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头题字 耿明

但愿人间多宁君
作者 张福山
“宁君”(有古人的君子之风),蒙古族名字叫宁布。以一个人为题接连写两篇文章,在我的记忆里好像还没有过。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两件事有感而发。一是笔者在各楼区游走,偶然看见一张广告,是宁布老人广告众人,无偿义务为居民理发,这让我对宁布老人有了深刻印象。机缘巧合,近日宁布老人请我帮他编辑《坚守初心 践行使命》一书。在书稿里我对宁布老人有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与前面理发一事的印象正好吻合。
宁布,生于1939年7月,1962年参加工作,1964年入党,在前郭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任上退休,退休后担任前郭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顾问。宁布一贯工作积极,助人为乐,多次荣获前郭县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模范干部,松原市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松原好人、松原市最美“五老”,省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吉林好人等光荣称号。
我结识宁老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但还是在这次编书过程中,深入了解了老人的身世、成长经历、家庭及工作等等情况。耄耋之年的宁布老人,不顾年事已高,奔走多方,用三年多时间,筹办创建解放战争特等功臣布和吉雅烈士事迹展室,得到党委政府以及社会有识之士的支持。展室被中共松原市委命名为“松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他帮助残疾青年、孤儿20多年,有的入党,有的成为单位骨干。
他用4年时间,经常采访看望慰问健在的6位抗战老兵,帮老兵做实事解难事,并整理了一大批红色资料;积极配合前郭县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等部门赓续红色基因,开展红色文化传承教育,大力赞助哈斯额尔敦夫妇筹办的红色事业传承展览馆,被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吉林省委授予“吉林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牌匾,该馆成为前郭县乃至松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宁老退下工作岗位以后,仍是不忘初心,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乐于助人,帮助许许多多的人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他做过两次股骨头置换手术,但是并没有阻止他或开车、或时骑车、或步行,四处奔波助力社会公益事业、助人济世的脚步,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
在个人生活中,宁老亦是丰富多彩,充实快乐。他注册了QQ号和微信公众号,QQ和微信等现代交流方式运用得心应手。他雕刻的大葫芦洋溢着阳光喜庆,人见人爱。他的100多平方米的住宅布置得井井有条、满眼都是故事。种种这些,让人不敢想象这就是一位85岁老人和老伴的杰作。

由此我想到,在公园、广场乃至住宅小区庭院,每天都看到许多老年人,但超过85岁的实在不多。而这些老年人的精神状态、身体状况、人生作为却不尽人意。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老年人由于退休或者赋闲在家,已经把身心真正交给了老年,不再有追求,不再有奔头,更不去求索。此种心态必然带来精神萎靡、体质下降、人生位置的边缘化。当然,这种情形绝不是老年人想要的,不是儿女亲友想要的,也不是社会想要的。
为此,我又想到,我们能像宁布老人这样,充分利用时间,把余生的时间与精力用到助力家庭、助力家族、助力社会公益事业中,那将是一幅何等美好的图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有光发光,有热发热。尽己所能或者帮助子女带带孩子,搞搞家务;或者选择一些自己喜欢、别人开心的兴趣爱好;或者根据个人特长和条件,参加一些社区公益活动,为众人服务,为社会造福等等。
那样的话,我们的一天将变得充实而丰富,有益自己,有益社会。如今,我们国家已经进入老龄化时期,老年人的身心状态以及对家庭及社会的依存度、贡献度,将直接影响到家庭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这方面,党和政府以致全社会的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肩负着沉重的责任,而我们老年人都能像宁布老人那样,广大人民群众必将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更加美好和谐!
作者简介
张福山,中共党员,在松原市供热公司退休。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省音乐文学学会会员、松原市作家协会会员等。著有博客文集《日出江花红胜火》。特邀编辑《中国共产党前郭尔罗斯历史》(一、二卷)、《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城乡建设志》,参与编辑《松原市政协志》等,现任前郭县地方志办公室编辑。

图片来自网络
文学顾问:吉振宇、金巍
采风顾问:沈凤祥、王国发
国学顾问:沈洪友、侯玉田
艺术顾问:张桂芝、赵昕、王桂芬、耿明
评论顾问:姚宗希、傅宝魁、王凤岐
总顾问:李明军
总编辑:张晓彦
执行总编:沈树立、谷国宏、周昌龙
主编:吴玉梅、吴垚、王国琦、王迪
副主编:徐丽、杨晓梅、柴丽岩 、贾春晖
主办单位:
松嫩流域文学社
北方都市文化编辑部

协办单位:
松原市残疾人联合会
松原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
松原市宁江区作家协会
松原市女摄影家协会
松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吉林油田文联、体协
金秋俱乐部
吉林油田松原采气厂
吉林油田消防支队
吉林油田供电公司
松原之声朗诵艺术团
《朗读者》读书会
东镇广播剧社
吉林龙华传记文化工作室
松原文昌社传统文化志愿者
查干湖散曲社
投稿邮箱:Limj967@163.com
本期编辑 张晓彦

本期编审 王国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