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大统》(一百零六)
作者/三木秉凤(周凤森)

万家灯火九野静,
幽亭红烛染星空,
燕云关外无踪迹,
樱花高墙香深宫。

从东方世界的兵道与医道,我们再反观西方世界的兵术和医术,战略与战术文化差异由此显现。但东西方文化的正面价值都体现在一个“爱”上,博爱,泛爱,慈爱,兼爱等等。爱是什么?从太极阴阳上分析,爱就是阴阳之间互动形成的动态和谐之美,即无条件的互助。爱有广义狭义之分,东方儒家的“仁爱”,其外延较窄,孔子认为“仁者爱人”,故仁爱仅限于人与人之间。而西方的“博爱”,却除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爱以外,还要爱上帝,爱上帝创造的万物,代表上帝管理“天上的鸟,水中的鱼”,所以,基督之“爱”胜过儒家之“爱”的范围。佛家之爱,则是大慈大悲,是无缘之爱,就是没有理由对一切众生大慈大悲,不仅包括天堂地狱,也包括鬼神畜牲,对一切众生都充满慈悲之爱。“爱”在东方的儒释道三者思想中又体现出不同的价值趋向。儒家以孝悌为首,体现出一种积极意义,道家刚清净无为,通过不干涉原则达到和谐之目的,佛家的慈悲,则是无所不及,无缘大慈。
中国长期以来看似形影不离的东方儒家、佛家、道家等思想,“爱”各有层级,又承担着不同的社会使命。儒家偏重修身,是典型的入世思想;佛家偏重修心,是典型的出世思想;道家注重修道,入世则以道治国,出世则羽道成仙,入世出世进退自如。中国历史的很多传奇人物,象姜子牙、张良、刘伯温及王阳明等,都是进则以道治国,退则以道修身的传统道家的典型代表。
道与术,犹如电影的荧屏与字幕,两者之间没有斗争,只有合作与相互显现。所谓的东西方文化斗争,这是政客们杜撰和资本私利需要。如今我们有人担心外来文化如果长期主导东方价值趋向,是否会出现民族传统文化断层的情况,我认为这些想法是杞人忧天!只要我们自己不放弃自己的文明,外来文明永远征服不了代表宇宙大道的东方文明!
有人担心中华文明会被其他文明所腐蚀,所以提出了文化侵略的概念!所谓文化“侵略”,这是不了解东方文化的本质特点而产生的臆测。唐朝时,中国对外开放,印度的佛教和中亚的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并曾一度影响甚广,但唐朝文化并没有变成印度文化或伊斯兰文化,相反,印度佛教却汉化成了中国佛教,伊斯兰教演变成了中国回教。中华文化是从《易经》洐生出的阴阳太极文化,这种文化的特点是“遇阳则阴,遇阴则阳”,在与其它文化的碰撞中适应力极强!最后,外来文化全部同化到中国的太极文化圈子中,成为中华文化大融合的一个部分,无一例外过。这就是我对中国文化的生存能力的高度自信所在!
东方文化是个道德文化。从《尚书》中便知,舜帝以德而服天下,在家则以孝悌著名,在外以品行立世。当时,部落首领尧帝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舜,以验其德,经过反复考验,后将王位禅让给了舜,舜在位七十年,“垂衣裳而天下治”,舜帝无为治民,有为治水,德行天下,名垂千古,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祖先之一,开启了儒道并治的光辉典范。这就是中国五千年儒道并行,阴阳互补,形成了中华文明的灵魂。中国文化是道性文化,儒家和道家都在讲“道”,讲“德”那么 儒家的“道德”和道家的“道德”有什么区别?此须徐徐展开。

作者简介: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于2016年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只为祖国文化复兴,文化昌盛,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编者按语: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一直在弘扬传播民族优秀文明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软实力,为实现民族文化自信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