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大地】1604 那个年代、那个大院║何凡(辽宁)诵读║箫雅

那个年代、那个大院
作者║何凡(辽宁)
诵读║箫雅
编辑║荆枫

我的梦中装着一个昔日的大院,那个大院装了五户人家,五户人家中,有一个随家“下放”的十多岁的我。
那个大院坐落在几十年前,原是清河门公社东堡子大队第六生产队的队部。
可能是太穷的缘故,1970年,六队与另一个生产队合并,队部闲置了。恰在这时,我父亲在五七干校接到通知,全家插队下放到农村落户。于是便有一辆大卡车,把我们全家送到了东堡子、送到了那个大院中。
院中的正房已经住进了两户人家:一家是“五保”户,一双六十多岁无儿无女的老夫妇;另一家是一户贫下中农,一很穷的农民三口之家。
东厢房原是生产队的豆腐房,昨天刚搬来的那家人正在向屋里搬东西。听人说,这是从锦州遣送回乡的“四类”(即带有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右派帽子的人家,被专政的对象)。他们还没有安顿完,老两口领着五个孩子蚂蚁似地忙碌着,无需围观的人帮忙,其实也无人肯帮忙。
西厢房是生产队的牲口棚,牲口已被合并到另一个队部,饲养室分给了一位准备“扎根农村干一辈子革命”的下乡知青结婚用。紧挨饲养室的拴牲口的棚子里,几个人正在抬石槽、起圈、砌前墙,当时我还不知道,这些人是在为我们收拾日后的“家”。
时间不长,我们一家人搬进了由牲口棚改建的新家,那位知青也在我们隔壁结了婚,大院凑齐了五户人家,我过起了大院生活。
“五保”户家是我常去的地方,我喜欢他们家房子不漏风,屋里总有充足的光线,两位老人也喜欢让我帮着干些零碎活。
“四类”家最小的孩子与我一般大,免不了去他家玩,他的母亲却总是劝我不要来,我以为是他的父亲没面子,也就不去他家了。
倒是知青家的小两口,有事没事总是喊我过去玩扑克。
我不愿去的就是那户农民家,两口子总有打不完的架。虽是不愿去,却还是被他们骗去一次。男人悄声让我去他家说有急事,进屋后却看见他的女人正在生孩子,我急红了脸夺门而逃,后来他们解释说,是想让那个孩子刚出生就和我见一面,希望他长大后能象我。
不到两年,知青就不想“扎根农村”了,离了婚。稍后,经初步落实政策,我家搬出了牲口棚,也就搬出了那个大院。
后来,打听到“四类”家回了锦州;“五保”老人相继去世;知青没了踪影;只有那户农民还在,仍旧很穷。
再后来,那个年代过去了,那个大院也因为搬迁而消失了。
那个希望长大后象我的孩子也长大了,据说一点都不象我。

【作者简介】何凡,男,辽宁阜新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学科教授,退休后游览山河,笔耕文学。

【音频总监、主播简介】
箫 雅,辽宁人,国学教师。
诗与大地创办人,副总裁,音频总监。多家平台特约主播。
喜欢写作、朗诵。
辽宁作协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阜蒙朗诵学会秘书长。
多家平台的主播。
诗歌散见于《文学月报》《当代新诗实力诗人》《中国风》《辽宁作家》《中国当代散文实力作家》等报刊杂志。
曾获得多项文学征文及朗诵奖项。
声明:插图 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总编联系方式15841806399文字 版权属原作者。
音频来自主播。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栏目:
【诗与大地·蒙古贞部落】
【诗意阜新】
【阜蒙诗词·现代诗】
【诗与大地·名家有约】
【诗与大地·拓展】
【诗与大地 塞北散文】
【诗与大地 新荷流韵】
【诗与大地·绝句小说】
【诗与大地·读诗心得】
【诗与大地·诗坛十三姨】
【诗与大地·渤海潮】
【诗与大地·诗情画意】
投稿请微信搜索关注“诗与大地”。
总裁总编辑:
微信:荆枫wu2630582695
副总裁音频总监:
微信:箫雅jia745405216
投稿请附200字以内作者简介,照片一幅。有声作品MP3格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