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叔叔的汝河湾
作者:李春平
叔叔虽然去世已久,但叔叔生前生活的点点滴滴却总在脑海里回荡,在眼前浮现,令我无法忘怀。

叔叔李普全民国初年出生于古吕镇南大街李家大院书香门第家中,八岁就读李家大院“私塾(学堂)”,他私塾结业后到农村守业,他哥哥在城里创业。叔叔成家后在古吕南汝河湾关津乡 “送姥庄” 定居,吃的粮是当年打的、菜是当天拔的、水是随时打的井水有点甜。“送姥庄”是县里“长寿村庄”之一,冬天里一街两旁出户晒太阳八十岁以上老人不在少数。叔叔一生为人诚实可信、生活俭朴、尊长爱幼、不善言辞,具有热爱家庭的优秀品质。他有三个儿子,老大(大李)、老三(广平)随他在身边务农,老二(东平)在李家大院爷爷开办的“私塾(学堂)”读书,后来成为古吕卫生院的医生。婶婶是叔叔的贤内助,对子女身教重于言教,从不打骂孩子,她心底善良。他的哥哥在宏昌粮行,两个妹妹成人后,大妹子嫁到城西祝家,二妹子嫁到城南王楼村张家。叔叔和二姑父分别种着关津乡“送姥庄”、“王楼村”共三十五亩河湾良田,代管八十亩无产权有使用权的可耕地。叔叔是当地的种田能手,他常说:“‘麦收八十三场雨’、‘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 ‘密植好,密植强,合理密植多打粮’ ……”。叔叔是个有情趣的农民,他熟能生巧,久病成医,成为瓜果种植行家里手。他种的甜瓜“‘白葛瓜、’‘黄金喜’、‘脆皮香瓜’远近闻名,“沙田萝卜”、“沙田紫皮黄瓤红薯”、“大地黄金南瓜”供不应求。

想起小时候大姐带我去叔叔家省亲至今难忘,走近“送姥庄”眏入眼帘的是环绕着庄子的清塘寨沟,寨沟内是土围子,双扇南寨门外是青石板桥,此大门独进独出村寨。叔叔家住在庄的西北角,屋后北邻寨沟,东边是亲戚“秉振家”。叔家三间座北朝南的堂屋,两间西屋(其中一间是厨房,均为淮草房)。 在叔叔家喝过芝麻叶豆面面条、蒜汁伴红薯叶蒸菜、细长的紫皮黄瓤红薯,软甜细腻,果胶满满、品沙田萝卜脆甜顺气、补脾健胃、喝大地黄金南瓜汤,甘爽可口回味远长。叔叔的长子“大李”哥哥带我在溪边田埂旁捉过蛐蛐,在村边清塘寨沟里钓过鱼捕过虾,真的做到亲情无限,口福无限,快乐无限。“阵阵南风送酷暑,溪边田埂蛐蛐声。李家运哥古城来,王楼夏日省亲情。红头元帅绿头将,两蟀对阵声声鸣。儿童相约挑促织,邻窗灯火夜深明。”

叔叔每次进城总会给带些农产品,不必说新鲜瓜果蔬菜一筐筐、也不必说鸡蛋、鸭蛋一篮篮,单是“小磨香油”开瓶后就满屋清香。叔叔未出过远门、未见过火车,他一辈子守在他热爱的土地上。每年的麦收季节,叔叔十分辛苦却是他愉快的季节,头顶蓝天白云看着遍地金黄麦田,心情兴奋极了。为了抢时间,他披星戴月下地枪收,“冬种夏收忙,晌午打麦场。河湾余落日,农家炊烟扬。夕阳麦装袋,黎明交“皇粮”。乍见祥云梦,祈福好运长。”叔叔一辈子未离开过农村,未离开过洪河湾这块土地。

天有不测风云,五九年该地区因“浮夸风”已致灾,“河南人都知道一九五九年冬天的那场大雪,让本已饥肠辘辘的豫南百姓永生难忘。数十年难得一遇的大雪,把许多房子压塌了。因为当时下边虚报粮食产量,国家下达的征购任务自然多,社员的口粮大部分都被征购了。再加上所有的劳力都去大炼钢铁,粮食丰产没丰收,浪费惊人,秋天地里的红薯很多没有收回来,烂在地里,粮食越发紧缺了。大粮食囤,只在上头有一层粮食,下边全是麦秸、麦糠。县里断粮,食堂断炊二个多月,外出要证明,寄信要信检……” 五九年寒冬豫东南地区浮肿病洪水般蔓延,在乡下的叔叔和他的儿子“大李”因断粮先是脚肿起来,然后腿部浮肿,之后浮肿至肚脐之上,引发肝萎缩导致叔叔和儿子(大李)先后离世,令人心痛不已!但他的音容犹在从未走远也没有离开,给我们留下思念,他的诚实可信长存在我们心间。亲爱的叔叔,我们怀念您!
二零二三年七月二十二日
李春平,男,汉族,国家建设部、国家人事部注册设计工程师执业资格、城建高级工程师职称、设计院副总工、国资投资建设平台的常务专家、建筑系统工程客座教授、诗人、资深收藏鉴赏家。曾荣获国家部级优秀设计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六次。本人在国家中央级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五篇,其中两篇荣获一等奖。李春平专家团队全过程管理的项目曾荣获国家鲁班奖工程二个,国家优质工程奖三个。签约作家,曾荣获多项文学大赛奖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