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的潇洒是一种“天地无意”男儿有心的飘逸,是一种“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的旷达。孟子所说“集义所生”的“浩然之气”,其实也是一种潇洒。明人陈继儒说“闭门即是深山”,能达到“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宠辱不惊”,是对人生最好的赞美。这诗一般的境界更是潇洒。
历史上,荡气回肠的壮举,一诺千金的豪情,信守终身的执着,义无反顾的奉献,金戈铁马的征途,都渗透着、流淌着一种有尊严的高贵的潇洒。现实中,有人把轻狂之举、放荡不羁、挥金如土、寻花问柳当作潇洒,把进人滚滚红尘、半醉半醒“走一回”看作潇洒…这些,与本意上的潇洒,完全是两码子事。这些“潇洒”,从人生的实质上讲,只能是俗腐,是堕落,是不知羞耻,就像把不要脸说成是性开放一样。
人生潇洒不潇洒又如何潇洒,各有说法,各有所为,但不论你怎么看、怎么做、怎么说,做人总是要头脑清醒一点,那种把低俗腐败的行为看作潇洒的,便是“红烂之处艳若桃”。梅边之石宜古,松下之石宜拙,竹旁之石宜瘦。感受潇洒,首先要领略人品风骨。
有人说,做人做事小心谨慎如履薄冰,太累。其实,在人生道路上,既有潇洒,也有沉重。倘若立于“薄冰”之上,忘乎所以地狂跳,当然也会吸引人的眼球“风光”一时,但风光之后,将是陷人冰窟的悲哀。保持“如履薄冰”的心态和责任感,当然不轻松,但履行好职责与战胜诱惑的喜悦,又会呈现出胜利者的潇洒。可见人生在世,该潇洒时固然要潇洒,但该沉重时也必须保持沉重。没有沉重,也就没有潇洒。这大概就是潇洒与沉重的辩证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