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张小华的《灯海情心》:只有那些拥有积极人生观、历尽生活的磨难仍坚定地走在前进路上的人才能真正领略到生活给予的馨香……

灯火相照,辉映人生
——《灯海情心》读后感
作者:虞永新
今年因为辅助诗友在网上填报加入省作家协会的申请报告,与诗人张小华有了一次更深的接触,这种帮忙于我而言是举手间的事,她却一再感谢。当回到韶关收到她亲笔签名的《灯海情心》赠书,再次被她的热情感动,《灯海情心》是韶关五月诗社40周年庆“五月不惑文丛”的其中一本,我答应为她新出版的书写点什么。
我有个习惯,每逢要认真看一本书或要写点什么,都要先沐浴更衣,泡上一杯茶,然后坐在书桌前伴着灯光才能进入状态,而且这种状态越是到夜深人静时更灵妙,所以我对那些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创作的快枪手特别羡慕。近来因为有几件事困扰或者可以说是散漫性的任意发展,把这应允一直拖延至今。
“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热爱,是充满希望的永恒的不变的追求”。在《灯海情心》这本书中,爱是主题,热爱是温度,爱情是浓度,挚爱是长度。单是从《恋家·思家·爱家》、《安全就是幸福》《亲情让我如此感动》《亲爱的敬爱的爸爸》《爱的四季》这些诗歌的名字里,就能感知作者内心与行动中所携带的能量级别;爱无边界,爱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作者深信,每一个在家庭中得到过爱的照耀的人,都会用爱心去照亮世界;每一个在家庭中得到爱的温暖的人,都会用爱心去温暖世界。
以上这些可以肯定张小华是一个有大能量的人,而且是一种正值能量。这种能量感染了我,给了我鼓舞与爱的教育,我在张小华的作品中感触与认知到两大特性:

清醒的人生,正能量的写作
阅读完《灯海情心》这本书,就基本等于阅读过作者多年以来的生活与工作,也大概了解了她一路走来的情感经历、以及人生的选择。生活是漫长而多彩的,生活也是短暂与矛盾的,如何让崎岖的路开满鲜花,须要大智慧。值得庆幸的是,作者有一位“一生刚正不阿,坚强忍耐,忠厚诚实、清正廉洁、与人为善的良好品格”的爸爸,《铁血流辉》与力量的榜样激励着她及家人“顽强地、不屈不挠地、乐观地活着”,“秉承了您光明磊落、自强不息、正直清正的品格,在您的言传身教和关心下不断成长,我们没有辜负您的期望,没有给您老人家丢脸!”
其中读到《向父亲致敬》的最后两句我特别震撼,“父亲啊只要你在/我就不敢老去”,这就是一种选择,这不但是一种信念与信仰的坚守,更是一种力量的象征,这位有大山一样品质与胸怀的父亲就是作者人生路上最有力的指引者,殷殷教诲仍历历在目,作者也为有这样一位好爸爸而感到骄傲。“我们也将这样教育自己的后代”。
这就是传承的力量。
清醒的人生,正能量的写作也是指作者本身具有明辨是非的觉悟与睿智的取舍精神。
生活不会永远风平浪静,外在的内里的,工作上的生活上的,现实与理想的,现实生活没有真正的公平,必须选择必须有所放弃,这些在《女人的独白》《女人与战争》《心迹》等作品中就可以清楚感受到作者在面临这些问题时的纠结心绪,“作者在诗中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写出了女人生活的逻辑,生活的哲学,尤其是作为一个活在家庭中,活在丈夫、孩子、长辈、同辈间的女人在不同时空下的真实处境及由此而产生的心理迁移的轨迹。”“那坦荡无遗的种种心态和生态,分明向读者诉说,这不只是属于一个女人的,而是属于万千中国的女性群体的。”
家和事业都要用心去经营才能有收获。有很多人反对我这种说法,说感情是自然而发的事,爱情与名利与年龄无关,如果须要经营,就变功利性了。以前我也很反对用经营去定义一件事,近年来被太多的事例改变了观念,也同意用经营去分析事物的实效。经营含有筹划、 计划、规划、组织、治理、管理等含义,重在筹划。婚姻、家庭、人际、事业、人生都必须规划并实施,用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就是经营。有些人将标的规划得极高,然后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有些人没有目标完全放任,随波逐流得过且过;“风雨过后见彩虹”,只有那些拥有积极人生观、在历尽生活的磨难仍坚定地走在前进路上的人才能真正领略到生活给予的馨香。
作者在后记里用一句“佛系”概括自己,选择了退让。这种退让只是选择,而不是放弃,是理性与清醒的、现实与理想的加减调整,真正做起来要勇气与智慧,否则不会有这本充满正能量的《灯海情心》的出版。
既然有了抉择,就一切坦然。在大家眼里,张小华是一位自尊淡然、诚恳谦和的知性女子。是一位兢兢业业的职业女性,是一位有使命觉悟且懂得感恩的人。有人曾说,遇见是为了照亮彼此,我也希望被这束温婉明亮的光映照。

字字珠玑,段段入心
已故粤北评论作者李福金说张小华的诗歌《女人的独白》是思辨艺术的一道彩光,五月诗社祖师爷韦丘在评价张小华的这组诗歌时也觉得她虽然使用了平白如话的语言,但却写得相当含蓄与委婉,正如李福金所剖析那样,她那种“理性思辩乃是潜蕴于作者深处的哲学层次”,“通过生动的形象去体现”。并“渗透于艺术形象的关系之中”,而且是“极其自然”地闪射出它的光彩来的。
桂汉标老师在简析《爱的四季》时,说它是借景物抒情的佳作。这组诗的作者正是凭借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独特感受,根据要表达的少男少女早恋的心态特征,在四季景物中,选取桃花、蒲公英、野菊、银柳等具体的可感的物象来移情寄意,使抽象的恋情具体化、形象化,达到了情景交融、水乳不分的艺术境界。这是这组诗成功的主要一点。
张小华早期的作品有深度,多次被评论被点赞,韦丘评断:自此,小华开始在广东诗坛上,初露她那善于思考,表达感情细腻的长处而为读者所关注了。
以上的观点我也是赞同的。张小华早期的作品与其生活的积累和自身的经历有关,她读完高中后,就参加成人自学考试拿下了中山大学汉语学文学专业大专文凭,为其驾驭文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的作品爱情诗《女人的独白》《女人与战争》《心迹》《爱的四季》到亲情写作《出差》《恋家·思家·爱家》《向父亲致敬》《亲情让我如此感动》《亲爱的敬爱的爸爸》再到企业文化创作《安全就是幸福》《劳动的赞歌》《七月的工地》《电站抒情》都充分体现了她写作目光的敏锐与独到之处;当然,在企业文化创作这一块由于企业宣传的需要,个人感觉有点偏高调,但我也曾经写过这类企业文化的稿,深知道这类稿件的硬性要求与对宣教性的强调,能在这样硬核要求下写出如此温情的文章,张小华必是下了一番苦功。运用通感手法,把传统的中华美德融入细节,用充满哲理的语句描绘情感,在细腻处见真情,让作品更具魅力与感染力,字字透纸、句句入心。
张小华在谈到自己这本书时写道:“不管怎样,这是我曾经的那些年,听从内心的不可抗拒的召唤,用星星点点的语言分布在生活土壤里的集结。”文学是一种缘。既然有缘遇见,就让我们一起听从内心的不可抗拒的召唤,在文学的路上互相鼓励,相互取暖。
(2023年7月22日于如意居)


一滴水穿越内心
——读张小华的《灯海情心》
作者:易域勤
收到张小华老师的诗文集,被她的真情和信任所感动,虽和张小华未曾见过面,也是第一次看其诗文,但被其诗文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诗意、睿智所深深鼓舞和吸引。细读其诗文,顿觉一股清泉在流出,一滴清水在蔓延、渗透心灵深处的每个细胞。
这本诗文集是诗人内心的独白,是诗人心路历程,诗意生活的真实表现和真情流露,其诗文具有如下的独特艺术特点。
其一,细腻的情感流露,美丽的内心独白。诗是一种高洁浓缩的艺术精华,字里行间往往体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变化和情感的升华。一首好诗又是诗人最具魅力的所在,也是诗人的心声。女诗人相对于男性诗人来说,情感更细腻、更丰富更独特更有韵味,从张小华的诗里,我们既感到了女汉子的刚强、自尊、低调、沉稳,又感到了小女人的小鸟依人,春风细雨。在第一辑:相思是沉甸甸的感觉中。相思是无形的,摸不着,搂不住,但是足够让一个健康人茶饭不思,走火入魔,身不由己。“沉甸甸”又把相思化作有形、有重量的东西,把爱升华到摸得着,感觉得到的东西。如女性的情绪变化,心理变化等。在《向父亲致敬》中,“我们争看那树被岁月风干的黄莲”,黄连是苦的,父亲如一棵树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但父亲始终对生活充满热爱和执著,始终不忘初心,两袖清风,提出了一个如何保持革命意志,忠诚于党,廉洁奉公的永恒主题,是诗人对其父亲深深怀念的真情流露,融入了真情,才感动人。在《一个女人的独白》里,女人的要求并不高,仅仅有个家,而家容纳所有:丈夫、孩子、油盐酱醋;“女人的百分之九十是孩子,百分之十是丈夫。”女人是爱美的,曲线毕露的服装、变色的口红、优美的曲线是其颜值,孩子、家是其精神支柱。在诗里,诗人细致地刻画了女性的心理变化和内心世界,女人无论如何不满现状,但只要有家在,就有温暖。如同地球围绕月亮转一样,也反映了时代女性的困惑和无奈,顾家、顾孩子、顾工作,就只能放弃自己的美和诗一般的自由,诗一般的生活,把女性情绪变化刻画得惟妙惟肖。“金笼里的鸟都眷恋天空的”就把女人的身不由己形象地突现出来。女人是伟大的,但女人的酸甜苦辣咸的滋味是男人无法体会的。这也是《一个女人的独白》的真正原因。
其二,善于借助自然可感的具体物象,寄予真情。一首好诗,不但意象好,而且意境更妙,更具有多重性和诗韵绵长,特别是现代诗,意境的多重性更让人意犹未尽。在《小船》中,诗人以小船为意象来表达家的美好,“只有共同撑驼,才能让船驶到家的彼岸,家才能和谐幸福。”在第二辑中,责任点燃火树银花。责任是一种承诺,一种担当,一种动力,只有点燃了,生活才能美好,日子才有奔头。在《七月的工地》中,诗人借助:“天空、炊烟、泥路、山谷、电线、月亮、星星、树桩”等意象,就把电力人高空作业的危险,责任的重大所带来的光明,刻画得淋漓尽致,可见意象的连贯性足够让意境更深邃更完美,让电力人的形象更高大,更突出了电力人的艰辛和大爱。在《南国的大地上》中,诗人通过意象:“红旗、铁塔、火树银花、云霞等,把电力人辛苦一个人,照亮千家万户,以及电力系统技术革新、发展飞速的特点突现出来。意象是诗意的支撑点,只有丰富完美可感的意象,才能让诗的意境更丰满深刻更具多重性,因此诗的意象和意境是辩证统一的,相辅相成的。这是诗人的高明妙笔之处。
其三,通感手法的运用,让诗更具魅力。“到家了……”,既是大家,公共之家,又是给人温暖的小家,是诗人赖以生存,生活保障的单位。如“出世”与“入世”,用形象的语言,把自己参加工作当做“出世”,如同婴儿需要细心哺育、照顾,而“入世”,则是自己由懵懂到成熟,到独挡一面,成长为兢兢业业的职业女性,这是质的飞跃,也体现了大爱与小爱的辩证关系。没有小爱,就没有大爱。“我就在心田里默默的耕耘”,这个“心田”,既是自然之田,可以播种希望,收获幸福,又是自己的心田,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牵挂,始终伴随诗人的成长。“心田”同样开花、结果。女人与泥土是相通的,它是生活的温床,能让男人为了土地奋斗抗争,女人既有水的温柔又泥土的多重性。在《女人与战争》中,诗人按貌美如花,成熟如柿,泄气的气球,来刻画女性的颜值、心理变化,把女人年轻时的自然竞争和成熟后的婚姻困惑,结婚后的无奈、衰老,刻画得惟妙惟肖。女人不但要和自己抗争,更多的是与生活抗争,女人永远在战争中度过余生。在《爱的四季》里,既是自然的季节,也是人生爱的季节,有春华秋实,有春的娇羞,夏的热烈、茂盛,蝉鸣鸟叫、稻谷飘香;有秋风扫落叶,冬的无奈。这里的“四季”是相通的,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把爱变为可知的“季节”,既有视觉美,又有心灵的触动,可见诗人对爱的理解,感悟之深,令人动容。自然季节的变化具有独特美,爱,同样随环境,心情四季变化,喜怒哀乐随心而变。

其四,其散文如行云流水,把纪实和抒情融合起来。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既需如实记录,也需丰富的联想,在纪实和联想中抒情,达到表达真情实感的目的,张小华的散文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特点。如在《我从这里起航》中,走向文学之路实属不易,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的点化,才能凭借一支笔,撑着一叶扁舟驶上文学的彼岸。文学如此,女人也如此。有耕耘、付出,必然有收获。在《想家、思家、爱家》中,把电力人以电为家的情怀树立起来,这个家是大众之家,是对电力系统由衷的爱,体现了爱家的快乐。在《母亲,你是我永恒的思念》中,从中我们可见:母亲的一生所经历的苦难,16岁参加革命,后被冤屈而死,既是母亲个人的悲哀,也是时代的缩影。母亲虽然永逝了,但母亲的音容相貌刻骨铭心。“母亲是一个会持家的人,把生活打理的妥妥帖贴。”可见母亲勤劳、善于持家、懂教育。既是我一生的隐痛,又是我生活的动力和源泉。从“先生初心为革命,百折不挠志弥坚,老来安享清闲福,齐辈公仰主义真。”“问心无愧,忠诚于党,不为名利,两袖清风。”中,就把父亲顽强、乐观的性格,坚硬不拔的意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两袖清风的特点,刻画得入木三分。可见,相由心生,情由心动,情随心浓。父爱的伟大流于笔端,日久弥新,这不是父亲一个人的品质,而是所有革命者的品质,这样爱的真情便得到了升华,也体现了大爱的无价,所有的抒情都是为深化主题服务的。
读张小华的诗文,让你顿感一滴清清的泉水,流淌进你的心田,慢慢的渗透,洗涤你的每个细胞,不留杂质,正是其诗文的魅力所在。细品其诗文,同样让你的心里,充满阳光,充满生机和快乐。在未来,其诗文将更加异彩纷呈。
(2023、7、18于连州)


(图文来源于诗的红三角,责任编辑:桂汉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