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游雷峰塔
文/龚飞
游览杭州西湖,远远的向南望去,雷锋塔四面被一片碧海裹着,好似一颗珍珠镶嵌在一块绫罗绸缎上。
雷峰塔位于西湖南岸,在南屏山支脉的夕照山上,与净慈寺遥遥相对。雷峰塔又名“黄妃塔”,皇妃塔。知晓雷峰塔,是源于戏剧电影《白蛇传》和电视连续剧《新白娘子传奇》的缘故。雷峰塔始建于公元977年,至今逾千年,而现在看到的雷峰塔,建成于2002年10月。新雷锋塔共有五层,高71米,占地面积3133平方米,造型设计是以南宋重建后的姿容为形象依据,是一座八角形的楼阁式塔。塔上的牌匾中“雷峰塔”三个字则是现代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

雷峰塔的千年变迁,是一部写满岁月沧桑的历史书。
与有关白娘子、许仙的电影电视剧剧情不一样的是,雷峰塔并不是法海为了镇压白素贞这个活了千年的蛇妖而修建的。据史料记载,雷峰塔最初是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吴越王钱树为祈求国泰民安,在西湖南岸的西樵山上修建的,由于北宋时钱弘俶的谥号为“皇妃”,所以塔建成后被命名为“皇妃塔”。 后来,因为它所在的山叫“雷峰”,所以逐渐被称为“雷峰塔”。至于雷峰一名的来历,据《临安府志》记载,南宋有个姓雷的隐者在此筑庵隐居而得名。如此看来,雷峰塔与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习的好榜样“雷锋叔叔”没有半点关系。

南宋宁宗赵扩庆元年间,即公元1195-1200之间,重修雷峰塔。由于雷峰塔黄昏时与落日相映生辉的景致,受到南宋著名画家李嵩的赏识,在《西湖图》中称之为“雷峰夕照”。“雷峰夕照”从此流传,列入著名的西湖十景。
明朝末年,著名剧作家冯梦龙在白话短篇小说集中,收录了民间故事《白蛇传》。《白蛇传》讲述的是南宋绍兴年间,千年修炼的蛇妖,化作美丽的女子白素贞,与侍女小青,在西湖与许仙邂逅相遇,相爱,而后遭法海阻挠,白娘子水漫金山救许仙,被法海镇压在雷峰塔下,后来小青苦练法力,终于打败了法海,雷峰塔倒塌,白素贞获救。《白蛇传》的故事,为雷峰塔凭添了神话色彩。《白蛇传》和《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传说》《牛郎织女》,并称为中国四大民间爱情故事,享誉中外。

明朝嘉靖皇帝(1522-1566)年间,倭寇入侵杭州东南沿海地区,放火烧毁雷峰塔,劫后余生的古塔只剩下红砖身躯,显得荒凉而庄重。到了清初,雷峰塔以其脆弱和与《白蛇传》神话传说的密切关系,成为西湖十景中最受欢迎的景区之一,就连康熙、乾隆两位皇帝也曾多次到此游览并题词,“雷峰夕照”的名声更加远近闻名。
到了清末,民间流传,说雷峰塔的塔砖塔土,可以熬水驱病健身,因此,雷峰塔底层的砖土不断被民众挖取,渐成危塔。1924年9月25日下午,雷峰塔身突然倒塌,塔倒那一刻,围观的人群居然一片欢呼。鲁迅曾连发两篇雄文,《论雷峰塔的倒掉》和《再论雷峰塔的倒掉》。而诗人徐志摩却与大家的感觉不同,他在《再不见雷峰》诗中,抒写了塔倒后的无限忧伤:
“再没有雷峰,
雷峰从此掩埋在人的记忆中,
像曾经的幻梦,
曾经的爱宠……”

2002年10月25日,雷峰塔重建竣工正式落成,新塔建在原塔的遗址之上,保留了旧塔被烧毁之前的楼阁式结构。
重建之后的雷峰夕照景区,占地面积8公顷,通高71.679米,由台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其中塔身高49.17米,塔刹高18.25米,台基为9.8米,由上至下分别为:塔刹、天宫、五层、四层、三层、二层、暗层、底层、台基二层、台基底层。副阶内底层下是雷峰塔遗址,设有遗址玻璃防护罩。千年变迁的雷峰塔,历经沧桑,终于重现辉煌。

乘坐电梯,来到雷峰塔下,顺楼梯上二楼,映入眼帘的是几幅精致的壁画,其中一幅讲的是关于白娘子与许仙的传奇故事的。登上三楼,俯瞰西湖,西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游船在湖面慢慢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有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登上雷峰塔的最高处,西湖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九大胜景历历在目,近看南屏晚钟,花港观鱼,苏堤春晓,三潭印月,柳浪闻莺;远眺曲院风荷,平湖秋月和断桥残雪,整个西湖仿佛浓缩成了一座盆景,让你目不暇接。花十元钱,还可以通过特制的望远镜细细观看西湖,远处湖中三座宝葫芦式的石塔也清晰可见。
“西湖的水我的泪
我情愿和你化作一团火焰
啊……啊……啊……”

离开雷峰塔,那《千年等一回》的歌声始终在耳旁环绕。回望雄伟、庄严的雷峰塔,在碧水青山的衬托下,显得是那样的绚丽多姿。
雷峰塔虽然历经战乱,损坏、倒过多次,但却因为白娘子与许仙爱情故事,永远屹立在人民心中。
2023年7月25日。


作者简介:龚飞,男,60后,退休职工,中共党员,四川泸州人,大学本科,笔名公明、于荷。高级政工师、记者。四川省首届“书香之家”入选家庭。中国散文学会和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市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江阳区政协文史研究员。泸州市龚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泸州本土文苑联谊会秘书长。散文《话说牙齿》《说“春”》荣获中国散文学会举办的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一、三等奖,散文《我家住在长江边》荣获第十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散文《书为伴》《我的称呼》《做客农家》入选《新诗文选》《四川精短散文选》《盛世长讴》等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