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吴广水
美丽的水东湾畔,有一条接纳琅江水的河道。自古以来,当地人们把这条河道与琅江水相接处叫海尾,那就是如今的茂港区(注:茂港区于2014年与电白县合并成立了电白区)海尾社区。在海水出入口处的前缘,水东与对岸的古万兴境隔水相望,两地的人们世代都是靠舟楫往来。对岸近水边而居之地,就是如今的上步头、下步头两条村庄。就在水东的对岸的码头边,建有一个石塔渡口。
康熙年间,由国师谭天纵卜择圣地,于渡口边建起了一个五公祠,奉祀着五位与电白有着渊源的爱国爱民的被贬作南巴县尉的刘长卿、被贬路经电白往海南岛的唐朝宰相李德裕、元朝末年在电白庄山抗拒元兵护帝逃脱而捐躯的忠烈侯黄十九、明朝时在电白海域征剿贼寇殉难的副总兵陈珙、继陈珙之后的在剿匪安民中以刚柔相济、出奇制胜的电白武举人李树绩。水东与一水之隔的上、下步头周边的百姓,铭感五公之功绩卓著,殷勤奉事祭拜。明朝时,邑人黄继耀于渡口之侧,刻刘长卿《送裴郎中贬吉州》之七绝于石上,增加了石塔渡的人文史迹。
清嘉庆十年四月,五公祠被安南海盗洗劫。祠宇之顶掀毁,置五公木偶像于祠前一巨石上焚烧,灰烬清除,巨石之上五公的偶迹各显一色,五色分明,邑人更奇五公之灵,遂改拜巨石之上五公之五色灵迹。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于海水入口处拦海建造县城西湖,西湖之西北的海水被逐年填平,水东至上、下步头就由西湖的东南、西北两边的陆路连通。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五公祠遭受了毁灭性的彻底破坏,五公灵迹的巨石也被炸掉用作建筑材料。铭感五公之德的信众,又改在五公祠原址继续奉事不辍。
但是,每每奉祀五公之时,各方信众也心有灵犀,祈望着能为五公重建祠堂,还五公一个庄严肃穆的居所。
光阴荏苒,时序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二零一二年。重建五公祠的呼声鹊起,适逢五公祠原址之地被开发,开发商人和水东以及四面八方的信众,慷慨捐资赠物,还有信众往来奔走,大声疾呼,四出发动善男信女以及善长仁翁共襄义举,聚集人力物力财力,择新址于原址左后方之处,占卜吉日动工。历时一年,得以完工,于壬辰年十二月初八吉日重新开光,大告广大信众。五公祠的建设规模与原来有所出入,但祠堂布设的一切,尽量根据记载,还以原貌,还增加了祠宇兴毁的记述,供人们了解五公祠宇的历史渊源。
五公祠堂门前,两条檐柱挂着一副楹联:“神光普照石塔渡头腾瑞气,福址添辉铁潭坝上涌祥云。”门口前额上题“五公祠”三个金色大字,两边楹联是康熙年间建祠的楹联:“万家兴盛承恩泽,四境繁昌润福缘。”门口左右两边的墙壁上,分别绘着“吉星高照丁财旺”和“五子登科”的彩色画图。
喜气盈室的祠宇里面,金字金边的牌匾写着“神光普照”四个大字。牌匾下面,五公偶像端坐神台,按年代的先后排位。居中为刘长卿,左一为李德裕、右一为黄十九、左二为陈珙、右二为李树绩。五公之左侧,还另立神位,供奉着土地爷爷和土地婆婆。左右两边的墙壁上分别绘着彩图。左一为“天姬送子”,左二为“群仙送财”;右一为“富贵花开丁财旺”,右二为“功名显贵”。左右两幅壁画的中间,镶着一副相对的金字金边的楹联:“将相共祠中,德泽南巴民景仰;王侯同座上,恩敷古邑世尊崇。”
重新开光的吉日当天,闻讯前来膜拜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在粤剧戏班的轻歌乐韵中,整个祠宇的里外,香烟缭绕,鞭炮轰隆,一派喜庆的浓烈气氛。百姓的心眼是最明亮的,对有恩之人,自古以来都是敬仰有加,祭祀不断。水东八大古迹之一的五公祠重建开光,是顺应百姓感恩戴德之心的一件大事。五公幸甚!百姓福甚!


作者简介:吴广水,60后,笔名琅江水、海天蓝蓝、春潮浩荡等,岭南诗社社员,岭南诗社电白分社理事、社员,电白诗社理事、社员,电白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喜欢文学、中医、旅游、唱歌,致力于各种体裁的写作不辍。2014年所写散文《故乡一日游》获“全国散文比赛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