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秀才郭先庚轶事
郭先庚先生是清朝道光年间冀庄村的一位秀才。关于他的轶事一直在乡间流传,至今人们还耳熟能详。
①看大戏
话说在道光年间,冀庄村有个“愣头青”名叫郭庚子。已未年四月底的一天,他到在礼村看大戏。台子场儿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可就在戏台子前面空场正中央,四平八稳地摆着一张八仙桌,中间坐着一位阔少爷,腿上还坐着两房浓颜盛装的姨太太。他们若无旁人地嗑着瓜子唠着嗑,坐的凳子有些高,挡住了大家视线,加上说话声太大,惹怒了很多观众。然而戏是人家老爷子掏钱给其祖母祝寿演出的,观众们是敢怒不敢言,只能忍气吞声将就着看戏了。
这时候有人无意中看到了郭庚子,知道他是个莽汉,故意旁敲侧击说:“你看看前面那仨人多盛蛋,仗势有钱就邹野得死不下。这如果叫冀庄‘好打路见不平’的郭庚子看到了非教训他们一顿不可”。庚子就听不得这种加盐调醋的撩拨话,便挤出人群跑到前面,掀翻八仙桌,拽下坐在少爷腿上的两位太太,扇了几耳光,扭头就跑。经询查,打人的人竟然是没权没势光杆一条的郭庚子,东家丢了面子特别生气,放出风声非要写状子报警官府严厉惩处不中。祸事就这样闯下了。
郭庚子跑回村后不敢回家,害怕被抓受罚,就踅踅摸摸来到堂兄郭先庚家。见郭先生正躺在床上看书,二话不说,扑通双膝跪在地下。郭先生见状,马上意识到这肯定是又闯祸了,没有理睬他。庚子跪了好久,也不见郭先生问话,憋不住就嘟嘟囔囔把事情的经过讲了一遍。郭先生似听非听,仍在看书。过了一会儿,郭先生才坐了起来,说:“回去睡觉吧,明儿早上过来陪我去趟县城”。庚子一听,暗想“有...门,”一骨碌爬起来回家睡觉去了。
原来郭先生已经听说冀庄人惹事了,就怀疑到是庚子干的。预测到会来找他,已经想好了对策。
第二天一早,郭先生礼帽、大衫、墨镜装扮,用麻绳一端把郭庚子双手捆住,另一端系在马尾巴上,骑着马,让庚子在后面跟着,从冀庄向溪村方向走去。
刚进村就有人上前打招呼:“郭先生,一大早你绑着娃子往哪里去”?郭先生说:“这个不忠不孝、不识时务的东西,竟敢在‘当今道光皇上新故孝慎成皇太后佟佳氏的忌日’去到在礼看大戏,逆麟冲讳,触犯王法,这还了得?我要带他去报官”。说完,就径直向西走去。
到马院村,又有人问他,他把刚才的话又讲了一遍,就这样走走、说说、停停。郭先生的话很快传到了在礼村。东家掐指推算:唱戏时间确实在四月二十九日,是已故孝慎成皇后的祭日,霎时惊出了一身冷汗。郭先生要把看戏的堂弟绑送官府去问罪,我这出资请戏人,罪过不是更大了吗?按照大清律条弄不好会有牢狱之灾。他越想越怕,立马就差人向马院赶来,无论想什么办法也要把郭先生拦下来。
说事人在马院村赶上了郭先生,听了郭先生一番话,急忙上前施礼说:“郭先生,你这是干什么呀,他还是个孩子,您就不与他一般见识了”。郭先生说:“那可不行,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他在皇后忌日看大戏,视为对当今皇上不忠;又让我生气,视为对长兄大不孝。像这样不忠不孝无法无天之仵逆妄人,不教训他一下怎么行?“您看在我们交情的份上就不与他计较了吧”。“即便是我不计较,他在戏场光天化日之下打了人、闯了祸,岂能轻饶?是可忍孰不可忍”。
说事人一听,就明白郭先生“门神里捲灶爷----(画里有画)话里有话”,就赶紧趋步上前深深一揖道:“我们几个就是东家专程叫来请您老大驾的,看在下薄面,动劳先生到东家一叙,您看如何?”
郭先生心想,我要的就是这句话。故意又强说了几句,在众人的劝说下,就势来了个借坡下驴:“看在各位贤达的份上,我只得恭敬不如从命了。”当他们还没走到在礼村边,大老远东家就迎了上来说:“不知先生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还望郭先生屈驾寒舍一叙。”郭先生说:“有劳,有劳”!早有眼窍人搀扶他下了马,在大家的簇拥下到了村中。
郭先生走进堂屋,向老夫人行鞠躬礼,道贺道:“世侄祝您老人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说着又从口袋里掏出一锭银子放在桌上,示意庚子来到老妇人面前,行了跪拜大礼。并说道:“这个不懂事的家伙,不知天高地厚,出手伤人,让您老见笑了,还望海涵”。没等老人家开口,东家就急忙接过话茬说:“我等也不知道唱戏的时节是皇后忌日,我也有犯上大罪,还望郭先生恕过,大人大量,不和草民一般见识,”眫说着就要向郭先生下跪。郭先生急忙搀起道:“哎,这是干什么呀? 你刚才不是说了不知道是皇后忌日吗?不知者不为过也,何罪之有?不过以后弄事谨慎点,打伞顾伞把儿,三思而后行啊!再怎么说,你也是为老人家尽孝,实乃大大的孝子啊!” 一番敲打、日诀带抹奚,可以说恰到火候,天衣无缝。
原来,带庚子报官,是可以走北路,经余庄、吴村而去的。郭先生走溪村,为的就是虚张声势,引蛇出洞,敲山震虎,并非真的要去报官。
一场风波,就这样被郭先生平息了下来。
未完待续......
来源:《冀庄村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