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劳模》评论之十六|坏人的“善行”|老好人变成“大犟牛”
文/吉君(吉林)

读《劳模》104节有感:坏人的“善行”
今天的故事里,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郝一湖终于沉冤得雪回家了。章小凤一家人终于可以团聚,但是本来特别好的一件事情,却半路杀出个讨厌的“程咬金”,硬是将兴高采烈的章小凤一家弄的很不高兴。
原来孙大峰自告奋勇在厂里的食堂为郝一湖接风洗尘。他甚至开着厂里的小车亲自去接郝一湖。这令章小凤好似如鲠在喉,恶心透顶,却只能憋着气呆在疗养院等待丈夫回来。试想下,当郝一湖终于回到家中,却得知自己的小儿子郝祖国居然爱上了坑害自己多年的仇人之女时,他该是怎样的心情?当他怀揣激动万分的心情急于回到家中和亲人团聚时,却要面对孙大峰那个无耻小人的嘴脸,他该怎样应对?
在这一个本应无比美好的日子里,章小凤一家人,却个个心情复杂,感概万千。郝祖国自是最着急的那位,他就像夹心面包中间的那层火腿,真是左右为难。前后都有压力,他可怜巴巴地望着自己的母亲,希望章小凤可以去参加父亲的接风宴,但是嫉恶如仇的章小凤又怎么可能会去参加呢?她同意儿子与孙小明交往,是因为她希望儿子幸福,不希望上一代的恩怨附加在下一代人的身上。但是,这并不代表她原谅孙大峰!她是绝不会向孙大峰低头,与此坏人“共舞”!
当郝祖国可怜兮兮地向骆子叔求救时,一向都替郝祖国说好话的骆子却意外地告诉祖国,他支持小凤不去接风宴的决定。由此可见,骆子是最懂小凤的人,他与她时刻心意相通,他永远与她站在同一战线。在原则问题上,章小凤与骆子是丝毫不会妥协的,他们心里明亮着呢。要不是看在孩子的幸福上,怎么会如此憋屈?
在以往读过的长篇小说里,总是有着人物越来越相互混淆的感觉,但是这部小说中作家塑造的每一个人物,总能在我脑海中印下属于他们独特清晰的特征与影像。尤其是这个孙大峰,作为官场之路中的一个小爬虫,作家将他刻画的惟妙惟肖、入木三分。最难得的是,面对一个恶人之“善行”,足够引起我们的深思,在迷途面前,谁人能将自己洗得太干净?可是又有谁从来没走过丑恶所走过的路径吗?
故此,每个人的一生都需要一次灵魂上的忏悔,发现他人之丑恶,等于发现自己之丑恶的可能性。
双手合十,请上帝原谅我们曾犯过的错。

读《劳模》105节有感:老好人变成“大犟牛”
读完今天的故事,我忍不住笑了起来。历经八年的磨难,文革时期的阴霾终于散去,郝一湖从“牛棚”里释放了。但是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曾经那个老实巴交总是傻笑着摸着后脑勺的男人,那个一切家中事宜听老婆的郝一湖,居然转了性子,“霸道”了起来。
想起他气鼓鼓地和小凤犟嘴的模样,想起一向强势的小凤居然被丈夫的气势压地小声说话,仿佛瞬间眼前出现了一副小媳妇低眉顺眼的画面,而对面叉腰牛气哄哄的居然是我心目中的“小绵羊”郝一湖,我不禁失笑。
作家总是打破思维的常规,给我们以惊喜。这就是这部小说最吸引人之处。按常理,郝祖国与孙小明的事情,我们最担心的就是嫉恶如仇的章小凤会坚决反对。可是出乎意料的是,章小凤这一关很轻松的就过了,仿佛平静的湖水,扔下去一块大石头,我们在岸上提心吊胆地看着,硬是没起波澜。在我还没感慨完章小凤母爱的伟大时,郝一湖却突然跳出来,气鼓鼓地坚决反对这门婚事!那强势的态度,不仅仅令章小凤啼笑皆非,就连读故事的我们,都被这头“犟牛”给逗乐了。变得倔强的郝一湖态度十分坚决,甚至说到:“和孙大峰这种人做亲家,我宁愿祖国一辈子不娶媳妇!”
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几年不见,当刮面相看!”,看来郝一湖这八年的改造,真是念了“大学”,脱胎换骨哩。
我不禁在想,是不是郝一湖本就是如此血性的男儿?只是他的血性与倔强都隐藏在骨子里。深入分析,才恍然大悟。这或许与郝一湖的成长经历相关。从小,他失去父母,从乞讨生涯到遇到黑家收留他,即使老东家善待他如亲生儿子,但是他毕竟过的是一种“寄人篱下”的生活。这种生活使他磨掉了自己的真性情,郝一湖学会了顺从,隐藏起了自己的倔强。但是这八年的改造生活,却犹如给了郝一湖新生,读书与学习可以使人深入探索到自我的本源,那个沉睡多年的强烈自我被唤醒。所以我们今天才看到这样可爱的倔老头。
当然,一切皆是我个人的揣测,作家捏造郝一湖这具血肉之躯时到底为他吹入怎样的灵魂,还值得我们深入解密。但是我相信,一切皆因为爱。是爱使人刚强,亦是爱使人软弱。





作者简介:

吉君,女,辽宁省沈阳市人,自由撰稿人。
“都市头条编辑部”以推出名家新作,培养文学新人,传播先进文化,歌颂西部人精神为宗旨,向头条选送的是《西部人文学》、1号文化总网最优秀文章。
《西部人文学》武威头天编辑部
主编:杨成名
副主编:无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