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昌华 朗诵:樊昕 杨建松
音乐设计:杨建松

告别了对酒当歌的送行酬唱
穿越了人生几何的岁月沧桑
前面是没有尽头的天苍苍野茫茫
两旁是望不到边的风吹草低见牛羊
我惊叹着长河落日圆的壮丽
我领略着大漠孤烟直的风光

谁在告诫我“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棵棵、一行行左公柳让我眼前一亮
是谁栽下这杨柳几千里
是谁播下这塞北好春光
我看见了,看见了生生不息的左公柳
我听见了,听见了唐诗宋词的新绝唱 
树根牢牢地扎在辽阔大地
枝条坚定地向上蓬勃生长
有的树干有两三人合抱之粗
有的树冠遮住了白云飘荡
这屹立在大漠戈壁的生命之树
挺拔着不畏一切艰难困苦的刚强 
一个半世纪前狼烟四起的年代
侵略者的铁蹄踏入了大西北的新疆
清廷的众大臣各抒己见唇枪舌剑
海防塞防之争僵持不下互不相让
左中棠挺身而出力排众议
“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收复新疆

朝廷封他为钦差大臣西征统帅
这位铁骨铮铮的六旬老人不愧民族脊梁
筹集军饷釆运军粮整顿军队改善装备
雄才大略冶军有方厉兵袜马调兵遣将
一年多时间养兵用兵准备打仗
决战决胜一向靠的是前线后方两大战场 
遮天敝日的金戈铁马
以湖湘子弟为主力的大军浩浩荡荡
每一个士兵不仅挥刀舞枪全副武装
还随身携带着柳树苗栽下绿色的希望
进军途中前营栽树后营培育
所到之处百姓接手呵护生长

左公爱柳,他的将士跟他一块栽柳
柳爱左公,不管在华夏的南方北方
在这人迹罕至的千里戈壁
无论再偏远再贫瘠的土壤
他们一起种下对故土的挚爱
一起筑起山河无恙的万里屏障 
公元1876牟4月7日的春天
六万多大军誓师进军分批入疆
先头人马抬着一口棺木前行
早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是三军统帅左宗棠
此一去甘将热血洒天山
此一去不收复新疆不还乡

先北路,先安定北疆,势如破竹
从古牧地到乌鲁木齐玛纳斯
正义之师,横扫千军如卷席
再南路,再进军南疆,所向披靡
从达坂城到吐魯番南疆八城
长驱直入风卷残云势不可挡 
一年九个月的连战连捷
一年九个月的连战连捷
1872年1月2日收复和田打赢最后一仗
1882年沙俄交还伊犁地归原主
1889年新疆建省好事终于成双
一部晚清的历史几乎全是丧权辱国的记载
唯有收复新疆掀开一页胜利的篇章
自此新疆才完全编入中国版图
自此新疆才和內地省份一模一样

一个半世纪的风风雨雨
当年的左公柳早已长成参天栋梁
它既有南方垂柳的一往情深
又有塞外旱柳的挺拔粗壮
男:它见证了收复新疆失地的新生
又延续着古老中华盛世的辉煌

大西北啊!我吹过你吹过的西北风
算不算和你塞外相逢
左公柳啊!我折下你留下的杨柳枝
能不能跟你共乘荫凉
我蓦然觉得
我蓦然觉得,那一棵棵一排排的左公柳
还矗立着他们永远不倒的身影

左公和他的左公柳啊
还在和我们一起守护着这块
他们用血汗浇灌永远
永远也不会离去的地方

2022年5月3日

作者:陈昌华,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历任洛阳市文联副主席,《宝安风》杂志社社长,深圳市企业报刊协会会长,现任深圳市文学学会诗歌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作品曾见于《诗刊》《解放军文艺》《飞天》《青春》《牡丹》《人民日报海外版》《工人日报》等。出版诗集《印象与烙印》《旗帜咏叹调》《深圳编年诗》文集《企业常青藤》。副主编《九都诗踪——洛阳四十年诗歌选》,主编《诗路花语——洛阳七十年诗歌选》五集电视剧《贴廓巷56号》编剧、制片主任,18集电视剧《白居易》制片,打进好莱坞的第一部中国电影《砚床》制片主任。

朗诵:樊昕,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文化促进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考级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朗诵考级专家评审。湖北省礼仪学会理事、主持人礼仪专委会主任,武汉市全民阅读促进会副秘书长。《中国朗诵艺术史话》湖北篇联合主编,湖北省第七届最美文艺志愿者,国家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

编辑:杨建松,网名铁马豪歌,湖北省朗协理事兼副秘书长,省朗协语言艺术研究与实践基地副主任,武汉经开区朗协理事;《九州风雅颂》朗诵艺术团副秘书长,《都市头条》认证编辑。
图片采自网络

请扫描关注《都市头条》
《铁马豪歌》主页
欢迎关注 感谢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