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父亲的病,改变了我的人生道路,我痛苦,我彷徨。读书求学的希望彻底破灭了,我感到前途渺茫黯淡,神情沮丧。家庭为我惋惜,我为家庭担忧,我只有默默地抱怨上苍,仰天长叹!
父亲病愈回到沔阳,合伙做蛋庄生意的同事们都十分同情,并没有歧视他。仍然安排他在蛋庄里专门管帐。他拄着双拐杖可以在室内走动一下,但生活不能自理,要靠母亲和我及妹妹文媛护理。
我依然在父亲合伙的蛋庄内帮工,每月拿几元工钱。随着岁月的流逝,我逐渐成人,蛋庄里的活计,我都可以独挡一面干活了,如带着小划子到各个湖区养鸭户去收购鸭蛋,到通洲河一带各小集市上去收购鸡蛋,把收购的鲜蛋装篓、散货下舱等活路。
后来蛋庄还搞了些鸭蛋深加工的业务,把它加工成松花皮蛋和咸鸭蛋出售。先是从汉口请来做皮蛋的师傅,后来我们蛋庄里许多人都学会做了,连文媛妹也会敲哑子和包皮蛋了。
(二)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秋,刚刚过了两年相对安稳的日子,父亲又发生了“三叉神经痛”的毛病,疼得叫爷喊娘,在沔阳医治无效,又是我和母亲乘轮船陪他到汉口去治疗。
本来就是一个残疾人,又得了这一场大病,犹如雪上加霜。经过3个多月的治疗,于当年冬天总算是治好了病,回到了沔阳。生计刚刚有所缓和,这场大病又债台高筑,生活艰难。
多灾多难啊!我的青春年华就是在这样恶劣环境下度过的。不是在兵荒马乱、炮火连天中逃难躲命,就是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家庭厄运折磨,长年累月挣扎在愁衣愁食的日子里。
父亲仍然在蛋庄当会计,我也同样在蛋庄帮工。蛋庄生意还好,于是我们父子就边过日子,边偿还债务。父亲自从这次病愈以后,身体逐渐好起来,虽然是拄着拐杖的残疾人,但食欲很好,人的气色比以前也强多了,并发胖了。
此时此刻,我们全家人的脸上才开始有了笑容,家庭里有时也能听到笑声。
(三)
1949年临近解放,父亲又为我准备婚事。于当年8月,按照当地旧式习俗正式举行了婚礼,与陈怀玉结婚,时年我21岁,妻子19岁。
1949年5月,沔阳全境解放。但是城乡各地的老百姓,仍然是照老样子生活,做生意的依旧做生意,帮工的依旧帮工,有钱的仍然有钱,受穷的仍然受穷。婚丧嫁娶的习俗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生活方式依旧是老的一套。
因为这时,全国尚未完全解放,解放战争仍在进行,新中国还未建立。即便是已解放的地区,各级新建立的政权尚不完善,旧的封建残余势力还很牢固,因而,老百姓中还存在怕“变天”的思想。
解放初期,政府主要忙于清匪反霸以稳定社会秩序,各项社会改革活动尚未开始。我和父亲仍然与人合伙做蛋庄生意,勉强过日子。
我家在小镇上属于贫苦人民一类,既无土地,又无房屋和任何产业,纯碎是无产者,是标标准准的城市贫民。
我从出生到新中国建立,在旧时代度过了21个寒暑。除了在儿童时期过了几年没有战乱、没有饥荒,有饭吃、有书读、有父母呵护的安稳日子外,其余的时间都是在兵荒马乱、炮火连天、贫病交加的环境中过着穷困、凄凉、悲痛、屈辱的生活。
随着建国后的形势发展,各种社会改革运动相继实施,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家庭和我本人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叶培元简介: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主编《沔阳公安志》,出版长篇回忆录《沧桑岁月》、《叶培元书画作品集》、《叶培元家书》;曾获“仙桃市劳动模范”、“仙桃市优秀文艺家”等称号。
征稿启事
各位作者,我们海内外文学联合会向全世界作者征集稿件。我们分普通稿件,月征文稿件,年征文稿件,新的一年我们将举办世界级文学作品评奖,奖金非常高。欢迎朋友们投稿。投稿地址,加微信snbm5828。加微信时必须告知是投稿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