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之一」扎根渝怀 努力实干 听关工委入路第一课心得体会
●谭志鹏
我叫谭志鹏,23岁,中共党员,重庆石柱县农家子弟,兰州交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聆听了关工委熊主任为我们新入路青工讲述的二十大精神、中国铁路史、中国铁路春运史、涪陵工务段段史、新中国第一路成渝铁路、成昆精神、系列红色故事、五老故事、祖曾四代铁路人故事、历届青工成长成才故事,让我心潮澎湃,信心满满,决心扎根渝怀,努力实干,大展人生宏图。
一、初识铁路
听了熊主任讲述的中国铁路春运史,漫漫春运回乡路,对我感受颇深,这也是我最初接触到铁路的印象。
在很小的时候,铁路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时候觉得,为什么火车开得那么慢,为什么回家过年要坐这么久的火车。我出生在重庆的一个小山村,父母在外务工,我到了学龄也跟着到外地上学。每次临近春节,家里人就要花好几天才买到回家的火车票,但年幼的我很不理解,为什么火车票那么难买?为什么火车开得那么慢,要开好几十个小时?为什么经常没有座位,站在拥挤的车厢里无法下脚?一连串的疑问,直到进入高铁时代才弄清这些疑问。
中国铁路的跨越式发展,让我切身体会到中国铁路的进步,高铁路网的形成,运能运量矛盾的消失,手机网络购票,方便快捷,那些疑问终于消失。
二、再遇铁路
我与铁路的缘分,是在梦寐以求的大学里。4年前,我成功考入了铁路重点高校兰州交通大学,其前身为兰州铁道学院,由唐山铁道学院和北京铁道学院组建,在校期间,学习了许多铁路的相关知识,对铁路有了初步认识。
我深知,基础知识对未来就业的重要性,我努力学习,以专业前5%的优异成绩,获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文凭,为我从事铁路工务职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来到铁路
2023年7月,闷热的盛夏,我来到涪陵工务段沙溪沟职工培训教育基地,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听了熊主任入路第一课谆谆教诲,为我们新入路青工扣好了步入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尤其是“成铁好青年”王泰兴、王亚飞成长成才的故事,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王泰兴、王亚飞发扬从小练就的吃苦精神,越是艰险越向前,任凭风霜雪扎,骄阳酷暑似火烤,他们身先士卒,沿着工务人生目标勇往直前,最终实现了人生梦想。我也要像王泰兴、王亚飞那样,深刻领会“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人生哲理,只有敢于吃苦,敢于奉献,脚踏实地,不断进取,努力提升业务技能,才能赢得组织的认可。
我深刻感受到:关工委对我们的殷切期望,这场教育对我们意义重大。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在工作中,共产党员更要吃苦在前,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踏实工作,努力提升业务水平,向身边的师傅学习,同涪工人一道,发扬“坚守实干、严谨争先”的涪工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团结凝聚我们青年力量,推进强国建设,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养好线路保畅通,为促进西南铁路高质量发展,率先实现中国铁路现代化,争当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火车头奉献青春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