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耶律楚材
身长八尺,美鬓宏声响,铁木真喜。为辅臣奇功屡立,窃叹斯民凄寂。征战邦泥*,禁杀治乱,直谏为民计。啼祈期望,炳如明月公器。
醉后嗟此仇邦,任其所识,岂能求安逸?理政依儒尊孟孔,严整权谋私利。社稷之臣,法令制定,劾宠遭排挤,悲伤而死,举国哀痛坛祭。
(耶律楚材书法)
(耶律楚材祠)
【注】耶律楚材(1190~1244年6月20日),字晋卿 ,号玉泉老人,号湛然居士,契丹族,蒙古帝国时期的政治家。他先后辅弼成吉思汗父子三十余年,担任中书令十四年之久。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215年蒙古军攻占燕京,据格鲁塞《草原帝国》记载:“占领北京后,成吉思汗选中一位契丹族王子耶律楚材,他以‘身长八尺,美髯宏声’博得成吉思汗的喜爱,被任为辅臣。1219年他随成吉思汗西征,屡立奇功,备受器重;1226又随成吉思汗征西夏,他谏言禁止州郡官吏擅自征发杀戮,使贪暴之风收敛。窝阔台汗即位后,他倡立朝仪,被誉为“社稷之臣”。他建议颁行《便宜一十八事》,使军民分治;制定初步法令,反对改汉地为牧场。1231年任中书令(宰相),他积极恢复文治,逐步实施“以儒治国”的方案,创举颇多。主要有保护农业,改革政治体制,提拔重用儒臣;反对屠杀生命,保护百姓生命;禁止掠民为驱,禁止以权谋私;主张尊孔重教等。皇后脱列哥那称制时,因屡弹劾皇后宠信之奥都剌合蛮,渐被排挤。1244年五月十四日,其悲愤而死,享年五十五岁。消息传出,倾国悲哀。遵其遗愿,遗体运回燕京故里,安葬在其生前非常眷恋的玉泉山下的瓮山泊(今昆明湖)之滨,与先于他去世的夫人合葬。当朝为他建庙立像。1330年追赠其为经国议制寅亮佐运功臣、太师、上柱国,追封广宁王,谥号“文正”。*西夏自称“邦泥定国”。词依《钦定词谱》苏轼体。
乐 水
2023年7月19日
编辑制作 杜琴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