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大统》(一百零七)
作者/三木秉凤(周凤森)

秋风夜半江头寒,
芦琪鸟歌蛙无眠,
红霞翩跹卷朝气,
清荷映曦晨蜓欢。

自“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的近代文人喜欢带着有色眼镜透视自己的传统文化,对于祖传的东西,或者否定,或者打倒,或者放弃,或者修正!中国的文化核心儒道思想首当其冲。有人说,儒家文化是“孔子为维护封建宗法专制而量体打造的政治思想体系”,这简直就是中国思想历史的无知,儒家思想在中国已经存在了五千年以上,孔子仅仅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孔子有句话叫“述而不作”,什么意思呢?就是孔子仅仅在叙述古人的思想,这些内容不是孔子的创作!例如,儒家的四书五经,除《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对其教授语言进行集结外,其余都是他人之作。孔子只是提纯了儒家精神,升化了儒家的内含,把“仁”概纳为儒家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而其中“孝悌”是仁的人伦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而仁的外部表现就是“义”,仁是内心有”爱”,义是外事恰当。
而道家的道德则超越人伦道德的范畴,一部《道德经》集合了“道”和“德”的基本内涵和外延。道家认为道德不仅仅表现在人伦,而是宇宙万物的自然之本,“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故,一切道德来自于万物的本源之理。

通纳东西世界,如今人类道德问题,已经是各民族面临的共同价值失范问题,尽管在道德问题上,西方的标准和东方的标准有所不同,就东方而言,儒家、佛家、道家的道德标准仍然有所不同。但是,东西方道德的共性价值就是一个“爱”上,西方人讲“博爱”,东方讲“仁爱”,佛教讲无缘“慈爱”。博爱注重爱的广度,仁爱注重爱的诚度,慈爱注重爱的深度,但它们对社会的价值取向及社会公德等影响,都起到了正面的导引作用,都是人类共同的精神指南。
《圣经》的人类起源于上帝造人,自亚当夏娃写起,一代一代历史记录的井然有序,我从不认为这是神话,而是人类发展的路线记忆。《旧约》说,“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东方人类起源也许自“伏曦画卦,女娃补天”开始,神话也好,传说也好,人类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祖先都是从一对清彻男女开始写起,男女是比喻,实为阴阳!这是从太极的混沌未开到阴阳的清浊分离的宇宙规律。中国传统的文化精髓提倡社会群体的合作、和谐与共赢,这是“合”,即东方思想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分享与事业共赢,就像相互依偎且不分离的阴阳图,此是太极规则。《圣经》中的许多思想有些是“神将土地的使用权赐给了某个先人的不同的子孙”,然后,先人的子孙之间为了某种“利益分享”不公就出现摩擦。有时我在想,一元文化与二元文化,其实本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儒道文化提倡“内外和谐与天人合一”。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提倡科技与效率,提倡竞争与淘汰,提倡冒险与自我,就像一对攻防相对的矛与盾,又像非洲大草原上的狮子和斑马,此是丛林法则。而社会主义文化提倡财富的公有性,利益分配的平均性,权力运行的公仆性,政治体制的人民性,就像春园的百花,不管身居何处,都能获得阳光照耀和雨露的滋润。
当今世界,我们没有办法改变生存环境和时代环境,只能学会如何更好地适应它。在传统文化,资本文化,社会文化三者激烈地碰撞中,我们又该如何建立自己的超脱现实而又符合大道的价值观呢?
在这个多元文化共存的时代,如果像传统儒家文化提倡的观念去一味地仁义谦让,我们就会被资本竞争所追逐的利益社会边缘化。如果继续沿着传统社会主义大道走下去,人们会产生平均主义的懒性,大家都喜欢不劳而获,工作效率低下。如果沿着资本文化一味地竞争,战争与掠夺将是资本积累的最终归宿!人类在惶惶之中走到今天,但不会在惶惶之中走向未来,因为一种超越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封建主义与奴隶主义的特色文明正在中国形成,一个包容与融合的文明正在建立,但这个文明的灵魂基础仍然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作者简介: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于2016年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只为祖国文化复兴,文化昌盛,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编者按语: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一直在弘扬传播民族优秀文明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软实力,为实现民族文化自信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