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情”的妙用
作者:朱双顶
什么是钓情?唐代思想家赵蕤在《长短经》中,专辟一章“钓情”而论之。他之所论钓情,是说作为臣下的,要如何能够做到猜度君主心中的隐情,而让君主高兴接纳自己、听取劝说的。“钓情”就成了通过一定的手法让他人将心中隐情泄露出来,从而投其所好有针对性地进行说服。赵蕤认为“说难”就在于难在不知对方心中所想,解决的办法就是“知将语者,必先钓于人情”。就是说,凡要劝说君主的人,一定要先掌握对方的情况和态度,这是自古以来游说者成功之道,而人的隐情一定会通过外在的事物显现出来。为此,他提出了七种“钓情”之法,大体如下:
一是物钓,就是利用赠送物品的方式,来探寻对方的喜好,以显露对方的隐情而投其所好。春秋时,齐威王的王后死了,他打算册立新的王后,心中有了意中人,却不便于自己明说出来,就让大臣们一起商议。可谁也猜不透齐王心中的意图,但薛公田婴却有了自己的办法。他给齐王送去了十副耳环,其中有一副特别精美漂亮。第二天,田婴先是暗中了解这副精美的耳环被赐给了哪位妃子,由此而知齐王意图,就建议齐王立这位妃子为王后。这让齐王特别高兴,由此开始重用薛公田婴。这便是物钓。
二是言钓,就是利用他人进言的方式,来探寻对方的偏向,以显露对方的隐情而谏其所重。战国时,申不害与韩王初始交往,不知韩王的喜好而怕自己所言未必能合韩王的心意,当韩王问他“我们与哪个国家结盟会好一些”之时,他不冒然建议,而是说:“这是关系到国家安危存亡的大事,请允许臣深思熟虑之后再回禀大王。”他下来之后,就私下悄悄地对韩国时下的著名辩士赵卓、韩晁说:“你们二位先生都是能言善辩之士,但作为臣子,所说的为何定要与大王的意见一致呢?只要尽到自己的忠心就可以了。”于是,二人就各自向韩王呈述了自己对与哪个国家结盟的意见。申不害在暗中观察韩王听哪个人的意见高兴,然后就拿这个意见向韩王进言,让韩王非常满意。这便是言钓。
三是事钓,就是以某些事端的方式,来探寻对方的态度,以显露对方的隐情而采取对策。春秋时期,吴越交战,越国被打得大败,越王勾践被围困在会稽山悲天长叹,大夫文种劝说道,这说不定是转祸为福的开始。后来越王被吴王夫差赦免回国,卧薪尝胆决心报仇,是十年生育、十年教训后打算一雪前耻。但文种认为吴王虽然在治国上已经非常骄横了,但还需进一步观察了解具体情况,以确认是否到了报仇的火候。于是就以向吴国借粮,来试探吴王的态度是否高度戒备越国。结果吴王不听伍子胥之劝谏,执意借给越国粮食,后来竟听信太宰伯嚭的谗言,将伍子胥赐死。越国以此探得吴王隐情而实施了报仇。这便是事钓。
四是志钓,就是通过了解兴趣的方式,来探寻对方的志向,以显露对方的隐情而把握时机。淳于髡是战国时著名的博学多才之人,从稷下学宫走出,被人推荐给梁惠王。梁惠王屏退左右随从,单独接见了他两次,但他始终都没说一句话。这让惠王很郁闷,就责备所推荐之人。那人也觉奇怪,就问淳于髡是怎么回事。淳于髡说:“我第一次见大王,大王一心想着骑马驰骋;第二次见大王,大王的心思全在欣赏音乐上。所以,我才沉默不语。”惠王知道后叹说:“淳于先生确实是圣人啊!第一次见他恰好有人献来宝马,我还未来得及试骑他来了;第二次见他时又正好有来献歌者,我还没来得及试听他又到了。我当时虽然屏退了左右,但心思确实不在这里。”这便是志钓。
五是视钓,就是通过观察神情的方式,来探寻对方的心理,以显露对方的隐情而加以推判。春秋时期,发生“三家分晋”重大事件。原本是晋国权臣智伯率领韩魏两家灭赵家,结果反被韩魏两家反叛而联合赵家将智家灭掉,最后导致韩魏赵三家分晋而进入战国时代。事发前,赵家的家臣张孟谈去策反韩魏两家出来时,被智家的智果撞见,智果进去拜见智伯时就说:“韩魏两家恐怕有背叛的可能。我刚才遇到张孟谈,见他态度傲慢而趾高气扬,见韩魏两家君主神色也与往日不同,一定是要背叛您。”但是智伯不听智果的劝告。张孟谈回去后对赵主赵襄子说:“我在辕门外遇到智果,看他的眼神,已经有了怀疑我的心思。今夜如果不发动进攻,就来不及了。”赵襄子说:“好!”于是三家联手,杀掉智军守堤官员,放水倒灌智伯的军队,将智伯灭掉。这便是视钓。
六是贤钓,就是通过贤者行为的方式,来探寻对方的环境,以显露对方的隐情而测定兴衰。东晋时期的殷浩,是一位著名的大臣与将领,有名的清谈家,都认为他是个贤者,为官的名声很大。当时的人们,就通过观察他是出来做官还是辞官隐居来预测东晋的兴亡。正如《吕氏春秋》上所说的:“国家将要灭亡时,有德行的贤者就会事先离去。”这便是贤钓。
七是色钓,就是通过察言观色的方式,来探寻对方的现状,以显露对方的隐情而判别真伪。唐人赵蕤在《素书》上说:“内心高兴,脸色就显得怡然自得;心中生气,脸色就显得蛮横轻慢;心存私欲,脸色就露出燥动苟且;心怀恐惧,脸色就显出胆小畏缩;心有忧虑,脸色就现出寂然沉默。”这便是色约。
臣子对君王之所以要“钓情”,是因为取悦说服国君太难。战国时的韩非子就说过:“游说的困难,在于要了解所要游说对象的心现状况,然后才能用自己的话去顺应他。如果用丰厚的利益去游说,会被人认为是志节低下,不被人所看起而疏远;如果用清高的名声去游说,会被认为是不懂人情世故的糊涂迂腐,又必定不会采纳你的意见。”
所以,说难有其因,祸从口出有其果。讽谏君主过失有触犯龙颜之罪,劝勉君主有要挟威逼之责难;话正确会因你胜过他而感到羞耻,说的不恰当会认为你愚蠢而轻视你;早说会认为你有意显摆而厌恶你,迟说又讲你是毫无主见而跟风行事;听上的说你是阿谀奉承,顺下的又讲你是附合众人而讨好;说一样的话则被看作是随大流,发表不同的见解又被说成是图取美名;说得浅显直白被认为是简单浅薄而被轻视,说得精深宏远又会听不明白而为难你;说得过人一点则嫉妒怨恨你,见解相同又说你随众从俗;言语谦让则是没有新点子,言语强硬又说是锋芒毕露。如此等等,举不胜举,是万人万说,只要不乐意,你说的正确也是错误。说人难,难就难在诺人喜欢而接受上。
所以,“钓情”就有必要,揣摩就显得非常,应变就显得关键,取悦则是说服之肯綮。而“钓情”就是解决“说难”之钥。在今日,将它用在人际交往上,以此争取他人支持,也是一种智慧。
2023.5.10
【作者简介】
朱双顶,网名东香人,安徽省直机关退休,中国传统文化业余爱好者,浸淫书海,不时写点感悟,先后在微号公众号多家文学网站平台及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及诗歌数百篇首、上百万字,推出读史札记《大江东去》与《长河拾贝》、文化杂谈《随感叨絮》与《名作墨香》、散文随笔《找寻花鸟》与《我读〈诗经〉》、诗歌集《走向胜利》与《感悟时代》等八部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