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的 况 味
文/李红
树树春声,山山佳色,又一春。
自南唐李煜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佳句传于世间时,悲,就成了春的一种色调,一种情怀。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那无法还乡的痛更是把愁绪推到极致。如果一个人常年在外,忽逢春哀愁,联想生命的无常,如果一个人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国家支离破碎,陡峭春风吹过,联想无止的纷争,辗转的人生,满腔愁绪便会劈空而来。于是,春,便在一片片晚来的白雪里,迷迷离离,被那缕缕的哀怨,愁绪,缠着久久不能释放。愁也就成了"心"上之"秋"。
然而,唐代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直入笔底,让我们看到了李白心胸开阔豪放,意境情丝不绝,仲春飘逸灵动,更加显示出春天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无独有偶,"诗圣"杜甫也曾在春日吟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在春回大地时,两只黄鹂站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对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这该是一种多么富有活力而又春色撩人的场景啊!在百花齐放的时候,诗人独具慧眼,将目光投向了鸣叫的黄鹂、飞翔的白鹭,在他眼里,春天就是欣欣向荣,春天就是艳丽迷人,春天就是一幅盎然的画卷。尽管当时战乱终于平息,水路可以通行,他才能"青春做伴好还乡"。他怎不会以最大的热情,讴歌春天的美好呢?
其实,春天如何取决于你的心境如何。我们为何不能在生活中练就这样一双慧眼,看到生活积极的一面呢?我们为何不能用纯真而赤城之心守住属于我们的那鸟语花香的每时每刻呢?然后,我们要唱响充满活力的春之赞歌,带着希望,怀着热情,携着梦想,向明天迈进。那么,当我们回首来时之路,必定能看见一串串坚实而闪光的足迹。
春意渐盛,诗情愈浓,好一春。
作者简介
李红,女,陕西澄城人。澄城县作家协会会员。小学高级教师,钟情于散文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