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四一、艰难维权
有了文件依据,大家心里有了底气,一致认为我们是冤屈的,我们要去找县长反映问题,选出了三个代表,有郭其成、张华泉和我,我们三人都是县社内退人员。我们拿着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文件,第一次到县政府见到县长李化名时,县长非常客气,并同情地说:“我不知道你们的事情,好端端的一个大单位,怎么说发不出工资就发不出工资了呢?”张华泉说:“我们已经一年多没发工资了,不是政府让棉麻公司与县社分家分的吗?”李县长说:“分家的事我知道,但具体怎么分的我不知道。”郭其成说:“李县长,我们看了国务院关于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红头文件,文件里说,分家后我们的工资要有同一级政府承担?”说着郭其成将国务院红头文件递给李县长,李县长接过文件放在桌子上,不屑一顾地说:“这种红头文件很多,咱们武城县有武城县的实际情况,改革时期,国务院文件中的有些问题不可能全面得到解决。”张华泉听着李县长的话不中听,非常气愤地说:“李县长,你是我们的父母官,政府分家分的让我们没工资吃不上饭了,你说国务院的规定你执行不了,怎么分家能分了,我们的工资就解决不了呢,你这县长当的有偏向啊?!”李县长哪里受过这样的质问,县长的威严受到了挑战,站起来说:“你们的问题让我了解一下吧,我今天还有个会,就不送你们了。”说着站起身走出了自已的办公室,把我们凉在那里。李县长的举动和言行让我们大失所望,听了李县长不冷不热的话语,感受了冠冕堂皇的逐客令,我们的心凉了半截,热罐子摔的粉碎。我三人悻悻地离开政府,回到县社向大家诉说了见县长的经过。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什么父母官,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有的说:对县长说话要掌握分寸,人家掌着生杀大权,不能与县长把关系弄僵了。有的说:现在的领导根本不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尽管大家抱怨情绪很高,但是大家还是一致决定:好事多磨,再次找县长反映情况,期昐领导能给予解决问题的希望。张华泉提议说:“再去找县长,咱内退的都要去,因为是咱每个人的事,人多了能引起领导的重视。”第二次找县长时去了七个人,当我们走到政府门前时,门岗拦住了我们,让我们登记,一看是县社的说什么也不让我们进去。张华泉问门岗:“为什么不让我们进去?”门岗说:“我们是站岗的,不知道为什么,反正是当官的说的,凡县社上访的一律不让进。”郑华泉说:“哪个当官的说的,你让他出来。”门岗说:“你不要冲我发火,你说让谁出来就出来啊?你没这么大的权力,今天就不让你们县社的进去。”张华泉还想说什么,我赶紧劝说他:“大哥,咱不和门岗一般见识,不让咱进政府也不是他说了祘的。”回过头我对门岗说:“师傅,你别生气,不让我们进不要紧,能给办公室打个电话说一下我们来的事吗?”门岗说:“可以。”说着给办公室打了电话,一会出来了一个工作人员对我们说:“你们县社要求解决工资问题的事,不要再来找政府了,你们去信访那边反映问题吧。”听了工作人员的回复,我们面面相觑,彻底打破了我们依靠政府解决问题的希望。无奈,我们来到信访局找到张汇泉局长,一见面,张局长说:“你们县社的事找我没用,你们的事是与政府的问题,这事太大,找我解决不了。咱们都在县城上班,抬头不见低头见,我不能胡弄你们。”看来张局长对我们的问题是知道的,并非常清楚,说的话也非常实在。
根据政府拒绝进门,信访局明确推辞的态度,在武城县要想解决问题必须找县委岳发亮书记了。要想见县委书记是何其容易的事,这次我们没有茫然行事,接受去政府被门岗拒之门外的教训。我们首先弄清了县委书记的办公场所,然后通过关系了解到县委书记是否在县委上班的确切信息,做好各种准备,直接找岳书记面谈。
2005年11月8日上午,得知岳书记在县委的消息后,我们全体内退人员于九点钟在县委门前集合,当我们进县委大院时,被门岗拦下登记,门岗说什么也不让我们全部进入,要我们选两个代表进去,我们不同意,正交涉时,在大街上走过来一队身穿绿军装,队列整齐的四十多名复员军人,他们喊着一、二、一的口号,经直走进县委大院,弄的门岗目瞪口呆,哪里阻拦的住。当复员军人进入县委大院后,冲县委正中门前站立,只听带队人喊:“立正、稍息、坐下。”随着口令声,四十多名复员军人整齐地盘腿坐在县委大院门前。原来这些当兵的是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复员军人,因对复员后的待遇不满来县委上访的。门岗哪里还顾了阻挡我们,我们一行十一人趁机走上县委办公二楼,径直走进了县委办公室。
在办公室一姓田的秘书问我们什么事,我说:“我们是县社的,我们要见岳书记。”田秘书说:“不知岳书记在不在。”我说:“岳书记就在楼上西边办公室里。”田秘书见我们口气肯定、并很自信的态度说:“你们等一下,我去给岳书记汇报一下。”一会回来后对我们说:“岳书记正与别人在谈话,让你们等一等。”我们围坐在二楼楼梯的台阶上耐心等待。约过了半个多小时,楼下的复员军人走了。在楼下上来一个人,看了看我们然后进了东边的一间办公室,郭其成对我说:“这就是政法委书记髙成军,是咱县的三把手,去年接访时,我们曾找过他。”我说:“噢,够年轻的。”约十点半左右,高书记从东边走廊过来对我们说:“你们是县社的同志们吧,请到我办公室里来,岳书记今上午忙,没时间接见你们了。”这时杨书记和另两人跟随高成军向他办公室走去。我对其他人说:“咱们不能都去,要在这里等待岳书记,以免岳书记有事走了。”果不其然,高书记看我们没全过去,又走了出来说:“大家都到我这里来,我原来不知道你们的情况,要知道早就解决了。”郭其成说:“高书记,去年你接访时我们不是向你反映了我们的问题了吗,你怎么说不知道我们的事呢?”高书记说:“那有什么办法,这是改革改的。”我说:“高书记,改革应该改的越来越好,你们改的让我们吃不上饭了,这难道是你们的政绩吗?”高成军恼羞成怒地说:“你们不说理!”然后生气回到自已的办公室里。我们县社老炊事员陈建华师傅大声喊到:“有不说理的,让我们等了一上午了,现在又说不见了,向县委书记反映问题,见见县委书记就这么难么,还是共产党的领导吗?今天见不到岳书记我们就不走了!”
高成军本想替岳书记解脱,没想到说了不靠排场的几句话如火上浇油,激化了矛盾,造成了僵持的局面。
正是:
落实政策太偏面,
县社职工丢饭碗。
哀求县令父母官,
想进府衙如登天。
待续……
下节请看:上访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