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洪洋 朗诵:谢东升
音乐合成:杨建松

我的父亲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他参加八路军,在太行山打击日本侵略者,他还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西南剿匪和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

在这些战役中,他主要负责后勤保障,特别是武器弹药的贮存、运输和安全。为了武器弹药和其它军需物资的安全,他和战友们都准备不惜用生命保证完成任务。

战争时期,既使是后勤保障工作也有很多战友在敌人的空袭和炮击下牺牲在工作岗位,有的同志牺牲时是趴在弹药箱上为保护它们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在漫长艰难的战争岁月里,他的工作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表彰,和平年代他也经常到军事院校讲述战争期间军械供应和保障的重要性。看得出,他对自己毕生从事的军械装备工作非常热爱和自豪。那是因为,他出色地完成了给战役提供足够物资,一枪一弹都用于消灭敌人,而没有一枪一弹因为管理问题而遗失或被偷盗。
但是文革期间,他的这种荣誉和自豪感屡遭打击,成为他一生的痛心之处。
那是文革时期的一个下午,父亲时任空军某部军械处长,区支左办公室副主任。一家人正准备吃晚饭,一位助理慌忙跑来说,有造反派冲击军械库欲抢武器弹药,战士们有些挡不住了,上级命令我父亲赶紧过去处理。半路上,父亲又接到命令,说是北京首长指示,只能劝阻冲击军械库的造反派,不许开枪,不许伤害冲击者,甚至对天鸣枪示警也不行。

那时武汉两派(所谓:“造反派”和“保皇派”)斗争激烈,经常发生持械武斗,看来刀棍已觉不够狠,要抢枪武斗了。如果在正常时期,军械库前有警戒线,非法越过警戒线是可以就地击毙的。但这次不同,上级有命令在先,只能文劝,禁止武力制止。父亲虽兼职支左办公室半年,与两派均有经常接触,沟通和协调,但这次他身感责任重大,劝阻任务十分棘手难办,并且自身安危难料。

来到现场,冲击军械库的人有数百人之众,他们乘坐6辆卡车而来,堵在军械库门口,父亲指挥近百名战士站在警戒线上荷枪而无实弹。他命令战士只能用身体去阻止冲击者,不允许动枪动手,枪只是用来震慑,只是个摆设而已。父亲站在一个高台上用扩音器喊话,希望冲击者不要犯法,抢夺军队武器是重大犯罪行为。他呼吁冲击群众的领头人出来对话。对话的结果不好,冲击者的领导人坚持认为他们是为了保卫毛主席,保卫文化大革命的进行,与敌人“保皇派”斗争所需,坚决不肯撤离。长时间的对峙中,父亲苦口婆心劝说,已口干舌燥,冲击者已看出士兵们不敢动手阻挡,胆子也越来越大了,他们从车上取来准备好的棍棒,向士兵的队伍冲了过去,父亲带领士兵手挽着手组成一排“人肉墙”阻挡着他们的冲击,冲击者恼羞成怒,棍棒象雨点一样落在了父亲和士兵们的头上和身上,“人肉墙”被冲开了,军械库的大门被打开了,手枪、步枪、机关枪、弹药箱从军械库里搬出,从父亲面前匆匆走过运到卡车上扬长而去……望着驶去的卡车,浑身带伤的士兵们只有怒视的目光和屈辱的泪水。
晚上,父亲被两名士兵扶回家,脸上鼻青脸肿,走路一瘸一拐。母亲心疼地给父亲查看了伤情,好在未伤筋动骨,母亲端上饭菜,父亲只拨拉了几口就吃不进去了,我看着父亲的样子,心中有些害怕,也恨那些打伤父亲的人。日本鬼子,国民党反动派,美国鬼子都未曾伤及父亲皮毛,而这些革命同志却把父亲打成这样。
这时父亲离开饭桌走到墙上挂着的毛主席像前,他凝视着毛主席画像很久才用哽咽的声音小声说:“主席,当兵这么多年,我第一次没有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但是我不理解,为什么我们几乎一生奋斗要保卫的东西,今天却让我们放弃,战争年代我们能做到库里不少一枪一弹,而和平年代,我们却眼睁睁让人抬枪抬炮从我们面前扬长而去。这是我们军械管理人的耻辱啊!”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我无意中看了父亲的日记。其中有一段这样的描述:参加革命20多年了,过去经历的大小战役,只有一种想法,那就是为革命舍身忘死在所不惜,但今天的事使我有了新的认识,作为军人,首先是一切行动听指挥,一是按命令去冲锋陷阵,或是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和部队军需物资,大不了就是以命报国。那还有一种命令执行起来却是自己最不情愿的,那就是有损我们军人威严的事,但是作为军人,执行上级的命令既要能勇敢杀敌,一往无前,也要能忍辱负重,受得了委屈。坚信党和军队最高统帅的决定是绝对正确的。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96周年之际,谨以此文纪念我的父亲和他的战友们。

作者:赵洪洋,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协和医院二级教授、主任医师、硕,博士导师 、 德国萨尔州立大学带薪教授。湖北省第八届神经外科学会主任委员、湖北省第一届神经外科医师协会主任委员、湖北省脑血管病防治协会副会长。近两年在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发表诗歌、散文及朗诵作品6篇,获得2020全国抗疫征文“逆风奔跑的人”一等奖。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长江日报、武汉春秋杂志、今日头条、湖北朗诵艺术家公众平台、都市头条、北京天合朗诵艺术团平台发表文学作品十余篇。参编两部抗疫诗文集。

朗诵:谢东升,播音指导。中宣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朗诵播音专家团成员,中华文化促进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执委,中国诗歌学会朗诵演唱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长,武汉市全民阅读促进会副会长,中国电视主持人三十年年度风云人物奖、金话筒百优奖得主。
编辑:杨建松

请扫描关注《都市头条》
《铁马豪歌》主页
欢迎关注 感谢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