称自己的诗为“打油诗”。


【作者简介】
韩积蕊,笔名寒冰,山东临清人。民盟盟员、中学退休教师。山东省作协会员、山东省“五老”志愿者,聊城市老教师宣讲团成员,京杭书院讲师团成员、临清市关工委传统文化宣讲团成员、市宣传部理论讲堂宣讲人,市老年大学古典文学讲师,《都市头条》文学平台主编。编撰六部书稿,出版三部。著书立说搞讲座,发挥余热做公益。

【运河浪花】
~~~~~~~~
纵情笔墨 愉悦自我
~~~~~~~~
特邀顾问:冯喆
文史顾问:文博 鸿涛
总编:运河浪花
主编:寒冰
美编:玉玲
校对:凌云
编审:冰凌斋主人
编委:立诚 圣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