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和(201—280年),名熙,高平(今山东济宁邹城郭里镇和微山县两城镇一带,汉朝山阳郡高平县)人。出生在中医药世家,其父,祖父在山西上党【现在长治市】开药行。魏晋之际的著名医学家、医书编纂家。他从小就养成了勤奋好学,谦虚沉静的性格。他特别喜爱医学,读了不少古代医学典籍,并渐渐学会了诊脉治病的医术。
王叔和在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贡献有两项:第一是整理编辑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并重新编次成书,第二是撰写中国医学文献中第一部专门讲解脉法的著作《脉经》。
由于其医术高明,公元208年,当曹操南下征战荆州刘表,王熙【王叔和】被推选为曹操的随军医生。王熙【王叔和】后又被提升为太医令[相当于现在卫生部长]。王熙【王叔和】五岁父母相继去世,有次父抚养,十五岁次父去世。当时王颤【当时在刘表手下是名重将】回家探亲时将其领会荆州,十六岁开设医馆,王颤给起名王叔和,29岁进入太医院,32岁他被选为魏国少府的太医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