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淮诗
近日,网络上一个帖子,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说的是上海黄浦特训军事夏令营,午餐时,总教官发现孩子们纷纷将剩饭剩菜倒入垃圾桶;有些所谓的剩饭剩菜,其实根本没有吃。总教官立即行动,将全体教官和孩子面对面站立两边,端着饭菜盆大声地问孩子:
“你们说盆里是什么?”
“粮食。”
“再说一遍。”
“粮食。”
“这些粮食,都是你们的爸爸妈妈,用血汗钱换来的;你们不吃,那就让教官代你们吃。”
在他的率先垂范下,八位教官手抓剩饭剩菜,当着学生的面吃了起来。总教官神情严肃地对同学们说:“我希望你们能够知道,每一顿饭菜都来之不易。你们回去后问问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以前没有饭吃,是怎么熬过来的?现在过了几天好日子,就不懂得珍惜粮食了,要赶紧将这个行为纠正过来。”最后,他痛心疾首又语重心长地说:“我相信你们从读书开始,就会背的那首诗,你们能大声地说出来吗?”
悯农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整齐的童声振聋发聩,直击每个人的心灵!整个过程,没有一个人嬉皮笑脸,嘀嘀咕咕。教官和孩子们的表情都非常凝重,足以让每个人刻骨铭心。有人会问:是在演戏吗?不是。是在拍电影、电视剧吗?不是。是总教官在发脾气,小题大做吗?是;也不是。教官眼看着孩子们将剩饭剩菜倒入垃圾桶,以为是在各人自扫门前雪,完成卫生清理。却忽略了“珍惜粮食,远离浪费”,这个主题教育。总教官的霹雳之火该发,发得好!
现在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实在是太幸福了。不由得想起我们的童年时光,要比父母亲那代人生活的好。如今的儿孙辈,又比我们生活富裕。芝麻开花节节高,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这是生活美满的标志。但是,物质丰富了,就可以糟蹋,就可以浪费吗?一粒一粟,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当念物业为艰。现在饭店里的光盘行动,正是倡导理性消费,浪费可耻。我们国家耕地面积少,若不是袁隆平等科学家,研究出高产水稻和小麦,提高亩产量,都养不起14亿人口。尽管这样,每年还得依靠粮食进口。
我们经常会说要忆苦思甜,殊不知,我们的儿孙辈,压根就没有吃过苦,你让他从何忆起?又去哪里自讨苦吃?谁家又能眼巴巴地让宝宝去吃苦受累?!就拿“悯农”这首诗来说,家长都会教,用餐的时候也会提醒。遗憾的是,大多数家庭只是说说而已,并没有刻意要求。从这个视频中,我们欣慰地看到,家长们将孩子送进特训军事夏令营,就是主动地、有的放矢地让孩子去体验不同的生活。在烈日雨打的操场上,列队、训练;在集体宿舍里,学会整理内务等,明知要吃苦,偏向苦中求。学校是培育孩子的天地,从教科书中学文化,教课书上也有“悯农”这类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古诗词。曾经有人质疑,这些古诗词背诵有何用,等孩子长大后才懂得生活。从孩子们回答问题上,传统文化教育还是卓有成效的,幼小的心灵,已经认识到粮食,以及粮食来之不易,浪费不对。联想到毒教材事件,敌对势力正在插足“十年树人”的教育事业,将“红军长征、”“朱德的扁担、”“最可爱的人"等文章,从教科书上删除,换上穿着日本和服的卡通人。细思极恐,发人深省啊!
我们特别赞赏这位总教官的做法。教官们都是现役军人,年龄看上去是00后,总教官可能大几岁。他不但具有高度负责的精神,而且很讲究教学的方式方法。试问:教官们没有严格地要求学生吃多少,盛多少,不要浪费。而当出现了浪费现象,如果总教官再不去说,不去制止,夏令营的教学质量自然打了个折扣。特训军事夏令营就应该办成有血性: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则出手;有震憾:众教官手抓剩饭剩菜往嘴里灌,毫无怨言;有思考:为什么总教官发脾气,而其他教官却乖乖的听话;有担当:做错了事情,要勇于承认。让孩子们有深刻领悟,终生难忘。
为上海黄浦特训军事夏令营点赞!
2023.7.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