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革命老区越来越好
作者:王尊安
一种从高处急剧往下坠落的感觉,猛然使我由朦胧、松弛变得清醒、紧张起来。我不由自主地移目车外,只见乘坐的“奥迪”已经进入大别山腹地,正向一个山凹中行驶,公路两边都是生长着野草杂树的乱石荒坡。道路随着山势蜿蜒,弯急坡陡,忽宽忽窄,汽车顺着山势前进,一会儿在半山腰,一会儿在山头上,一会儿在山脚下。路上人烟稀缺,前后没有村落,左右看不见商店。我从未到过山区,对山区的感觉仅仅只是停留在影视作品中,今天可算是身临其境了。
临近响午时,老板让驾驶员将车开向一条乡村土路,寻找加水吃饭休息的地方。交通要道沿途荒无人烟,乡村土路深处却有着浓郁的田园风光。东一块、西一块的农田虽然零零散散,农田里的秧苗长势却是良好,郁郁葱葱。拐了几道弯后,前方出现了一片小树林。树林后面有十几间农家屋,沿着山坡三三两两相连,不远不近地相邻着。屋顶上缓缓地升着袅袅炊烟,此时正是家家户户升火做饭的时候。树林东边有个小水塘,几只鸭、鹅在水塘里游来浮去。树林西侧一块并不宽敞的平地上有两间新盖的房子,红砖青瓦,格外引人注目。
我们的汽车停靠在树林西侧时,房子里走出几个山民,其中一个人往墙上挂招牌,招牌上面刻写着“盛丰农资连锁店”,其他的人燃放起鞭炮。鞭炮声阵阵,引来了一些山民看热闹,一时间鸡也鸣,狗也吠,此伏彼起,我们也被吸引过去。
往墙上挂招牌的山民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大爷,他看我们是来自远方的外乡人,主动地向我们打起招呼。他说这是他新开的农家店,定于今天挂牌营业,经营项目以农资产品为主,兼营生活用品。午饭是在老大爷的农家店里吃的,我们要付饭钱,他怎么也不肯收。老大爷说:“今天是我商店挂牌的大喜日子,你们是远方来的客人,如果不是有缘分,今天我想请你们都无法请到。荒山野岭小店开业,便有远方嘉宾来贺,好兆头,好兆头,想不发财都难啊。”
老大爷为人淳朴,性格豪爽,非常健谈,我们边吃边聊了起来。他告诉我们,这里原是革命老区,为成立新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改变山区贫穷落后的面貌,政府想了很多办法,由于地理环境等原因,直到改革开放后才有所好转。
他种了几十年的地,先是靠天收,从没有过好收成,后来知道了科学种田,一听说县里农资公司有优良种子、化肥、农药卖,就迫不及待地赶过去。早上天不亮出门,中午赶到那里时却早已卖光,每次是空手而回。有一次上县里回来的路上,碰到个商贩卖“双环”牌尿素,价格比市价高出许多,他狠狠心买了一包,第一天撒在田里,第二天秧苗全部死了,一找原因才知道买的是假冒产品。前些年,政府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鼓励城里商家到山区发展连锁经营,他才终于买到了货真价实的“双环”牌尿素,当年得了个好收成。不久前,城里农资公司要吸收发展连锁经营的新客户,他觉得这既能利国利民,发展山区经济,又能提高家庭经济收入,立刻申请加盟筹办了这个经营农资的连锁店。
老大爷的一番话,再加上我的所见所闻,让我对大别山区有了新的印象。过去在单位上班时,组织上多次开展扶贫活动,让大家捐款捐物,扶助贫困的大别山区。曾经有不少的人对我说过,由于地理环境等原因,大别山区流通环节非常薄弱,农民需要的各类物品很难购买到,严重影响了山区的经济发展。到处是荒山,交通不便,人烟稀少,山村与山村之间相隔远,山村离交通要道更远,雪下的稍微大一些,汽车既开不出去也开不进来,商家们都不愿意在这种地方开业经营。但是,在政府各项富民政策的扶持下,大别山区的贫穷落后面貌如今已经得到了很大改变,尤其是“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调动了商家进山下乡的积极性,各类物资源源不断地运了过来,大别山区的经济形势一年更比一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