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酒业协会第三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理事会第一次(扩大)会议在福州召开。大会听取并审议了福建省酒协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财务工作报告以及第二节监事会工作报告等,选举产生了会长、副会长人选并通过聘任秘书长的决定,福茅酒业集团董事长蒋兴国当选新一届理事会会长、福建省酒业股份公司、亚洲酿酒(厦门)公司、惠泽龙酒业股份公司等13家企业当选副会长单位,郑强获聘秘书长。同期举行的第三届监事会第一次会议,福建屏湖红生物科技公司董事长陈登平当选第三届监事长。

代表福建省酒业高质量发展的第十三届质量检评会获奖产品质量奖的颁奖仪式也在会上举行,到会领导为获奖单位颁发了奖牌和证书。

为进一步提升福酒产业的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扩大福酒公共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同期还举办了第三届福酒高质量发展研讨会,通过专家和学者的专题演讲,部门领导的政策宣讲等形式,进一步推动了福建福酒产业向更高层次、更广阔发展。
酒业公益品牌酉贤创始人、黄河文明与酒文化渊源探索发起人、酒业观察家和培训专家吴勇应邀出席了研讨会,期间做了《新消费环境下的福酒乘势而起》的主题演讲,赢得与会福建酒业同仁的高度认可。

丰富性与多样性,是地产名酒的诸多优势之一
吴勇老师首先通过数据浅析了当下酒业基本面,并通过福建酒类市场数据揭示了丰富性与多样性的重要性。目前福建酒类市场各酒种体量为350亿左右,其中白酒约占200亿,啤酒70亿,黄酒(含红曲酒)40亿,葡萄酒20亿,洋酒及露酒等约20亿。福建酒类生产型企业超过150家,白酒企业约占55%,红曲酒企业约38%,其他酒种约7%。其中,规上白酒企业6家、红曲酒企业7家。作为典型的流通型市场,除红曲酒外其余各酒种基本是外地品牌占主流地位。
这种多样性和多元化是多重原因造成的,虽然对地产名酒的成长有负面效应,但于消费者而言,享受商品的多样性和多元化是大有裨益的,这也和当地开放、包容的商业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近些年随着新消费结构的变化引发酒业消费新趋势,让沉寂很久的红曲米酒再次以其独特的魅力而被消费者所青睐,未来福建酒类市场最大的变量应该就是红曲酒的悄然崛起,吴勇分析到。

新消费环境下的酒类产品在回归本质:健康与快乐
随着消费结构的嬗变,消费升级的一个显性标志就是理性消费逐渐成为主流,酒类商品的社交、奢华、圈层等属性逐渐的在淡化,尤其是三年疫情让更多酒类消费者更重视酒类的本质:健康与快乐。这是康养意识赋能酒类等消费品的新消费阶段,康养型健康酒的需求正好为红曲酒的异军突起打下基础。
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祖新曾说过:红曲酒是由糯米和红曲为主要材料酿成,研究证明,其含有公认的抗心血管疾病有效成分洛伐他丁,基本不含麦曲酒中被检出的有害物质氨基甲酸乙酯。
其实在朱翼中的《北山酒经》、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文献中,都有对红曲酒消食活血,健脾燥胃的功效大家赞美。近些年,相关专家得出红曲酒有降低血胆固醇、降血糖、降血压、防癌的功效。
福酒优势将在于能否抓住“一带一路”大方略
随后吴勇老师讲述了福建酿酒历史悠久,距今约有1700年,古有闽越王宫礼乐酒祭,后有南宋朱熙家酒,明有郑和下西洋带三千坛福建美酒出海,饮酒之风,历经千年而不衰。
深厚的文化历史渊源,才有后世传唱不衰的“福山福水酿福酒,福天福地品福饮。”
文化的繁荣、历史的传承、独特的区位、得天独厚的酿酒环境、精湛的酿酒技艺、良好的市场品牌,支撑起福酒的迅猛发展。
在分析福建酒业基本面时,吴勇老师特意提到了国际化,以前是世界各地美酒通过闽商的全球密布而纷纷走进中国,现如今是中国酒的国际化赋能福建市场深刻内涵——在“一带一路”国策指引下,福酒助力中国酒国际化当起重要作用。
泉州,曾经是世界经济名城,更是海上丝路的起点,福酒借力“一带一路”不仅要引进来,更要让中国美酒走出去——这是新时期福建酒业的新使命和新动力。

六个维度提升福酒竞争力
随着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福茶福酒双优战略”,站在新起点,品质、健康、生态、文化、营销、人才的“六个新维度”,打造福酒福茶新名片,并实施优质红茶红酒“闽红”计划,将福酒福茶品牌价值和影响推上新的高度,为“世界级产业集群”而不断努力。
福建地域文化的最大的特点由于一向都置身于海洋文化的惊涛骇浪之中,从来处变不惊,敢拼敢赢,并使自己获得顽强的生存能力。
最后吴勇老师谈到了闽商的精神,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精神;一种务实求实、乐业敬业的精神;一种百折不挠、永不言败的精神。
福,一切顺利,吉庆有余。福酒福天下,天官赐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