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盛杉
四、炒作
一天上午,所有鸡舍都转播鸡长的“炒作”主题视频讲话。
有个鸡蛋去茶馆喝茶,结果变成了茶叶蛋;有个鸡蛋跑去松花江游泳,结果变成了松花蛋;有个鸡蛋跑到山东,结果变成了鲁(卤)蛋;有个鸡蛋玩到邯郸,结果变成了咸蛋;有个鸡蛋无家可归,结果变成了野鸡蛋;有个鸡蛋在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结果变成了导弹;有个鸡蛋跑到人家院子里去了,结果变成了原子弹;有个鸡蛋跑到青藏高原,结果变成了氢弹;有个鸡蛋跑到河里游泳,结果变成了核弹;有个鸡蛋跑到花丛中去了,结果变成了花旦;有个鸡蛋骑着一匹马、拿着一把刀,原来是个刀马旦;有个鸡蛋生病了,结果变成了坏蛋;有个鸡蛋嫁人了,结果变成了混蛋;有个鸡蛋是母的,长得很丑,结果变成了恐龙蛋;有个鸡蛋是公的,大小如板栗,色泽如猪肝,表面较光滑,结果成了王八蛋……
笑话归笑话,要提升鸡群的获得感幸福感,就必须增强鸡蛋的市场核心竞争力,提高鸡蛋的附加值,加倍炒作概念势在必行。在人们儿时的印象中,鸡蛋只分为“土鸡蛋”和“洋鸡蛋”。可如今,人们都讲究吃喝,所以鸡朋鸡友们要为鸡蛋投机取名字。冠上一个好概念,鸡蛋可以卖起高价,这是鸡蛋销售业内人士的心里话。
鸡大伙儿不妨到超市看看,禽蛋类货架上摆满了各种“概念鸡蛋”:有用绿色玉米、大豆饲养蛋鸡产下的“有机蛋”;有蛋鸡开始产蛋第一个月下的“初产蛋”;有专门给孩子准备的“宝宝蛋”。鸡蛋们大多“系出名门”:“源自天然生态农场”“吃绿色玉米喝山泉水”……这些蛋主要分为三类:一种是打农家牌的,比如“土鸡蛋”“草鸡蛋”“散养蛋”“虫鸡蛋”“柴鸡蛋”;第二种是以绿色纯天然为主的,如“青山绿水柴鸡蛋”“无公害鸡蛋”“绿色蛋”“绿林蛋”“生态蛋”“野山蛋”;第三种则单纯宣扬概念,比如“富硒野土鸡蛋”“小农富晒蛋”“土妞柴鸡蛋”“保洁蛋”“早餐蛋”“五谷蛋”。相比之下,最普通的鲜鸡蛋却少得可怜,即使有,也孤零零地冷落一角。
鸡大伙儿知道,千蛋万蛋,都是差不多的蛋,就算是放养的野鸡下的蛋也不一定就比家鸡营养高。但是,鸡大伙儿要想发得快,就要炒得怪,概念越是新鲜奇怪,就越是好蒙蔽消费者。打出“概念牌”,念歪“健康经”,这些鸡蛋不再论斤卖,而是论个卖,价格就会比普通鸡蛋高出许多倍。再加上商家利用宣传口号大肆渲染低胆固醇、富含DHA、维生素含量高,更有甚者宣称可开发智力、增进血液循环等,使得这些眼花缭乱的“概念蛋”好像更天然、更安全、更营养、吃着更香,似乎送人更体面,所以节假日更畅销。
这不,鸡大伙儿要偷着乐了!下一步就看鸡大伙儿的炒作行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