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二十八个读书节活动中,武汉军休三中心军休干部路兴录家被硚口区委评为“最美读书屋”,参家了悦读书香湖北省2023年“荆楚阅读季”暨首届“研见未来 悦读书香”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并参加颁奖典礼。

书房,古称书斋,是一些住宅内的一个房间,专门用作阅读、自修或工作之用。书房的基本设施是桌、椅及书柜,有些书房亦会设有电脑。在一些没有书房的住宅,通常会将睡房部份位置用作书房之用。
书房是读书写字或工作的地方,需要宁静、沉稳的感觉,人在其中才不会心浮气躁。传统中式书房从陈列到规划,从色调到材质,都表现出雅静的特征,因此也深得不少现代人的喜爱。一个“古味”十足的书房、一个可以静心潜读的空间,自然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享受。
路老住在营前社区辖区内的仁硚新村里,2002年,突然从多年的部队生涯上退役下来,顿觉无所事事无聊寂寞,看着战友们紧张有序的上下班气氛,心里空荡荡的不好受,总得找点事消磨休闲日子吧。就试当着写回忆录,把在部队几十年的亲身经历书写成文章。
他买了很多的书,毕竟有了写书的想法也需要多汲取些养分。书是越买越多,文章的字数也越写越多……写着写着,突然萌生了何不装订成册,出版成书呢?有了理想,就有了思路,有了思路必然行动。干脆,以个人为背景,书写身边的真人真事和乐趣见闻,把要装订成册的题材,就拟名为《神龙剑出鞘》。
著书立说,谈何容易?戎马生涯,多是搞科技试验工作,一下子转入文学创作上来,语法、词句都得从头学起,好在是撰著本行轶事,只要持之以恒,笔耕不辍,一定能达到自定的奋斗目标。从退役当月开始,每天坚持10个小时爬格子攀字山,不完成2000字写作任务不罢休。
功夫不负有心人,3个月后初稿完成,抱着试探的口气,首先让《长江日报》文化版的老师指导一下,看有沒有必要往出版社投稿。老师一看连连叫好:好题材,好纪实文学,她当即拍板给版面,在小说栏目连载,要提前保证一周稿子不能中断,包括双休节假日一个月连载完。
30万字的长篇,让路老压缩成3万字的中篇,等于又写一篇。为了处女作早见天日,他只好从头开始,前三节刚刚完稿,《长江日报》的连载已开始了。天天坚持,每周日晚上8点30分之前电子板传去七节文稿,天天收到报社发来的样报,战友们争相传看。这本处女作已被社会认可,当与出版社签定出版合同时,编辑主任拿出30期《长江日报》剪辑说,报社吴主任有电话,老师们一直在关注,是本好书,有市场,直接叫《军事代表》多好。
一本处女作问世,写作的劲头更足了,有时半夜灵感来了,急忙披衣靠床头掂笔拿纸写上几百字。早晨他老伴去公园晨练,路老在家边写作边做饭,经常水壶烧干饭煮煳,他老伴进门嗅觉煳焦味喊叫,才突然想起锅里饭,揭开锅盖一看,已不能吃了。她不但不埋怨,还鼓励路老说写作本就是个操心的事,一心不能二用,继续坚持写你的书,以后的早饭,老伴晨练完后直接带回来。
有了老伴的支持,紧接着又撰著出版了《母爱》,受到全国道德模范吴天祥的赞扬,当即给路老写信祝贺写出了人们喜欢的好作品。
2004年底完成了一部长篇反腐小说《省委专案组》,脱稿后寄样稿北京《长征》出版社,主编陈锡祥老师看后立即打电话告知同意出版,并电子传真合同签订,2005年元月出版发行全国。在香港、澳门新疆出差的战友看到书店上架有路老的新作品后,当即打电话祝贺,并要路老给他们把书准备好,等他们回来后专门为路老举行签书仪式。
此书在社会上销售一个星期,武汉三镇小书摊上出现了盗版,封面、内容甚至图片和正版一模一样。出版社听说后,说是侵权,让路老起诉,路老说算了吧,还不是为了扩大这本书的市场影响。
一年后,《省委专案组》又被上海文艺出版社修改成60集小说连播,2006年4月,首都人民广播电台连播了一个月。2011年市场脱销此书,出版社与路老签订再版合同,改名为《省委调查组》。
接连不断的喜讯,激发了路老对文学创作一发不可收拾的自信心,移交武汉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第三服务管理中心,与众多兄弟姐妹融合在和谐共娱的大家庭里非常开心,每位退役的军休人员,都有辉煌的人生道路,路老建议党委成立文学创作室活跃军休文化生活,领导同意了路老的建议,成立了文学创作室发挥军休干部写作特长。
兴心不负党信任,老有所为献余热。为了保证三中心文学爱好者文字稿件能及时发布,路老每天早上7点半赶到创作室,打开电脑就为军休干部整理修改新闻、图片和文学稿件发往省内外网络刊物有关媒体。
因为,新闻稿件时效性较强,刊物晚一天不要紧,网络就不一样了,晚一天就失去了新闻的时效性,必须要在当天发出去,便于网络编辑老师第二天上班及时修改上网。当时的稿件发送范围较广,有《中国军休联谊网》、《湖北军休网》、《武汉军休网》和《军休参考》、《武汉民政》、《军休风采》等三网三杂志,有时发完当天文稿,下班到家已是晚上10点了。有了献余热平台,每年的双休日基本没有休息过,元旦不休息,大年初三就上班坚持了多年。
2013年8月,《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路老撰稿8年,150万字的四本套历史巨著《东汉王朝》。虽说年已古稀,但创作的精神始终旺盛,对广大军休人员撰稿的好题材,有传奇军休文化施放正能量的传承文稿,舍不得让它无声无息,征得中心领导的同意,组织编辑中心《夕阳情歌》一书。受到了广大军休人员的拥护,每年出版一本《夕阳情歌》和一部个人专箸的长篇小说,对外报道文章年年均在1000篇以上,三中心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单位,本人被众军休干部外送绰号:“高产作家、军休文胆。”
为了丰富军休文化,2013年8中旬和春节期间,先后两次走访了北京、衡水、济南、德州、武汉、广水、孝感、黄陂等地区的军事基地、军队离退休单位,和转业复员回老家从事城市、
农村工作的政府机关,采访了20位将军,近100名营团现役军官和50多名已在地方工作的企事业单位领导及其家属子女,完成了以空降兵教官训练参加国家多次大型阅兵式活动为背景的纪实文学《大国仪兵》书稿,由《长征》出版社出版发行后,受到了军内外领导赞扬,《衡水日报》主编以大幅标题“一幅用雕铸的阅兵教官塑像”,占用4000多字的专版对作者传继军休文化的精典给以专题评论。
弘扬新时代,追梦正当时。在中心党委领导对文学发展的关心支持下,又萌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由撰著长篇小说转向影视创作方面发展,征得了某军首长同意,为路老大开绿灯,让路老参加了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大阅兵的前期方队训练现场采访,虽说远涉千里,为期半个月,无论是转场合成、单个分列式,或者白天夜晚、风雨交加,整日沉浸在热火朝天的训练场上,70多岁的人和虎虎生威的士兵们一起体验生活,捕捉特技镜头,采访精彩片段,充实了路老由书本静止文化,转化为激情高昂的强军影视动态梦想,也是在文学创作征途上闯出了一条新路子,由文化向艺术发展迈出了一大步。
由书本撰著上升为影视改编的思路成熟后,3个月改完了两部电视剧本,受到了省、市民政、军休办领导的关注,每次到中心检查工作,都要去文学创作室里看望并鼓励路老。原中国民政部副部长来中心视察工作,看到路老编成的电视剧本,紧紧握着路老的手鼓励说,“谢谢您为弘扬军休文化作出了贡献,希望你的杰作早日搬上屏幕。”
改编的35集《母爱》和40集《大国仪兵》电视连续剧本,在全国影视优秀剧本征集会上受到了好评:《母爱》剧本获提名奖,报中国广电局当月批准公示;《大国仪兵》与《今古传奇》传媒有限公司签约上报,因其它原因没有得以实施。
以上的作品都是路老在自己家里书房里完成的,朴素的空间里撰写着国家方方面面辉煌的历程。没有国哪有家,国家的繁荣昌盛才能让路老在书房里安逸的阅读和写作,才能让路老这一代的军旅作家有情怀去歌颂家庭的故事和祖国的故事。
家庭的美折射国家的美,最美家庭书房的展现就是路老心中最美祖国的浓缩。

附:
微型小说:惹祸
武汉军休三中心 路兴录
红旗队和火箭队进行招生文艺大赛,红旗队首战得高分。火箭队坐不住了,队长费亚垦未等红旗队退完场,就率第一组跑步登场,待队员全部就位后,连口气都不让喘即发出口令:“说打就打,说干就干。预备——唱!”
说打就打,说干就干,练一练手中枪刺刀手榴弹。瞄的准来,投呀投的远,上起了刺刀让他心胆寒。抓紧时间加油练,练好本领准备战,不打倒红旗队不是好汉。打他个样儿叫他看一看。说干就干,说打就打……
火箭队的铿锵有力,斗志昂扬气概激起了群情鼎沸场面,大有压倒红旗队的气势。但就在7名评委出示答分牌的时候,火箭队二组的一位名叫吴良的学员,突然站起来喊起了拉拉队。他吼叫一声:“红旗队啊!”
火箭队二组的5名同学全部站起来随声附和,呼叫:“来一个呀!”
吴良带头反串:“来一个呀!”
“红旗队啊!”火箭队二组的5名同学反串附和,并掌声助威,呼叫,“呱唧,呱唧!”
“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他们正站在那儿闹得起劲。突然费亚垦吼叫一声,“停!你们想干什么?啊!胡闹。”
本来吴良是出于好心,他这一动作既活跃了赛场气氛,还可以给火箭队拉高分。但他却没有想到,这一招违犯了赛场纪律:一是他没按赛前宣布的穿工作服上班,本身就属于旷工没资格参加者。二是没有按参赛议程,擅自作主拉拉队,扰乱了赛场秩序。不但加不了分,还得扣分,好心帮倒忙。
火箭队长费亚垦高姿态,就在评委举牌不定的关键时刻,他郑重宣布:“火箭队二组违犯赛场规则,第一组循环赛我认输,火箭队败,红旗队胜。取消了二组的参赛资格,对吴良按违规培训纪律,予以退学。”
考场如战场,火箭队初战损兵折将,不能不让费亚垦反思对策。若不败的话,按议程第二轮应该是他们火箭队先登场的,费亚垦望着满脸不快的二组队员,心里热辣辣的,这可都是他亲笔签署的热血战友,同窗攻读、同舱跳伞的患难兄弟,难道在未来家园这个大舞台上就不能患难与共了吗?
费亚垦正在那儿撕心裂肺,吴良站起身来立正敬礼,说:“老战友,祝你成功!我没尽到责任,给你惹了祸,在此向你道歉。”说罢转身向厅门外走去……
“好战友,对不起。我,我……我没尽到责任,请原谅我。”费亚垦举着还礼的手,呆呆的望着他两眼朦胧……
“等等,回来把情况说清楚再走不迟!”一战友打开手机威信交给费亚垦说,“队长,你看看这就知道他是如何违规的。这么优秀的队员加战友我,于心不忍哪!”
“张豪,请转告队长一声,有位大娘被一外卖电动车撞倒,头磕破流了血,我帮外卖把大娘送医院,工作服上沾了不少血,没法穿了,我换了衣服马上就来……”费亚垦望了一眼仍站在门口的吴良,冲张豪说,“可他拉什么队呀!擅自作主,扰乱赛场纪律,我不能不……”
张豪用手点点手机说:“往下看,往下看。这可是授人之托的助动力,他能不尽心尽力为组建精英团队争光吗?”
“哪有这样的争法?”费亚垦仍然口词严厉。
张豪恳求的口气中略有三分怨气,说:“凡事都有个因果关系,不要急于下定论。一旦放走了他,后悔可就来不及了呀!”
费亚垦这才耐着性子往下看,越看越感到对不起老战友,自愧的泪珠始终在眼眶里打转转没掉下来:“外卖小伙与丹丹丈夫是一个公司的,听说帮他送大娘医院包扎治疗的,就是未来家园应招的新生,且正在参加项目比赛,他再三鼓励他取得好成绩为团队争光。”
吴良自愧的在张豪手机微信上向队长检讨,说:“我答应人家一定尽力,为团队争光。没想到,一时的激动,拉拉队好心帮了倒忙,给队长惹了麻烦。张豪兄弟,不要再强求队长了,他完全是为了火箭队的声誉。”
费亚垦泪眼凝盯着张豪的手机视屏,站在那儿自愧难当。突然外面传来了锣鼓声,顷刻间一手拿锦旗的小伙子来到吴良面前说:“恩人呐!要不是你出手相助,我今天可是难以脱身哪!不是在比赛吗?一个人站这儿干啥?”
“他在这儿背台词。”费亚垦闻听,急忙抹把未掉下来的泪水,快步跑过来打圆场说,“小师傅,跟我们一起参赛去。”
“好!我就是来给你们祝威的。”外卖小伙带上公司器乐队走上舞台,弯腰深施一礼,展开光彩夺目的大红锦旗,朗声颂扬:“赠:未来家园吴良同志:‘危险之刻显真情,挺身相助德高尚!’——红霞外卖公司:2021年9月8日。”
参赛的所有人员被这突如其来的小插曲,弄得莫名其妙。费亚垦冲愣在一旁的吴良吼叫一声:“还傻站那干啥?还不登台接旗!下一组就看你们了。”
吴良心里虽然仍有点憋屈,但这种场合,也不能太认真了,得饶人处且饶人。便借台阶下楼梯,率火箭队二组参赛人员,正步走上舞台,向外卖小伙子敬了一个庄重的军礼,双手接过锦旗,转身递给身后队友。
随即侧转身,大跨步走到舞台正中间,一个熟练的向后转,口令指挥,说:“难得与外卖公司器乐队联合献艺,今天咱们共唱一首由牧虹作词、卢肃作曲的友好歌曲《团结就是力量》。预备——唱!”
微型小说:媒人倒贴礼
作者:武汉军休三中心 路兴录
洪湖苏区沦陷,给红色老区民众带来了更大的灾难。铲共团更为悲惨的除杀异己的手段到了惨绝人寰灭绝人性境地,对地下党员和革命群众采用铁丝穿锁子骨,成排推入江内活活淹死人中。
这是古往今来,在所有酷刑中从未见过的残酷刑法。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唆使下,在红军官兵中残暴的使出了先例。红二兵团红16师师长段德昌的秘书习良梅,就是被穿锁子骨杀害的英雄之一。
习良梅从小爱读书,思想先进追求信仰。那时代的农村,还没有哪一家在房间开窗户透光月读的习俗。习良梅聪明好学喜爱古诗,特别对李白的《静夜思》很感兴趣。常在夜深人静时,对着月光背诵: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一个小小年龄的孩子,竟然这么喜欢光明。多次提出要在家里的房间开个窗户,夜晚借月光读书。
这在当地当时来说,陈规陋习的封建社会里,这一做法是破家坏俗,要败坏阳宅风水的,当即遭到了长辈人的反对。
“古人为攻读,头悬梁锥刺骨,我还没有那个奢望,不就是开个窗透点光吗?”习良梅坚持自己的主张,坚持要破墙安窗。
隔辈人亲,爷、奶心疼孙子,说:“什么风水不风水的,随他意吧。只要孙子高兴,想破就给他破。”
爹娘看老辈人都同意了,他们还有啥说的,最后还是依了他的,给他开了个窗口,特意做了个木阁子窗户装上。
没破不觉起,一破还真给全家增添了光亮气氛。多年的低矮老宅,阴暗、潮湿结构的房子,开了个窗户后的房间内,突然变得明显的光亮起来,房间的空气也新鲜多了。
习良梅有了这么个好的读书环境,从来不要大人操心,一直读到取纂。他取纂后,在全镇出了名,都夸习家出秀才了,提亲的挤破门子。朱家垴彭明昭的爹听说,特意以提亲为名上门拜访牵线搭桥……
当地还有一个风俗是上门提亲要封大礼,彭明昭老爹望着习家给他准备的礼物,他不但不收,还给习家带来了份厚礼。这让习良梅的爷奶、父母莫名其妙,说:“媒人跑跑腿,喜钱、油糊嘴。起码也得置桌酒席吧?”
“免、免、免。”彭明昭老爹连声叫免,再三申明喜事简办观点,说,“今天,咱们不谈吃,不求喝,不花不该花的钱,只求留着那笔钱给梅子办喜事吧。我给女方家也说了,你们两家按属象、生辰八字选定吉日抬轿迎接就是了。多省事的喜事,何必要破费花那不该花的钱呢?”
习良梅父母还未言语,爷奶接腔打断了媒人的话说:“谁家的姑娘这么急呀!是不是嫁不出去了,才让你猴急猫急的匆匆忙忙来立马就要送人。我们习家难道就……”
“什么话呀!”媒人一听不乐意了,打断他的话呛白说,“我图你啥了?柳家集千家万户,去访访问问,我老彭是那种缺德少才的人吗?啊!不要隔着门缝小瞧人。进门都知道了,女的说不上万里,起码是千里挑一的大美人。”
习良梅爸妈也不解地问:“那你图什么?时间安排的这么仓促。究竟是为了什么?哪有你这倒贴礼的媒人?”
媒人闻听一语双关,实话实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一来吗?想给你们促成个好亲家日后讨杯喜酒喝;这二来吗?我是看中你家的小秀才了,让他去给我那儿坐馆教书。有了一个好媳妇,不就稳住了他的心了吗?收回来他那颗朝三暮四的心,年而半载后静等着喜报孙子、重孙子喽!”
“哦!这道是个好主意。”习良梅爷奶、爸妈听后高兴得异口同声赞同,说:“好好好,既然说到这个份上了,那就办吧,办吧。”
习良梅媳妇正如媒人说的,模样好干净利落贤惠持家。接到家后,孝敬老人,小两口恩爱有佳,他也确实尽心尽力的坐馆教学生。但他的书教了不到两年就改行了,走上了不归之途。
一天早晨,习良梅刚走进课堂,他的一个同窗朋友辛先涛急急忙忙跑进来告诉他,说:“听说贺龙领导的红军部队到了柳关和瞿家湾,领导穷苦百姓闹革命求解放,你去不去?”
习良梅望着课堂上的孩子们,心里阵阵发热。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走吧,舍不得这些乖巧心灵的孩子们。不走吧,这个旧世界需要枪杆子才能推翻,多么难得的机会呀!我,我……”年轻果断的教书先生却没了主意……
辛先涛看着犹豫不决的习良梅催促说:“你去不去?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你要是舍不得他们,那我可走了啊!”
“哎!等等,等等。”习良梅逐个儿巡视了课堂上每个学生,咬咬牙,狠狠心,坐下来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白纸,给校长写了一封辞职信:“尊敬的校长,自达我进入这座课堂门,与孩子们建立了难以割舍的感情。可我又舍不得掌握枪杆子的机会,只有枪杆子才能推翻这个旧世界。我走了,请你再请位德才兼备的教师,把他们都培养成有用人材。再见!习良梅X年X月X日”
习良梅受辛先涛的影响,和他一样放着好好的书先生不教,跟着贺龙去闹革命的决心一定,将写好的信叠好夹在背课书中,起身向同学们深深一鞠躬,说:“同学们好!”
同学们全体起立,还了个大礼呼叫:“老师好!”
习良梅两眼饱含泪珠,心酸地说:“老师有要事外出,以后无论哪位老师教你们,都要尊师受教,团结友爱,多学知识。”
“老师,我们知道了。您走好!”同学们也恋恋不舍地排队将他送出了大门,天真的孩子们,向老师挥手致意说:“老师再见!希望你常回来看我们。”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老师这一去就是永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