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大地】1613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阿春(沈阳)诵读║箫雅(编辑║荆枫)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赏析
作者║阿春(沈阳)
诵读║箫雅
编辑║荆枫

齐安郡后池绝句
唐.杜牧
菱透浮萍绿锦池,
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
鸳鸯相对浴红衣。

齐安郡,即湖北黄州,是杜牧被外放之后任职的地方。关于杜牧因何被排挤出京,历史上没有明确的记载。一般认为是由于杜牧得罪了“牛李党争”李党的代表宰相李德裕。为什么能得罪当朝宰相呢?原因有二: 其一,杜牧为人风流不羁,令李德裕深为不满;其二,杜牧与牛党的牛僧孺交情深厚,自然成为李党的眼中钉。
杜牧与李商隐同病相怜,人生基本上毁在了这场政治斗争中,沉抑下僚、贬官外放成了他的人生常态。仕途上不得意,反而促成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卓越成就。
绝句中首句“菱透浮萍绿锦池”,似一幅初夏后池图画,主色调是一个“绿”字。
由于是初夏,菱花尚未绽开,菱叶已经舒展,到处透着浓浓的绿意;那铺满小池的浮萍也是绿油油的,映入眼帘的是大片大片的绿。那么,只有一种颜色的小池为什么被称为“锦池”呢?在此诗人没有解释,但马上转换画面,写小池岸边的景物“夏莺千啭弄蔷薇”。
夏莺的美,不在于羽毛鲜亮,而在于它声音的婉转动听:“千啭”。而蔷薇的美,则体现在花红叶绿的外表了。这种静态之美,引来了夏莺歌唱的动态之美。一个“弄”字,或嬉弄,或摆弄,总之是一种富有情趣的动态之美。
诗到此处,小池又增添了两种色彩: 夏莺的黄,蔷薇的红,用锦池形容,恰如其分。
第三句“尽日无人看微雨”,诗人又转换了画面,说是“无人看微雨”,其实隐含了一个人,即诗人自己,暗喻他终日无所事事,只能欣赏朦朦胧胧的细雨。
微雨虽然与小池不太相干,却为小池蒙上一层迷离幽暗的色彩,令整个画面更具朦胧美感。
最后,“鸳鸯相对浴红衣”,为小池添上一对浴红衣的鸳鸯,锦池的形象更加完美地呈现给读者。
这一对鸳鸯,只是为了点缀小池吗?不难想象,整个画面除了色彩上形成对比,还有形象上的对照,那就是“独自看微雨”的诗人和“相对浴红衣”的鸳鸯,其中的感受,就不言自明了。
2023.7.15

【作者简介】
董莹,网名阿春,大学本科毕业。68年毕业于辽宁省实验中学,下乡。回城后进工厂,做团书记工作,后从事教育工作,至退休。
热爱生活,爱好文学,喜欢写作。

【音频总监、主播简介】
箫 雅,辽宁人,国学教师。
诗与大地创办人,副总裁,音频总监。多家平台特约主播。
喜欢写作、朗诵。
辽宁作协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阜蒙朗诵学会秘书长。
多家平台的主播。
诗歌散见于《文学月报》《当代新诗实力诗人》《中国风》《辽宁作家》《中国当代散文实力作家》等报刊杂志。
曾获得多项文学征文及朗诵奖项。

声明:插图 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总编联系方式15841806399文字 版权属原作者。
音频来自主播。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栏目:
【诗与大地·蒙古贞部落】
【诗意阜新】
【阜蒙诗词·现代诗】
【诗与大地·名家有约】
【诗与大地·拓展】
【诗与大地 塞北散文】
【诗与大地 新荷流韵】
【诗与大地·绝句小说】
【诗与大地·读诗心得】
【诗与大地·诗坛十三姨】
【诗与大地·渤海潮】
【诗与大地·诗情画意】
投稿请微信搜索关注“诗与大地”。
总裁总编辑:
微信:荆枫wu2630582695
副总裁音频总监:
微信:箫雅jia745405216
投稿请附200字以内作者简介,照片一幅。有声作品MP3格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