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杂谈
刘海旺
(一)
早晨七点多,我到世纪豪园小区南门外买菜。这个菜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卖啥的都有。水果、蔬菜、肉类、副食、水产、海鲜、日用品、服装等,要有尽有。这一段时间,卖西瓜、香瓜、大杏、桃、火龙果等较多,价格也合理。西瓜1.3元1斤,香瓜10元4斤,大杏10元3斤,桃10元4斤,火龙果10元4个。蔬菜类,黄瓜1.5元1斤,茄子1.5元1斤,芹菜2元1斤,豆角3元1斤,青椒2元1斤,土豆2元1斤,西红柿3元1斤,茴香4元1斤,西葫芦1元1斤,圆白菜1元1斤,白菜1元1斤,苦瓜5元3根。羊肉35元1斤,牛肉35元1斤,猪肉10元1斤,猪排骨8.5元1斤。我已连续买了两次排骨,炖排骨,吃着香。炖排骨汤,留起来,炒菜搁上一大勺,味道香。猪肉价格,从2000年到现在,一直很稳定,每斤10元左右。回想起来,就是2019年猪肉价格昂贵,每斤26元左右。那年冬天,听说批发便宜,我一次买了10斤猪肉,价格23元,心里还美滋滋的。羊肉,最近买了2斤,跟自家种的冬瓜炖着吃了,焖米饭,解解馋。牛肉,不敢买了。上个月买了一次,5斤多点,炖着吃。一炖,才知道是注水牛肉。因为,高压锅炖牛肉的时候,开始只加了两小碗水。到点,炖好了,解压接锅,发现,锅里足有5碗水。一看,就知道是买上注水牛肉了。按道理来说,炖好的牛肉,高压锅里的水少了才对,才正常。结果,高压锅里的牛肉汤比刚入锅时多了一倍以上的水,说明是注水牛肉。现在,市场上卖的牛肉,基本上都注水。令人不解的是,摊位旁边就是国家质检部门。食品、药品掺假,既讨厌,也令人害怕担心。
家门口的菜市场,因为货全,也便利,每天早晨,我都要来转转。有的时候买菜,有的时候看行情,看热闹。抽空也会找个别摊主聊上几句。问问价格,聊聊经营情况。猪肉摊站着卖猪肉的,是个青年人,今年34岁。20岁就开始卖猪肉了。先在北京卖了三年多,听他说,火的时候,一年能挣20万元。后来从北京回到张家口市,继续登车摆摊卖猪肉。每天至少卖一头猪,有的时候能卖两头猪。他媳妇儿跟他一起,他家的猪肉卖的最快。这几年,我基本上买他家的猪肉多些。
卖香瓜的,有两个是万全县的。其中一个 ,50多岁,家里有两个大棚,种香瓜,风调雨顺,每个大棚种的香瓜能卖2万多元。他说,种香瓜一怕大风,把大棚给掀翻了。二怕冰雹,把瓜棚砸坏。另一位摊主,也是卖香瓜的。他家规模大,自己家盖了12个大棚,11个种香瓜,还有一个种西瓜。雇了6个帮工,帮助平日打理,每天工钱150元。到了摘香瓜的时节,帮工的工钱每天200元。每个大棚的收入,正常在5万元左右。这位摊主,在世纪豪园南门卖香瓜已有十多年了,有好多是老主顾,回头客。他家的香瓜口感甜,好吃可口。我也常买他家的香瓜,一买就5斤多。
还有一位推车卖香瓜的,是从东北过来的,在张家口市郊租房子,房租每年3千元。他卖的商品随季节变换而变换。这一段时间,也在推车卖香瓜,其余时间,或卖西瓜,或卖水果,年收入5万多元。老大哥说起来,面带笑容,很是开心满足。
旁边卖西瓜的,是位40多岁的的中年人,我老买他家的西瓜。他告诉我,他从初中一毕业就开始卖西瓜,卖了20多年了。自家养的车,开着车从宣化到张家口市卖西瓜。家里有一儿一女,年收入10万多元。除了卖西瓜,也卖老玉米、大蒜等。
在他旁边卖豆角、芹菜的,是附近的菜农 ,家里有2亩菜地。老俩口推车出来卖菜,都是自家种的季节菜,年收入2—3万。聊起来,老爷子也很满足,说花不了,生活挺好的。
今年6—7月份,北方天气炎热。我在阳台上种植的西红柿,有3大珠,光长个,不挂果。我抽空请教了卖西红柿的菜农,他告诉我,说是天热的过。说,他家的半亩多西红柿也有近三分之一不挂果。说,等天凉下来,自然就挂果了,不用着急。盆栽黄瓜叶子泛黄,请教菜农说,也是太阳爆晒造成的。说,得打农药,或打庆大霉素抑制。我买了两盒庆大霉素,还专门买了一个小喷壶,把庆大霉素容液调好了,进行喷洒。一个星期之内,喷了两次,抑制住了。常言说,三天学成买卖人,一辈子学不会庄禾人,是非常有道理的。这也只有从事农业种植的人,亲身经历体验,才能体会和感悟到,其中的奥妙。由此想到,所谓的绿色蔬菜水果,只能是一种期盼或梦想。大面积种植蔬菜水果,不打农药,根本长不大,也长不好。你想吧,家里盆栽种黄瓜都得打药,更何况地里大面积种植蔬菜水果,不打药,是行不通的,也是不可能的。可以说,所有的蔬菜水果,都得打药喷药,以防治病虫害。
(二)
今年夏至以后,天气炎热,不仅植物受不了,人也受不了,也会犯病。2023年6月26日,早晨,5点多,老伴眩晕,旧病复发,躺在床上动不了,不能翻身,下不了地。而且,稍微动一下,就感觉天晕地转。还伴有恶心呕吐症状。根据以往经验,我赶紧拨打120急救中心。不到20分钟,120救护车就到楼下了,手提急救箱上楼4个人,3男1女。4个人在老伴床前围着看了看情况,就试着搬动老伴,结果,由于老伴体重180斤,根本搬不动。连着试了几次也不行,就是搬不动。于是,他(她)们建议求助消防队,让消防队员过来,说,他们有办法。我当急拨通119,说明情况,求助消防队,赶紧过来救急。不到10分钟,消防车就到楼下了,上来6个年青人,用专用床架,把我老伴挪上去。6个人一起平稳地把我老伴抬下楼 ,然后,慢慢地放在救护车小床上,就放心地离开了。消防队上门服务,尽心尽力,服务到家,而且从不收费。这是赓续红色好传统、好作风。人民,为什么怀念毛泽东主席,因为他创造了一个文明时代。120急救中心收费,病人刚送到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室,就忙着先收费150元。在急诊室等了一刻钟,值班女医生过来,问明病情,就让先拿药打针,应该是止头晕的。尔后,就建议我们推着病人到门诊耳鼻喉科看病住院。听医生的话,我和儿子一块,推着孩他娘,就上楼到耳鼻喉科候诊。值班的男医生,先让女护士查了查听力,又详细询问了病人情况,就开住院单了,并告诉我们,办理住院手续的程序和楼层。于是,儿子推着母亲先到耳鼻喉科病房等候,我到住院处办理住院手续。大概排了半小时队,就把住院手续办好了。先交了2000元现金(因为,早晨下楼急,我只装了2000元现金),我先告诉会计,兜里只装了这么多钱。会计说,那先就交这么多吧。并让把病人的医保卡押在住院处。拿上住院手续,我就到耳鼻喉科病房找他们娘俩。值班护士,看看躺在急救床上的病人,给安排了一个里外间,6号床,靠近厕所。护士满好的。我和儿子,俩人小心翼翼 ,慢慢地把胖老太太从急救床上,平移到病房床上。天热,俩人累出一身汗。一切安排就续,我让儿子先回单位上班去了,告诉儿子晚上,再过来陪护老娘。过了一会,主管医生就找我询问病人情况,我都一五一十,详详细细地告诉主管医生了。我告诉医生,老伴耳梗,曾在2015年、2022年两次住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第一次住的时间长点,26天。第二次,住了6天。病因都一样,都是耳梗,眩晕症状明显而住院治疗的。主管医生把病情了解清楚后,就心中有数,开始下医嘱了。不一会,护士就开始配液,给病人输液了。这个时候,大概是十点半左右。老伴输上液,我才感觉肚子有点饿,就上街找了一家削面馆,要了个大碗削面,加了一颗鸡蛋,吃了。尔后,回病房陪护老伴。
住院的第一天,只安排抽血、输液,没有安排别的检查,因为病人在床上躺着,动不了。检查项目都安排在第二天。CT、核磁共振、彩超都是住院第二天检查的。老伴坐轮椅,我和儿子推着到门诊楼检查的。住院的第三天,老伴就能自己下地了。一日三餐,就在医院病号食堂打饭吃。第一人民医院病号食堂,由华云生辉(北京)餐饮有限公司经营。食堂分三个分部,其中一个是清真的。炒菜、面食等花样多,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自由选择。只不过,病人或陪护用餐,得先买饭卡,然后凭卡排队买饭买菜,结算不收现金。卡里没钱了,随时随地可以充值,方便的很。食堂干干净净,饭菜质量、厨艺都可以。早上,7点开饭。中午,11.30分开饭。下午,5点开饭。炒莜面、麻饼、包子、米饭、刀削面、水饺我都点过吃过,味道都不错。尤其是红糖麻饼,老伴最喜欢吃。水饺也很不错,个大味香。第一次我要了20个,结果没吃了,剩下一半。因为饺子个大,一次吃不了20个 ,得分两次,才能吃了。
市第一人民医院,最近几年,发展走向快车道,其思路格局,值得称道。尤其是同北京的合作明显加强。京张合作北京安贞医院(张家口)心脏中心;京张合作北京天坛医院(张家口)脑科中心;京张合作北京朝阳医院(张家口)呼吸疾病诊疗中心先后揭牌成立。截止2023年3月底,脑科中心累计接诊门诊248760余人次,收治住院患者51312余人次,会诊疑难病例2000余例,累计开展各类手术3500余例。心脏中心累计接诊患者162188人次,收治住院患者24247人次,累计开展各类手术12850例,手术量较2022年增长2倍。呼吸中心门诊量54318人次,住院13982人次,完成手术782例。
冬奥会的作用在彰显,北京携手张家口市的作用在彰显。交通便利,带来人才交流、经贸互补的便利。
这几年,大医院的门诊量显著增加,住院人数明显增多。这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关,与医学的发展有关,与人们的认知改变(有病早治)有关,与健康生存.注重自我保护有关。
合作见成效,业务有扩大,医疗技术在提高,服务质量明显好转,本地外地都夸好。2022年3月,我陪老伴在老干部病房住院,就看到有一位85岁的老大爷,因为同附属医院吵架 ,而来第一人民医院就诊。是儿子、儿媳领着来第一人民医院的。老爷子尿憋的肚子疼,附属医院让交2万元住ACU,儿子、儿媳同医院医生理论,双方吵起来了,不欢而散。后来,听别人说,第一人民医院不错,服务态度好,就打车过来了。在急诊室,医生给老爷子一导尿,老爷子一下子就轻松了,肚子也不疼了。又输了三天液就好了,出院了。老爷子,一说起来,就骂附属医院。
市第一人民医院,不仅医院技术在提升,而且管理方面也很严格。医生、护士各司其职。院里聘了20多位保安,负责停车、门卫等工作,配备有对讲机,月薪1200元。负责打扫医院卫生的,有男有女,岁数有大有小。最大一位大姐,今年70岁,月薪1800元。有一位老大哥,1957年出生,原怀安县化肥厂职工,企业破产倒闭,到张家口市内打工。家有4个孩子,3个闺女,1个儿子。儿子现在蔚县水务局工作。本人退休金每月3400元,自己打工买的楼房。在第一人民医院打扫卫生已经8年,月薪1700元。据他讲,当年,因为超生,让县里把窑洞给拆了,没办法,来张家口打工度日。
住院费用,现在大一点的医院,收费都不低。我老伴,住院5天,押金交了5000元,最后出院结算,花8200元。个人负担实际是1200元。同病房50多岁男子,做鼻息肉手术,3天交了1.1万元,估计输上3天液,还得再交1万多。他说,进手术室,让他买袜子,一双170元。另一位老大姐,左眼白内障,手术费1.1万元。还有一位60岁的妇女,双眼白内障,手术费2.2万元。姐姐天天陪护,姐妹情深。很自然,让人感动。
如何预防疾病、如何治疗疾病,普通百姓是惯性思维。比如,吃好药,找专家,到大城市住大医院。殊不知,有好多病是不用看医生的,自我调节,自我保护,把饮食规律了就能调理好。你好好想想,就拿糖尿病来说,医生好多人也有,他自己都看不好自身的病,能有啥特效药给你治。还有好多癌症患者,大多数是被乱吃药、瞎治疗害死的。可能不治疗、不用药还能好好活着。所以,要有科学的态度。人的生命,很大程度上是能够自我调节的。
(三)
说话与做事,是人一生都要面对的大事。从小到大,从学习、工作、生活的各个阶段,在人生的旅途中,人人都要经历。翻开历史的页面,眼观现实的经济生活,展开故事写一写,你会觉得耐人寻味。
故事一,某军区大院,一位士兵为感谢军官的关照,晚上到家拜谢。进屋后主人招呼坐下,喝水叙谈,不到10分钟,士兵边起身边说,此地不可久留。军官一家听了,莫名其妙。
故事二,华北某市,一位同志病了,无人照顾,朋友听说了,上门去看望,并带了二斤多肉包子,以示关怀。临走跟病号道别,病号说下次再来多带点,肉大点。
故事三,华北某地,一日,一位开超市的小老板,听说有省外朋友来了,想尽地主之谊,找了个饭馆请客。席间,酒过三杯,小老板开讲了,说朋友没本事,只顾自己。听者很不高兴,寒喧几句,就起身告辞了。
故事四,塞北某市,有个朋友请客,打电话约朋友捧场,而且讲了到哪个饭店等他,并且让朋友先到,他随后就到。可几位朋友等了两个多小时也不见来,就打电话问他,什么时候到,他说一会就到。又等了半个多小时,还是没到,大家说,这饭咱别吃了,走吧。
故事五,华北某地,一位女干部出差,第二天,给老公打电话,说昨晚没睡好,心里很麻烦,电话里哭了5分钟。
故事六,1985年,一天中午,我和媳妇在北京东单一个饭馆排队等候用餐。我旁边一位京城老大爷正在用餐,很快就要吃完啦。这时,旁边一位小伙等的急了,开口就问,你完了没有。大爷一听,不悦,马上站起来回击,说道,你才完了。我马上为那位小伙解围,说大爷您消消气,小伙子是说,大爷您吃完没有,是吧,小伙子。小伙子连忙点头,说就这意思,我接着说,大爷您先坐下,小伙子刚才讲话忘带主语了。大爷一听,是这个道理,转而笑着说道,小伙子,这位解放军同志为你解围了,以后讲话注意点。小伙子连连点头并道谢。
再说做事。改革开放40多年,大家都想做点事。
80年代到90年代,有许多人,臆想着干点大事,就无目标,无目的仓促下海了。有许多在机关、事业单位是有正式工作的。10年20年过去了,许多人并没有做成什么,也没有挣到多少钱。有许多人是年年换地方,换工作,挣点小钱,勉强维持生活。到退休了,跑不动了,也干不了,连固定的工资也没有,生活很可怜。有的身体不太好,晚景很凄凉。
有的选择开饭馆,投资五百万,精装修,开了不到一个月,就闭门了。张家口市二中对面的赛江南就是这样。你上街转转并留意看看,饭馆开不到半年或关门或转租。疫情三年,情况更为严重。
还有选择开超市的,基本上开10家有8家开不下去。第一医院西边一家超市,因交不起租金,半夜12点人去物空,跑了。
还有开房屋中介的,租上楼房,花上租金,不到一年就易主了。房子卖不动,有价无市,谁还去中介呢?一套楼房,一百多万,老百姓手里哪有那么多钱。
现在生意不好做。饭馆,超市、洗浴,歌厅等都不太好经营。张家口市世纪豪园南门的包天下,先开超市,后改饭馆,现在转成洗车的了。疫情三年,各行各业都受影响,生意不好做。
由于国家取消公款吃喝旅游、办班培训等公款消费,饭馆,旅店,超市,洗浴,歌厅,洗车等各类行业,均受影响。过去公车、公款消费多猖狂呀。吃不了的倒了。烟、酒、茶、糖、水果、蔬菜、化妆品、衣服电器等各类商品,公款包用包销,公款报销,采购量大的惊人。你想想那么多单位,那么多后勤服务中心,那么多贪官,那么多用公款贪吃的个人,得消费多少呀。现在呢,情况大不一样了。单靠老百姓家个人自己吃喝,能消费多少。现在啥都卖不动。就连菜市场的菜,也是品种繁多,价格便宜。4斤的大包菜,2元一个,够吃两天。西红柿旺季一元一斤,够吃一天。
说话做事,很简单,就四个字。人人都要面对,都要实践。而要把话说好,把事做好,很难,须一生努力。
说话要注意场合,讲究分寸。要知书达理。有知识,有文化,有品味,有礼貌。讲风格,讲信用,讲大局,讲团结,报平安,送祝福。
做事要权衡利弊,讲规则,懂规矩。要选准目标,把握方向。不能蛮干乱闯瞎胆大,那样,会犯错误。
一个人的本事是学出来的,是干出来的,是努力奋斗的结果。说话做事要靠谱。只有被家庭成员,被社会,被国家认可,那才叫本事。而即便如此,也不能骄傲,也不能固步自封,而要学到老,努力奋斗到老。

刘海旺,中国作家文学联盟会员,世界汉语作家协会会员,中华山水田园诗研究会会员。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人。曾在北京部队服役,历任卫生员、排长、连指导员、师政治部组织干事。作品《冬奥名城张家口》《观察与思考》《回顾与展望》《也谈付出》《几点感悟》《难忘的第一次》《话酒》《春雪》《童年的故事》《童年的记忆》《漫话民俗佳节》《亲历观察体味》《回想往事话感慨》《品味生活谈畅想》《大好河山尽情观》《生活漫议与杂谈》《所见所闻话责任》《话说智慧》《远望》《从过腊八节说起》《歌颂伟大祖国》《致敬祖国军人》《正义的呼唤》《展望》《曙光在前》《大美中国》《故乡情》《好想走出大山》等在《人民文艺网》《首都文化网》《中华作家网》《中国文学》《中国精英文艺》《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央电视台官网》《中国双拥杂志》《今日头条》《秦岭热线》等报刊、书籍、网络发表。《想家乡.念父母》《难忘的军旅岁月》两篇散文,《走进北京》《赞十大元帅》《中国航天梦想圆》《银装素裹江山娇》等40多首诗词被清华大学图书馆永久收藏。全国第一届中国文学艺术家年会—暨2021年度中华文化精英表彰大会主席团副主席。2022年1月获全国文学艺术精英新春贺岁大奖赛金奖;“毛泽东诗词杯”全国首届文学作品大奖赛获2022十大爱国诗人奖;年味.乡亲全国首届文学艺术征文大赛2022新年开局,获全国十大优秀文艺家;中华非遗文化中国十二生肖文学大赛获最受欢迎十大作家;2022“孔子文学杯”全国华语文化大赛获孔子文学十大文豪奖;2022中国梦全国首届文学艺术大赛获金奖。2022年5月获中国百度新闻.中国腾讯新闻全国首届文学届劳动模范; 2022年10月,群众推举.大数据评选获中国百度新闻.腾讯新闻.搜狐新闻纪念党的二十大全国最受群众爱戴文学家;2022大国文豪杯经典文学艺术大赛冠军。红星照耀中国2023文学艺术大奖赛冠军。大国崛起之盛世中华全国诗书画精英选拔赛冠军。我爱毛主席中华儿女文学书画大奖赛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