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5日《现代快报》
当了二十多年方言电视节目主持人,曾夸下海口:不说普通话,走遍天下也不怕!
央视近日来宁拍摄《走遍中国——走进南京》系列片,该导演不晓得哪只眼睛相中了我老人家,请我出山做个城市形象推介人。请就请吧,大概又觉得我颜值还差了那么一点点,特地找了个漂亮的小美女跟我搭档。宣传家乡,责无旁贷,我一口应承下来。北京来的大导演先是对我同意加盟大喜过望,紧接着又不停打断我的滔滔语流,说吴老师你能不能讲慢点儿啊,你说的许多话我听不懂耶!我晓得他的北京耳朵和我南京方言不匹配,只能放慢语速,甚至硬憋几句普通话,让他听懂就好。孰料他大叫一声说,哎呀呀,你这样讲话就很好,上节目你就这样说!
我想说,我这是奶油南普话,癔怪巴拉的;我还想说,我做了一辈子方言节目主持人,从没破例说过普通话。但是导演一再强调他们是中文国际频道,节目要对海外数十个国家播放的,南普总比不普好,我只能答应。节目开拍那天,我们是从夫子庙“天下文枢”牌坊出发的,短短的几句开场白,我憋着普通话说了一遍又一遍,直憋得我满头青筋直暴。正是大热天,可怜摄像和导演满头大汗,一遍遍喊重来一遍!搞得我越发紧张。与我搭档的小美女前些天没见面时,在群里还对我毕恭毕敬,一再请我这个主持界的老前辈好好带带她。此刻见我话都讲不利索,忍不住现场协助导演教我如何发音。这一来,跟她对词,我更加手足无措,甚至同手同脚迈步,引得路人哈哈大笑,小美女更是攀住我肩头,笑得直不起腰来。
对我这个主持了二十多年脱口秀的老主持人来说,犯如此低级错误,简直就是奇耻大辱!要说这种户外主持场面,我经历千百次,应对自如,说典故信手拈来。偏是这普通话,把我的思维逻辑和表达方式全打乱了,捋直了舌头想如何发音吧,忘记了内容;好不容易想清了如何发声,又忘记该出哪只手、迈哪只脚了。镜头前语无伦次,进退失据,急得我只想刷自己大嘴巴!此时此刻,我才深切体会到失声的痛苦。
一分多钟的开场白,足足拍了一个多小时,我们才终于上路,登上秦淮河的画舫。这里是我从小生长的地方,熟悉的河房,逼仄的小巷,面对一河绿水,我渐渐平静下来,梳理思绪,努力憋着普通话缓缓说,南京的夜文化源远流长,无论杜牧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还是李白的“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都说明早在一千多年前,南京的夜经济就很繁华了……面对两岸逶迤闪过的一个个景点,我如数家珍,从杜牧、李白,说到王献之的桃叶渡;从桃叶渡,我又说到当代文人叶兆言的《老南京》,他对桃叶渡旧址有自己崭新的见解。
咦,尽管我讲得很长、很吃力,这回导演却一直没有打断我,小美女也在一旁眨巴着眼,无从插话。我心里忐忑不安,是不是普通话太糟糕,他们听不下去,都懒得打断我了?如果实在不行,我还是快快活活说我的南京话去,或干脆退出,不拍这劳什子节目了。停下话头,我抖呵呵问坐在船尾的导演:要不要重来?导演愣了一下,说不用不用,你继续说你的。我说,我已经说完了,没了。导演说:哎哟,没啦?你这段说得很好,好多历史故事我是闻所未闻,你说得太好,我都听入神了!
我偷偷喘了口粗气,抹去一头冷汗,洒下河里便是一片涟漪……
吴晓平,资深媒体人,南京电视台方言节目《听我韶韶》原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