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草龙
作者:刘少辉
伴随传统端午佳节日渐临近。往事也如同云烟般悄然不断地在我脑海里时隐时现,由远及近,逐渐明朗而清晰起来:每年端午节这天,妈妈总会天刚蒙蒙亮就已起床,然后就挨个掀被子,还大声催促我们:“还不快起来,去晚了艾蒿都没了,别竟拿假蒿子回来糊弄老娘”。当年的我们对采艾蒿真的是“不感冒”,但母命不可违,只得硬着头皮睡眼惺忪地爬上山采回来艾蒿交差。妈妈也早已准备好了丰盛的早餐,等我们把艾蒿按左右两边分别插在房门楣上后,就端上一大盆“全味蛋”:有水煮的鸡蛋和咸鸡蛋、咸鸭蛋、咸鹅蛋;还有糯甜粘腻的粽子。我们迫不及待的敞开肚皮、大快朵颐地吃起来,饱餐后我们摸摸隆起的肚皮,打着饱隔,便冲出家门和隔壁邻居曹家三个小子汇合起来舞草龙。
我们这些孩子端午节舞草龙,是谁想出来的点子年代久远已经记不清了。应该是我二哥吧!因为我们当中就数他学习好,他也喜欢看课外书,爱动脑,知识面广。也许是他受到了南方过端午节赛龙舟的启发和联想;或许是他受到了我们家附近回民八队每年春节舞龙表演的感染和熏陶;也可能是他一时灵感突现所产生的幻境或想象吧……
真龙的形体无外乎龙头、龙身、龙尾和龙爪。我们舞的草龙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制作草龙时我们没有和家里要一分钱,也没花一分钱,而是自力更生,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充分利用。我们先准备不少的稻草,又在家仓房里翻出一根很长的稻草绳子。把一绺绺胳膊般粗细的稻草结实的绑在这根草绳上,龙的躯干就成形了。然后把稻草做的龙头固定在龙身上,龙头是两大把稻草绑扎而成的,中间被隔断开来形成的间隙就当是龙嘴,我们在家的柜子里翻出来一块红布,塞进两把稻草中间,妆扮成了龙的舌头。邻居家的二彪子把他姐姐用过的红头绳绑在草龙头的两侧,又把平时玩耍的黑玻璃球左右对称的塞进龙嘴上方当作龙眼。龙尾则是用我家扫地用过的已剩半截的笤帚,用细铁丝结实的绑在草龙身子的最末端,独具特色的龙尾也制作完成。制做草龙最后的一道工序就是把大约两个手指粗细的杨柳树干截成一米长左右,等距离的牢牢地绑在草龙身上。一条草龙就有头有尾有形有神的“从天而降”了!
我家和邻居曹家加起来共有六个高矮胖瘦不一的半大小子。舞草龙中间的人好安排搁谁都行,就是执龙头和执龙尾的角儿不好确定。大家有意让曹家的二彪子执龙尾,他一听把头摇成了波浪鼓:“我要耍龙头,宁当鸡头不当凤尾”吗!既然他不怕执龙头的重担难挑,其他哥几个见没有更好的人选,也就乐享其成,最后一致通过由二彪子执龙头。我二哥则主动选择了执龙尾。
万事俱备了。在端午节这天,太阳懒洋洋还没有爬高,已见六个孩子高举着草龙,在家门前并不宽阔的沙土路上舞起了草龙。没有龙珠的引逗,没有锣鼓的节拍,也没有观众的助阵。我们确依然舞得有模有样,有张有驰,虎虎生风!只见草龙时而上下翻转,时而摇头摆尾,时而蛇聚龙盘。农村的孩子疯玩儿起来不怕脏,不怕累,也不惜力。脚下的尘土被踩踏升腾起吸入鼻喉,眯了双眼也没阻挡住我们的玩心、快乐和脚步……
那个年代,适合半大孩子的娱乐本就不多。我们舞草龙也算小有名气后,村东头就有几户人家的半大孩子也效仿扎起草龙,有空时也会舞得天昏地暗,形成与我们“分庭抗礼”之势。后来他们戏谑称我们为“西半球”舞蛟队;我们也吐槽称他们为“东半球”舞蛇队。
孩子们玩耍中时有争强好胜发狠斗气的事发生。谁不曾年少轻狂,谁不曾满腔红汤呢?
已记不清是哪一天了。我们“西半球”舞蛟队和“”东半球”舞蛇队同时在街上比舞起来。有时两队并肩,有时一前一后,在街角处交织在一起,一会龙腾虎跃,一会儿龙飞凤舞,一会活灵活现的高潮不断。由于年轻好胜比拼心强,我们从晌午开始一直舞到傍晚时分,中间只休息几次。半大孩子虽然活跃好动,但身体的强健、耐力终究还是缺陷和不足。邻居曹家的三铁子,身体略显廋弱一些。舞的时间过久,脚步就有点凌乱有点蹒跚快跟不上节奏了。还没来得及喊停,恰巧脚下一块红砖头,把他的脚拌了一下。本就有些体力不支重心不稳的一个趔趄摔倒地上,不幸把胳膊摔折儿了…
为了贪玩安全都没有了,两家家长纷纷下了“禁舞令”。从此我们耍草龙就画上了“句号”…
前年,我回老家去一趟,见到家乡的变化真的太大了。家家用上了自来水,电视电话早已普及,也可以随时申请链接互联网。最令我感怀的是家家住宅门前都铺上了柏油路,下雨天再也不会愁怨道路泥泞!甚至我还幻想:如果当年和我同岁的邻居三铁子舞草龙时,不因路上的砖头瓦块而折断手臂受伤,我们引以为乐的舞草龙会一直延续到哪个年代?会传承给多少后人呢?……
刘少辉:男,54岁,满族,开原市农业银行员工。在职时,因工作需要经常编写一定数量的公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和调查报告等;也书写一些新闻消息类的文章刊载在《中国农村金融报》和内部刊物上;也曾多年前在开原市报和铁岭电视报上有文章被刊登;
近期主要作品在《天津散文微刊》、《北疆文艺》和《开原融媒》发表;已拟定发表的刊物有《开原文学》、《三木秉枫二刊》和《奔月诗文》。
现退休赋闲在家,喜欢养生、做美食、看书、剪报、写日记和写作。
现为辽宁省开原市作家协会会员;天津散文研究会会员。
“白鹭杯”首届文学作品大赛暨纸刊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151977.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