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刚别去,大暑又来临;时序赶逐不停歇,人生消逝徒伤情。再送完大暑的日子,癸卯的夏就过去,接着是迎秋了。
连续的几天晌晴,暴晒得空气似乎都冒起了烟。三伏,一年中之最热;中伏,是不是三伏时段炎热抛物线的最高顶点呢?
自己难以圆说,不妨网上搜索复制一下别人考究的成果。
东汉刘熙在《释名》中对此节气解说道:暑是为煮,火气在下,朝阳居上,夹迫烤熏,尘寰便为溽热域。人处于其中便如同入蒸笼,故此时节及易得湿热疾患。
更有谚语道:小暑交大暑,热得无藏处。
在这阶段,生活最重要的部分似乎就是解暑:乘凉荫,吹凉气,喝冷饮,吃冰镇瓜果。

静下来,想一想前辈们,哪怕是在这三伏暑天,也一样无休无止地出工,面朝黄土背朝天,在田地里挥汗如雨苦干。那是一种怎样的煎熬和伟大啊,对那段“激情燃烧岁月”的任何赞颂,都是非常应该,非常值得的,我以为。
热无睡意,乱想胡思,找东寻西,忽然看见诗仙的“抗暑诗”写道: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笔墨随事,情感惬意,非常切合他性格的放浪不羁。只是,深入一想,诗仙从不躬耕垄亩,一身白嫩的皮肉,就不怕野外饿得疯狂的牛虻和群蚊?难道它们也懂得景仰诗仙而不叮咬他?要不诗仙根本就没有在暑天这样真干过?
记得阿Q的说话:和尚动得,我怎么动不得?仿写之:诗仙作得,我怎么作不得?于是就有了下面的一首不太成熟的诗……


七排【平水韵】
大暑闲吟
连振华
高楼晚起望苍穹,旭日金辉映碧空。
且待晴明中伏至,静观炎暑首秋逢。
莲池粉艳婷婷立,稻泽青芊郁郁葱。
热力熏宵陪夜隐,香醪醉眼任神忡。
光阴赶逐时还在,生活熬煎志未穷。
缱绻情怀何处诉,高天瘦月遗西风。
注:中伏——大暑节气的另称。
首秋——立秋节气的另称。
稻泽——稻田。
青芊——庄稼旺长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