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初唐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被李泽厚写入了《美的历程》
说这一喊,喊出了一片盛唐
美学式的詩意评说外
是历史无限的沧桑感
那一座座荒原里的古城和烽火台
只有在荒凉和人迹罕至的深山戈壁
才有存在的意义,那是原物的呈现
它们不属于都市的繁华热闹
在高楼丛林和人流熙熙中
它们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暗淡了刀光剑影也疏远了鼓角争鸣
苍凉的古城烽火台成为历史的凝固
成为苍茫大地深处的文物遗存
或者需要不断考证的历史符号
遗物存在里只有时光婆娑流逝
将它们放逐在天之涯地之角
同时放逐的还有历代的边防士卒
士卒们也将一生交于可以的预见
身心或默默埋身于漫漫黄沙
或十五从军行归来白发苍苍
君不见白发征夫壮士泪
面对着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可解忧,家书抵万金?
天上的大雁只顾飞翔无留意
古今的感同身受是相通
要明白孤独是人的宿命
要默认寂寞是生的常态
那怕身处当下之都市中
在茫茫人海中倍感孤独
在无所适从里陷入寂寞
存在与时间也有存在与虚无
天荒地老也罢苍海桑田也罢
曾经有士卒的城池无语静默
成为今日无人光顾的古城古烽火台
只有在想象中身处于古城古烽火台
或许能感受到永恒的孤独与寂寞
穿越秦时明月汉时关,抚摸秦砖汉瓦
多少万里长征人未还?留下荒城枯骨
他们去了哪里?他们的后裔何去何从?
埙声悲越!历史留下了无数的谜团
羌笛何怨?那把古笛早被历史遗弃
史书上记载了无数将相王侯
也被帝王年号所规训式记录
无数历史上的消失者们去了那里?
他们是谁?来自那里?去向那里?
只有历史深处的历史本身所知晓
成为数不清的过去完成时的存在
只有荒原上留下来的古城古烽火台
存在着的被时光磨损的遗存在昭示
给有缘的探究者们或多或少的启示
或许在只有涉足古城古烽火台
历史本身的灵魂会无声叮咛倾诉
我们来过,你们也来过
只是我们要留下守望
在这世上你我都过客匆匆
来过了留下足迹可被掩埋
是的,此时此刻打开历史
古城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反正来过,来过了就把一段时光
寄放在这里,荒凉大地的斑点——
这些从汉朝到民国的古城古烽火中
我知道我也期待着会有那么一天
真正踏上征程实地探访真实遗存
身处你的空间正如身处无限
抚摸你的沧桑正如抚摸永恒
群山如聚啊黄河浊浪哽咽
残阳如血啊古道荒草难肠
天地悠悠西风烈烈,不由地感叹:
换了人间,人间正道永是沧桑啊!
【注】2023年7月8日晚晓乾品读《中国国家地理》(2021年第3期)之《酒泉烽燧长城由“线”变“点”的奥秘》一文有感于陕师大雁塔校区图书馆。2023年7月9日凌晨又翻看《中国国家地理》(2022年第4期)之《河西走廊相机找回的古城传奇》一文,再次修改该文于漫索书屋。
本期编审| 马鹰
本期编辑|杜敏
本栏目投稿邮箱|553513268@qq.com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