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每天接触人多,经常让人在电话中把我考住,听出对方的声言很熟悉,却想不起对方名字。
那天,我在单位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你是赵国春馆长吗?”我说:“是我,您是哪位?”“你猜猜看,我看你还能不能听出我的声音”?
我觉得这个人的说话声很熟,还带有辽宁口音,我突然想起来了,我马上答道:“您是高玉善?是高处长吧?”对方哈哈笑着说:“你还真没有把我忘了,你还真行!”
高玉善说:“你带给我的书收到了,你真有才呀”!我真诚地说:“也多亏了当年您对我的扶持”
我怎能忘记高玉善呢?他是一个对我当年的成长进步有恩的人。他还是一个一身正气的人,一个工作上讲究原则,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的人。时间长了我才对他有些了解,1934年4月,他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建国前参加工作,1954年12月入党。1957年于东北农学院毕业分配到垦区,曾在合江农垦局、东北农垦局机务处、供销处当过技术员,还在兵团五师橡胶制品厂当过厂长。
1979年12月5日,高玉善(一排左4)在九三工交处当处长期间与出席局团代会代表合影。(作者在第四排左3)
和高玉善真正相识,大约是在32年前。当时他在九三管理局工业交通处当处长,我在九三管理局修造厂当工人。有一天早晨,我到我家房山头水房挑水,遇见了工交政工科干事王晓路。他跟我说:“你不是出差了吗?前几天给你厂政工股打电话,说你不在家”。我说:“我根本就没有出差,一个车间里的木型工上哪里去出差呀”?
后来我才知道,工交党委政工科缺一个宣传干事,想从基层单位选拔一个,有人向党委推荐了我。因为我当时是个普通的工人,怕我到机关工作不能适应,就想先借调一个时期,试用一段时间。这种借调的形式当时是一种常用的办法,和今天的试用期有点像。
听了王晓路的这番话,我说:“我不想上工交党委政工科,局广播站李站长要调我去当编辑”。
王干事生气地说:“那能行吗?你是工交处的人,他调人也得经过我们吧”。
说明白了我的态度后,关于我调转工作的事,我就没再往心里去,也谁都没有找,当时就是那么一种社会风气,什么是都听从组织安排,我也充分相信组织。

没过几天,我就接到了一张调令,让我第二天当厂人事股报到。我接到调令的时候,正在一车间化验室外面干零活,十几个人每人拿一根铁钎子,在清理拖拉机变速箱铸件,用钎子把变速箱铸件里的沙芯儿清理出来。车间文书、上海女知青黄忆君抱了一摞报纸,走到我跟前突然站住,把调令递给我,周围的同事当时就都把手里的活放下了,有的干脆就不干活了,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
第二天当我去工交处政工科报到时,高玉善找到我,他语重心长地跟说:“小赵啊!调你来政工科工作不容易呀,因为上级有规定,刚刚给以工带干人员转完干,不让直接从工人中调干部。我们眼下工作又需要你,这次是破格调你来机关工作的,你要努力工作虚心向老同志学习,尽快熟悉工作。”
当时高处长这一番话,我是牢牢记在心里。可以说,一直记了几十年,也可能记一辈子。因为,那次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如果没有那次的工作调转,也不会有后来的转折。我按宣传干事调到工交处的,后来因为我在科里五个人中最年轻,又让我负责全公司的共青团工作,还兼工交处机关的信件和报刊收发工作。每天工作是忙忙碌碌的,可也是心情舒畅的。
当时九三管理局工交处还分管4个奶牛队,每年夏天我们机关都要到奶牛一队去帮助铲地。高玉善身为处长可以不去,也可以安排副处长带队就行了,可他几乎每天都跟我们一样铲地,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对我的为人处世产生一定的影响。
1980年5月7日,高玉善(二排中)与出席九三局首届乒乓球塞工交代表队成员合影.(作者二排左2)
我在九三管理局工交处工作的7年里,高玉善对我的成长起了很大的作用。在筹办工交团代会时,我为高玉善处长起草了他代表党委在团代会上的讲话。在讲话中我为他写了青年人怎样刻苦学席,把“四人帮”耽误的时光补回来时,在他讲话中引用了几个青年的典型事迹,可高玉善念到此出时却脱稿了,列举青年刻苦学习的例子时,也讲到了我是怎样刻苦学习的。我在下面听到时,心里忐忑不安,可又美滋滋。当时团代会在双山糖厂召开的,参加的人员也有100多人。当着那么多的青年团员表扬我,对我真是个很大的鼓励,以至于后来我在学习上,丝毫不敢松懈,真怕辜负了领导们对我的一番期望。
在我的记忆中,后来,高玉善又表扬了我两次。一次是在工交机关全体成员大会上,还有一次是我出差时,也是在机关的会议上。我回来后,生产科的一个女同志跟我说:“高处长又表扬你了”。
说高玉善是个好人,不光因为他多次表扬我。他工作认真负责,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工交处盖了一栋楼房,这当时在九三局来说,不亚于现在的别墅。工交党委的书记虽然由分管的副局长周全有担任,可他是当时工交处的一把手。几十户楼房他可以随便挑选,可当他看到楼房不够分时,他却还住在多年前分到的一个平房里,把房子让给了基层的劳动模范。他关于让房的事迹,后来先后发表在《黑龙江日报》和《党的生活》杂志上。

1986年8月,我调到了九三管理局党委宣传部工作,后来他也调到了总局工业局当局长。1991年3月,我调到了总局党委宣传部,和高玉善在一个办公楼里办公,他在二楼,我在三楼,也经常见面。
高玉善1988年晋升高级工程师。省乳品协会副会长、总局北大荒白酒联合体董事长。多次被省、总局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称号,1989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0年总局机关搬迁到哈尔滨市,我和高玉善又分开了。分别10多年后,我一直想有机会报答他当年对我的栽培,可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只能是每次出了新书,郑重其事地签上我的名字,赠送给他一本。可内心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今天这篇文章不知能否达到这样一个效果,反正我是心思到了。但愿老领导高玉善,能从中领会我的良苦用心。
(原载2011年3期《红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