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8回 调兵遣将织罗网
审时度势布战局
方案已定 就开始调兵遣将。
谁来完成这次远东作战的指挥任务呢?斯大林选择了华西列夫斯基。斯大林对自己的这个爱将太熟悉不过了,这个曾做过总参谋长、身经百战的苏联元帅,有着神奇般的经历。他的神奇不仅仅在于他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起了决定性作用,也神奇在1920年8月的一天晚上,他刚满25岁就被任命为427团团长,可是第二天清晨就因拒不执行旅长下达的无法执行的命令而被送进革命法庭,由团长降到排长。这以后,他完全凭着自己的勇敢精神和卓越的指挥才能,从排长一直到走进元帅的行列;更为神奇的是,1945年5月12日,他乘车行驶在被成百上千辆坦克、汽车碾压过的克里米亚通往塞瓦斯托波尔的路上,竟触上一枚地雷,剧烈的爆炸将他抛出十几米远,而他却安然无恙。
华西列夫斯基深得斯大林的信任。1945年2月17日夜里,斯大林在自己宽敞的办公室召见了华西列夫斯基,对他说:“你可腾出必要的部队加以训练以便调往远东。德国投降以后,你可能被派去领导远东的战事。”
1945年4月初东普鲁士战役结束后,华西列夫斯基调离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开始策划远东战事。华西列夫斯基认为,对关东军作战最重要的是时间。德国战败以后,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粉碎日本帝国主义和结束世界大战,这就要求确保全歼关东军。
而要达此目的,单靠远东现有的兵力、靠未经战争洗礼的将帅是无法完成的,他建议斯大林,不待西线作战结束,即分期分批地从西方战场抽调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将领和部队充实到远东。
斯大林接受了华西列夫斯基的建议,下令3、4月份给远东部队换装,将先进的679辆T-34坦克调往远东,将原卡里利阿方面军司令部成建制调往远东伏罗希洛夫市。同期调往后贝加尔的部队有:第39集团军、第53集团军、近卫坦克第六集团军。第五集团军调往滨海地区。
根据统帅部的命令,部队的调动很快展开,在很短的时间内,远东的兵力兵器增加了一倍,总兵力达80个师150万人、2万6千门火炮、5千5百辆坦克和自行火炮、3千8百架作战飞机、670艘舰艇。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苏军对日关东军都存有明显的优势。
随着希特勒法西斯德国的灭亡,日寇更加势单力薄,陷入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重重包围之中。但是,日本法西斯统治集团并没有从它们德、意、日轴心国伙伴的毁灭中吸取教训,仍在困兽犹斗。继续做它的“大东亚帝国”的美梦。为全力建立以日本和中国为支柱的防御体系,日本将其精锐部署在中国的东北和朝鲜等地区。尽管日军大本营为了支持太平洋战争和准备本土决战,从1943年至1945年1月将关东军的很多部队调走,许朝华就是在1945年随坂本善作一起调走的。但以山田乙三为司令的关东军仍有3个方面军、1个独立军、2个航空兵军和1个内河舰队,共有31个师又13个旅97万多人;装备5千多门火炮、1200辆坦克、1800架飞机和大量的作战物资储备。
1945年初,日本大本营在对苏联和中国东北的情况进行分析后,确定了东强西弱、外疏内密的兵力部署思想。
对苏军进攻时间的判断。日军认为,日苏条约要到1946年4月才失效,即使苏军采取行动,至少也得在9月以后。因为苏军要把作战重心从欧洲战场转移到远东战场至少要有3个月的时间。另外,苏军不会在雨季进攻。
对苏军进攻方向的判断。日军认为中国东北西部地区的沙漠和大兴安岭是苏军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苏军进攻最大可能是在海拉尔这个具有重要军事意义的方向。因为这个方向距离苏境最近,地形比较平缓,又有铁路从苏境内赤塔直通齐齐哈尔和哈尔滨。基于上述思想和判断,日军进一步调整了部署。
为对付苏军的进攻,关东军除凭借大兴安岭山脉、穆棱河和牡丹江为天然屏障进行固守外,又在与苏、蒙交界的中国境内,构筑的全长1000公里的17处筑垒地域,共有8000多个永备工事和支撑点;每个筑垒地域正面宽50至100公里,纵深50公里。日军以此作为其基本的防御地带;在沈阳、长春、图们江一线还构筑了中国防御地带;以通化为中心,在鸭绿江和图们江沿岸构筑了第三道防线。为弥补与苏军在人员和武器装备上的差距,日军企图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731”部队进行细菌战。
日军一厢情愿的企图,连同它自认为固若金汤的防御一起,最终还是被苏军势如破竹的强大攻势彻底粉碎。
中国古兵书有云:两军交战,谋胜在先。远东战役的结局实际上在战前就已经基本决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