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日一诗一书

文/屈军强

八一相聚
丰庆雅朋道柳营,青春战友忆出征。
漫将笔墨写白首,今喜依然启幼蒙。
八一雅集
韵生笔底意情欢,边塞擎旗更丽天。
篆寿梦中开雅境,频观书画好诗连。
八一英雄
那年热血建功频,请缨壮士保山河。
军魂代有英名在,绽放启人化浩歌。
八一书画
景中丰庆墨传香,花鸟六书赠正忙。
虎帐浩然通世界,福安九域美八方。
八一美酒
开樽美酒染毫端,笑语欢歌话当年。
澎湃激情磨利剑,九州依旧平安年。
八一印象
一节一庆吟红间,一印一石寄太安。
一古一今心畅快,一说一笑收福田。

淡而才久香,不争则不俗

文/何俊锋

以一颗谦卑心,看身边人;以一颗恭敬心,看身边事 ,做人需淡,淡而久香。不争、不谄、不艳、不俗。生活不是战场,无需一较高下。人与人之间,多一份理解就会少一些误会;心与心之间,多一份包容,就会少一些纷争。不要以自己的眼光和认知去评论一个人,判断一件事的对错。不要苛求别人的观点与你相同,不要期望别人能完全理解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观点。
人往往把自己看得过重才会患得患失,觉得别人必须理解自己。其实,人要看轻自己,少一些自我,多一些换位,才能心生快乐。所谓心有多大,快乐就有多少;包容越多,得到越多。不要背后说人,不要在意被说。一无是处的人没得可说,越是出色的人越会被人说。世间没有不被评论的事,也没有不被评说的人。别人的嘴我们无法去控制,但我们可以抱一颗淡然的心去看一切纷扰。心静才能听到万物的声音,心清才能看到万物的本质。
沉淀自己的心,静观事态变迁。与人相处,需要讲究方式方法。有些事,需忍,勿怒;有些人,需让,勿究。嘴上吃些亏又何妨,让他三分又如何。人人都需要被尊重,人人都渴望被理解。水深不语,人稳不言。学会淡下性子,学会忍住怒气面对不满。事事不能太精,太精无路;待人不能太苛,太苛无友。懂得退让,方显大气;知道包容,方显大度。
己之短,不可藏,越藏越短;己之长,不可扬,越扬越少。得意时莫炫,失意时莫馁。
花无百日红,人无百日衰,三分靠运,七分靠己,努力过就好,尽了心就行,结果不是最终的目的,过程的体会,才是最真的感悟。凡事不求十分,只求尽心;万事不讲圆满,只求尽力。有些事,努力一把才知道成绩,奋斗一下才知道自己的潜能。花淡故雅,水淡故真,人淡故纯。做人需淡,淡而久香。不争、不谄、不艳、不俗。
淡中真滋味,淡中有真香。心若无恙,奈我何其;人若不恋,奈你何伤。痛苦缘于比较,烦恼缘于心。淡定,故不伤;淡然,故不恼。欲望是壶里沸腾的水,人心是杯子里的茶,水因为火的热量而沸腾,心因为杯体的清凉而不惊。当欲望遇凉,沉淀于心,便不烦,不恼。不要嘲笑他人的努力,不要轻视他人的成绩。每个人的价值不同,无需对任何人不屑。在你眼中的无用价值,未必真的无用。不轻一人,不废一物。以一颗谦卑心,看身边人;以一颗恭敬心,看身边事。
他人总有你看不到的优点,也总有你发现不了的价值,无需对他人的努力评头论足。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合理发挥自己的长处,好好学习别人的优点,才能更好地完善自身。是是非非,纷纷扰扰,不看、不听、不想,就能心生清静。有时,烦恼不是因为别人伤害了你,而是因为你太在意。有些事无需计较,时间会证明一切;有些人无需去看,道不同不相为谋。世间事,世人度;人间理,人自悟。面对伤害,微微一笑是豁达;面对辱骂,不去理会是一种超凡。忍耐不是懦弱,而是宽容;退让不是无能,而是大度。

品茶

文/ 秦 牛

魂牵晴岚遮秦岭,
想寄微书虑万重。
淡墨且惜茶滿奉,
亲朋常饮盏藏茗。
悠悠愉悦添诗韵,
缕缕清香递味浓。
故友豪情同纵志,
长城万里步留踪。
作于 2023- 07 -26

岁月,一条有去无回的路

文/ 何俊锋

岁月是一条有去无回的路,我们希望它始终笔直,却难免兜兜转转,走走停停,甚至时间的流逝都不是均衡的。有时候,白驹过隙,有时候,一眼万年。人生的高度,不是你看清了多少事,而是你看轻了多少事。情绪,不过是智慧不够的产物,努力成为一个更平和的人,不被情绪引导,哪怕世事浮躁。
做人不是一味低调,也不是一味张扬,而是始终如一的不卑不亢。后来才发现,干净的语言,变小的圈子,自律的生活,独处的时光,积极的工作,最让人舒心。太阳下山了夜里也有灯打开,你看这世界不坏,山河的浪漫,生活的温情,都值得你我前行。童年有趣,成年有酒,老年有故事。人生很多事情,看透了,不过风轻云淡而已。

绒花树下

文/杨达

一树绒花一树风
相思洒满月明中
天涯更有无言客
夜半孤身望长空

淡而才久香,不争则不俗

文/ 何俊锋

以一颗谦卑心,看身边人;以一颗恭敬心,看身边事 ,做人需淡,淡而久香。不争、不谄、不艳、不俗。生活不是战场,无需一较高下。人与人之间,多一份理解就会少一些误会;心与心之间,多一份包容,就会少一些纷争。不要以自己的眼光和认知去评论一个人,判断一件事的对错。不要苛求别人的观点与你相同,不要期望别人能完全理解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观点。
人往往把自己看得过重才会患得患失,觉得别人必须理解自己。其实,人要看轻自己,少一些自我,多一些换位,才能心生快乐。所谓心有多大,快乐就有多少;包容越多,得到越多。不要背后说人,不要在意被说。一无是处的人没得可说,越是出色的人越会被人说。世间没有不被评论的事,也没有不被评说的人。别人的嘴我们无法去控制,但我们可以抱一颗淡然的心去看一切纷扰。心静才能听到万物的声音,心清才能看到万物的本质。
沉淀自己的心,静观事态变迁。与人相处,需要讲究方式方法。有些事,需忍,勿怒;有些人,需让,勿究。嘴上吃些亏又何妨,让他三分又如何。人人都需要被尊重,人人都渴望被理解。水深不语,人稳不言。学会淡下性子,学会忍住怒气面对不满。事事不能太精,太精无路;待人不能太苛,太苛无友。懂得退让,方显大气;知道包容,方显大度。
己之短,不可藏,越藏越短;己之长,不可扬,越扬越少。得意时莫炫,失意时莫馁。
花无百日红,人无百日衰,三分靠运,七分靠己,努力过就好,尽了心就行,结果不是最终的目的,过程的体会,才是最真的感悟。凡事不求十分,只求尽心;万事不讲圆满,只求尽力。有些事,努力一把才知道成绩,奋斗一下才知道自己的潜能。花淡故雅,水淡故真,人淡故纯。做人需淡,淡而久香。不争、不谄、不艳、不俗。
淡中真滋味,淡中有真香。心若无恙,奈我何其;人若不恋,奈你何伤。痛苦缘于比较,烦恼缘于心。淡定,故不伤;淡然,故不恼。欲望是壶里沸腾的水,人心是杯子里的茶,水因为火的热量而沸腾,心因为杯体的清凉而不惊。当欲望遇凉,沉淀于心,便不烦,不恼。不要嘲笑他人的努力,不要轻视他人的成绩。每个人的价值不同,无需对任何人不屑。在你眼中的无用价值,未必真的无用。不轻一人,不废一物。以一颗谦卑心,看身边人;以一颗恭敬心,看身边事。
他人总有你看不到的优点,也总有你发现不了的价值,无需对他人的努力评头论足。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合理发挥自己的长处,好好学习别人的优点,才能更好地完善自身。是是非非,纷纷扰扰,不看、不听、不想,就能心生清静。有时,烦恼不是因为别人伤害了你,而是因为你太在意。有些事无需计较,时间会证明一切;有些人无需去看,道不同不相为谋。世间事,世人度;人间理,人自悟。面对伤害,微微一笑是豁达;面对辱骂,不去理会是一种超凡。忍耐不是懦弱,而是宽容;退让不是无能,而是大度。

无争自有,不辩自明

文/ 何俊锋

烟雨,在笔墨瞬间,独钓斜风细雨辞,吟得落花纷飞句,平实的日常里,守住一份妙趣,这繁华的世尘里,向哪寻空山灵雨?推窗而已。一帘青,一地影,像一场悠长的梦醒,若一池委婉的莲开,流水一般的时光,丝雨一般的轻愁,旧日的诸般,慢慢地释然。雨湿小巷,风暖江岸,想起了,又放下了,失去了,便随缘吧。
清风拂面,细雨沾襟,人生像一场美好的等待,行至一处,遇一处的风物,年少见花落,年长慨凋零,世事的生灭一如既往,只是不再为之困惑,所谓拥有,皆是挽留。寻寻觅觅,走得渐远,却越近归处,是是非非,越不计较,越鲜纷扰。无争如水,世间的功利,随流而去了,不辩如渊,人生的是非,让它归寂吧。茶里多少浮沉,解饮,释尘,腋生风,唯不争,自能有,能不辩,自见明。

爷孙今游扶风野河山

文/王哲甫

今日欣游野河山,秀色扑面尽情观。
停车一处且放眼,凝视古迹远尘喧。
石径通幽奇花丽,神工造物草木繁。
莫羡闹市多欢语,此时禅心归自然。

书法艺术的审美与欣赏

文/屈军强

艺术审美与欣赏,是一门情感的艺术操练,是品味艺术作品之后产生的一种心情感悟,是怡养怡乐的美好瞬间和精神体验,是点神,说境,道美,赞趣的评论收获。“形见曰象,书者法象也。”书法作品有其形体美、意象美和情境美,在审美欣赏时一定要抓其特点,求其魅力,道其创新,悟其哲学,扬其文化。
一是知其史,寻迹而明道。书法艺术与汉字结合,通过文房四宝写出了其历史的价值和文化精妙。书法的独特形态,多彩韵味,诸多功能,雅情妙趣,让这门艺术传承弘扬,大放异彩。甲骨瘦劲,石鼓苍古,汉隶浪漫,楷书端庄,行书潇洒,狂草飘逸,诸体让书法艺术定势生情,流美润心。许多石刻名帖,辉映了中国书法史;许多书法大师的大作和故事被后人流传讴歌。
了解掌握书法的发展史,对于书法创作和欣赏审美都大有益处。最好是通过学习,弄懂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中国书法史的纵向与横向的变化轨迹;其次要弄懂各阶段发展的主要特点和突出人物;第三要知道字法、章法与文法的融合表现形态与方法。书法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与哲学、宗教、历史、道德等有密切联系。所以对书法的审美鉴赏,必须要有丰富的理论、文化知识和鉴别艺术作品的一般能力。
二是知其人,因家而懂美!古今书法史,是由许许多多的大师用自己的名作和人格支撑起来的。李斯的篆体刻石,王羲之的《兰亭序》,苏轼的《寒食诗》,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张芝的精彩草书,唐代四家的楷书等等,都是中国书法画廊中的经典人物的经典作品,既有笔墨的技法,有线条的筋骨,又有章法的独到,写意的情趣,更有诗文的魅力和品味的感觉。一笔一划写出大千世界,一种颜色化出万千色彩,一张白宣留下诸家神韵,书法家笔下的线条充满了希望和生命的力量。学大家,知大家,懂笔法,通欣赏,就得从三个方面做起:一是从笔势中学理;二是从表达中知法;三是从诗文中寄情。“凝神存想,乘兴下笔。”每位大家都有其特长与实力,怎样从微观与宏观上品赏作品?怎样从字里行间悟出虚实对比?就要求我们从爱中研究他、学习他,这是欣赏审美的关键所在。马克思曾说:“如果你要得到艺术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三是知其境,思考而懂美。美是什么?美是汉字的结构,美是章法的变化,美是笔意的气势,美是诗文的情境,美是文化艺术积淀,美是诸体的回味。张怀瓘在《书议》中说:“深识书者,惟观神采,不见字形。”审美欣赏书法作品就要达到六知,即“知表达,知书体,知意境,知风神,知性情,知韵味。”
“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然后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故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孙过庭这段话为我们欣赏书法指明了方向。在欣赏中,我们一边要明白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态的特点,还要了解其人物和作品的风格,更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结合内容观表现形式;二是结合技法观节奏和谐;三是结合意境看文化情怀。
审美欣赏书法作品,古人总结了品赏的三个字:“神、妙、能。”神者,“平和简净,遒丽天成。”妙者,“酝酿无迹,横直相安。”能者,“离俗不谬,可谓之能。”品味书法作品要具备三个条:一是多看多思,用心体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