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游泳琐记
孙小群
(一)
是零七年九月份吧,和老公及朋友们一起去游泳,对我来说,与其说是游泳,不如说是玩水避暑更为恰当。碧蓝的游泳池,朋友们像自由自在的小鱼一样游来游去,真是惬意。儿子因为暑假时刚刚学了十几天,也会扑腾。看着他们欢快的样子真是让我羡慕,于是央求老公教我,老公爽快答应。没想到老公真可称得上暴力教练,对我这个徒弟没一点怜香惜玉之情,非要我在水上漂起来,天啊,我是早都学会了憋气、闷水,可从来脚没有离开过池底,就是离开手也会牢牢抓住池边扶手。可他坚持要我在水中央漂起来,我做不到,他大声地训斥我,大有恨铁不成钢之痛,而我却是紧紧抱着他的脖子不松手。慎我放松警惕时,他把我一个人抛弃在了水中,巨大的恐惧像电击般传到了我的每根神经和每个细胞,我在水中慌乱地扑腾着,做着垂死挣扎,几秒钟的时间吧,对我来说像漫长的一个世纪,终于他救了我,我被水呛得鼻涕眼泪,直抽到头顶。在朋友面前让我很是尴尬。我气愤至极,抛开他,回到岸边,狠狠地说,不要你教了,我自己练。那一刻,我在心里下定了决心,我一定要自己学会游泳。其实送孩子上游泳课时,我也偷学了些理论。我靠着池边,手抓着池边扶手,憋足了气,让自己的身子漂起来,然后,再试着松开手,紧张时就快速抓池边扶手,我这样尝试了几次,能漂很久,后来我想在池边我试着往前拔拔水,我成功了,当我抓住扶手站起来看时,我游出了两米多,我高兴坏了,小小的成功更鼓起了我的勇气,那次游泳我能成功游出五六米远了。从此激发了我不断学习游泳的兴趣,也使我喜欢上了游泳这项运动。
漂在水面,会游泳的人认为这很简单,可对初学游泳者脚要离开池底就预示着溺水的危险,要迈出这第一步对于初学者来说存在着巨大的心理障碍,但如果不击破这层心理障碍,就永远也别想前进一步。人就这样,其实克服这种巨大的心理障碍有时也挺简单,好像找对了一把钥匙,也就开了这把锁。而这把钥匙就是动力与勇气。或许这种动力与勇气就来自强烈刺激你的人。
(二)
我象条新生的小鱼因为游不远,所以只能在水中欢快得摆动几下尾巴。我憋足了气也只能游六七米远,实在憋不住后赶快双脚落地站在游泳池里,快速把头探出水面,急促深呼吸起来。好像哮喘的病人做着痛苦的挣扎,样子显得非常狼狈。我决定学会在水中换气。请教旁边游泳的人,她说,游两下就要把头探出水面用嘴深吸气,然后在水中慢慢把气吐完,把头再探出水面深吸气,到水里再慢慢吐尽。别着急,得慢慢练。刚开始我总是由于紧张控制不好被水呛着,要不就是等实在憋不住了才探出头仓促吸气,在水下时又显得气不够而更加紧张慌乱,还是游不了多远。再次请教旁边游泳的人,她说,不能等气不够了才探头吸气,要游两下就抬头吸气,水里吐尽,要有规律,这样才能保持有足够的氧气,才能随心所欲地游。经过苦练,我明白了,只有规律的呼吸,平稳心态,不急不忙,才能游得更远,才能游得象鱼儿般自由自在。就象我们为人做事一样,遵从自然法则,从容面对,遇到任何状况都能镇定不慌乱,执着内心的追求,这样才能找到内心的安宁,真正意义上做到自由自性、悠然自得。
(三)
很久没游泳了,当我得知我所办的年卡快到期时,我着急了,不能让钱白花呀,便招朋唤友一同去游泳。很久以来,我游泳,都只游游泳池的宽,原因很简单,我会找个脚能踩地、头能出水的地段,且水深浅不变,距离又短,只有十几米,这样,很快就会有到达彼岸的成功的快乐感,轻松,不累,没有压力。
儿子很调皮,总笑我不敢到深水区去,他再逗我,我也不会越雷池半步。有次,儿子和朋友游到了深水区的岸边,不停地招唤我过去,儿子嘲笑我是胆小鬼,还不时向我做着鬼脸讥笑我。对于我,深水区就意味着脚踩不着池底,头探不出水面,那是个遥远的危险之地,我从不敢轻易妄想。可面对儿子的讥笑,和朋友不断地鼓励,我喊了一声:在那儿等着我,我游过来了。我的这翻斗志与胆量不亚于鲤鱼跃龙门时下的决心与勇气。我把泳帽往下拉了拉,护紧了耳朵,以防进水,戴好防水眼镜,潜入水中,视死如归地向遥远莫测的地方游去。这段距离不远,可我的心里没底,忐忑不安,可还是拼足了劲游过去,竟然我游到了深水区的岸边,我竟然办到,儿子和朋友也为我高兴,我更是由衷的欢悦,我明白我的成就感原自我对自我的超越。一直以来,在我的潜意识里,不断地暗示自己深水区太危险,我又不会踩水,我不能游过去。这种暗示在不断地负面加强,使我缩手缩脚不敢轻举妄动,一直退缩在自我设定的安全区内。我感觉自己很可笑,到深水区一样是浮游,我怎么就怕淹怕呛呢?还是心里因素在作祟,可见积极向上的自我心里暗示是多么重要。
(四)
我让儿子教我踩水,尽管我的腿脚比划着,可手愣是没敢松开深水区的扶手,这个学习怕又得一个漫长的过程。我投入水中向浅水区游去——完了,我没拉下浴帽护上耳朵,水进了耳洞,我没戴眼镜,水刺激得我不能睁眼,想抓什么,这时身边什么也抓不到,怎么办?怎么办?我挣扎着向前游,可很困难,我从头顶拉下眼镜套在眼睛上,可眼镜里充满了水,跟没戴一个样,完了,完了,我游不了了,我要被淹死了……我扑腾出水面急喊救命,看到不远处下水梯处站着一位男士,孩子般无助地向他伸出了手求救,他拉了我一把,把我拽到了岸边,我站在下水梯上,胳膊紧抱着扶手,心擂鼓般冬冬地跳着。那位男士走开了我才想起来,赶忙喊了声谢谢。我的救命恩人啊,我睁着一双大而无神的近视的眼睛,只朦朦胧胧地看到了你的轮廓,可我内心清楚的看到了你英雄的面容,要不是你,我一定溺死在了我的恐惧里。定神之后,我不由傻笑起来,呵呵,呵呵,天啊,我简直是太可笑了,我真把自己吓了个半死。这时,坐在岸上休息的男士问道:你不会游泳?我睁着无神的大眼傻笑,无言以对。难道我不会游泳?我真不会游泳?看来在我的脑海里应急预案跟本就没有制定好,何谈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呢?我就想不明白了,能来回如鱼般穿梭的我,怎么突然不会游泳了呢?我就想不明白了,没有防水眼镜,没有护住耳朵我竟然就不会游泳了,甚至差点淹死?原来是习惯惹得祸,不习惯引起的慌乱战胜了自信。不是我不会游泳,而是我习惯了游泳时戴着防水眼镜,是我习惯了用防水浴帽护住耳朵,打破了习惯,就打破了心的护栏。
生活与工作中,我们都会有很多自己的习惯,正常的情况下让我们改变原有的习惯或许是太难了。“不习惯”让人手足无措,“不习惯”让人难以忍受。当我们的生命面临挑战,我们还要习惯吗?我在想,荒野中求生的人他还要坚持喝开水的习惯吗?他还要坚持吃熟食的习惯吗?他还要坚持听音乐入睡的习惯吗?翻入大海中的人他还要他戴眼镜游泳的习惯吗?他还要他游泳时护耳朵的习惯吗?……此时最重要的是快速反应与自我调整,改变习惯,适应环境,战胜危险。其实,生活中偶尔打破一下习惯,或许会加强我们的忍耐力,促进我们的生存适应力。
2010年3月11日23:18有感琐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