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华人文学萃编,值得你拥有、信赖、热爱;是文学、艺术、逐梦、伸展你才华的平台,我们虔诚、灿烂在这里,我们皈依这文学圣洁的殿宇。


小说《邂逅》
《名家有约~孟庆昌专辑1》
世界华人文学
中国东北分社【1889期】

小说《邂逅》
作者:孟庆昌
——此文谨献给那些把青春、热血、爱情献给北大荒的人们
人群熙攘的首都机场,宋加禾拖着拉杆箱穿行在人流中。来京多日了,今天要回家了,他心中汪着温情与期待。蓦的迎面一双深湖一样的眼睛在直直的盯着他,啊!这是他多么熟悉,让人瞅上一眼心就能融化了的久违的双眸虽没有当年的清澈,但依然幽深。于晓!“于晓”宋加禾失声的喊了出来,对方几乎同时用颤声喊出了他的名字……于晓是宋加禾下乡时的女友,分别30多年了,今天竟在这意外邂逅、重逢了。他有些不能自已,他僵直的立在原地,当对方直直的走到他面前时,宋加禾嘴角翕动,面部的肌肉轻轻的抽搐,他已语塞,说不出话来,于晓紧紧忘情的抓住宋加禾僵直的手臂,虽然在微笑,眼泪却噗噗的滚落下来,宋加禾也感到两行凉凉的东西在脸上流淌,30多年了!30多年了!多次梦中重逢,今天意外相见,宋加禾有些不敢相信眼前这是真的。

面前的于晓已经没有了当年娇好修长的身姿,有些丰腴,但释放一种“瓜熟蒂落”的成熟美。30多年了,问啥呢?说啥呢?双方无语,手却紧紧抓在一起……
32年前1968年宋加禾被“上山下乡”的狂潮裹挟到北大荒一个偏远的劳改农场。在北去的列车上宋加禾的心空空的,百无聊赖的环视着周围昂奋唱着“语录”歌的人群,他发现了一个另类,她有一双深湖一样大大的眼睛,目光无神、茫然注视着车窗外,眉宇微促,白皙的面孔带着淡淡的哀伤,宋加禾被她强烈的吸引住了。宋加禾原本在异性面前很自信矜持的一个小伙子,因为他有一张女性看了目光不愿挪开招女人青睐的脸。今天不知怎么的他有些心虚,自信和矜持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他目光怯怯的偷窥着她,蓦得他们的目光相遇了,他惊喜的发现在对视的刹那间,对方的眼睛一亮,宋加禾的血一下涌上了头,但旋即对方把视线移开了,把脸侧到了一边,虽然只是瞬间,但这瞬间对视带来的惊喜,让宋加禾享用了足足好一阵子,他甚至编织出很多幻想……

是缘分还是“天意”他们分到了一起分到了一个青年连队。于晓由于出身(他父亲是省城被打倒的“走资派”,顺理成章的于晓就变成了“黑五类”,狗崽子,受到周围人歧视,她下乡是强制的)和“高冷”与“离群索居”的性格让知青连的小伙子们都忘而却步,宋加禾却是唯一一个契而不舍知难而上的人,他更是耿耿于怀车上的那“惊鸿一瞥”,他相信冥冥中他们是有缘分的。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宋加禾主动用目光去寻找她,渐渐于晓开始与宋加禾对视了,她深湖一样的眼睛会说话,看了更让人心融化,清澈而又幽深的双眸总是带有淡淡哀伤,看了让人心痛,宋加禾用火一样的目光去温暖她,想让她尽快重燃起对生活的信心,从阴影中走出来。虽然他们从没有说过什么,频繁的对视,已经表明了他们相互的倾慕在那个年代,在劳改农场,知青是绝不能谈情说爱的,如发现将要遭到批判,他们只能默默的用目光、眼神传递交流着爱意,青葱的爱情在他们胸中默默的燃烧着……

如果不是意外事件的发生,他们的爱情不知要掩藏着多久。那一年北大荒冬季奇寒,气温降至零下40多度,白天值班的小青年使劲烧柴草,为集体宿舍取暖,由于疏忽、失误,炉火燃着了旁边的麦草垛,瞬间大火燃到了棚顶,当宋加禾和失魂落魄的知青从场院赶回来时,宿舍已经变成了冒着青烟的残墙断壁。他们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不知如何是好。分场的大喇叭开始广播场部的号召,号召分场员工为受灾的知青捐献衣物。第一波赶到的是没有受灾的女知青,于晓走到宋加禾面前,把自己的棉衣披在他的肩上,深湖一样大大的眼睛无限深情的盯着宋加禾,宋加禾心底掩藏了许久的爱情火焰这一刻再也按捺不住了,终于熊熊的燃烧起来,他忘情的抓着于晓的手,猛的把他揽入怀中……
在众日睽睽之下他们这种示爱动作很快传到了分场领导那里,分场教导员找到宋加禾谈了一次话,这个道貌岸然的色魔专为知青制定了“三不”,即男女不能同车,不能同行,不能同班,让知青忘掉儿女情长,专注革命 ,他却在熄灯后打着手电,到女生宿舍为女知青掖被角,后来发展到性侵,他当然的遭到惩处,这都是后话,他厉声的训斥着宋加禾!让他刹车!如不立即停止将调离分场,让他写出检查、保证,并在知青大会上宣读……磨难历练他们的爱情,他们从此在场院的麦草垛旁、场区边上的小树林里开始频频的幽会……在那个迷茫、无望的日子里,是爱情支撑着他们度过了那不堪回首的岁月。

七六年政局发生急剧变化,于晓的父亲出来工作了,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于晓办回了省城。宋加禾预感到他们的爱情就要结束了,他黯然神伤,在于晓面前他强装欢喜来掩饰内心极度伤感和失落,于晓则誓言坦坦的说“返城第一件事要她父亲把宋加禾也办回省城……”在开往省城的列车车厢门前他们无言伫立着,火车就要开动了,于晓仍无动于衷,深湖一样大大的眼睛充满惜别和不舍。宋加禾不敢直视于晓的眼睛,他怕自己突然泪奔。在列车员多次催促下,宋加禾把于晓推上了车,列车鸣叫着渐渐远去,远去的列车也把宋加禾的心拉走了,他心空空的。
返回农场的宋加禾,意外的收到了陌生人的来信,从信封娟秀的字迹看是女性写的,他满腹狐疑的拆开来信,竟然是于晓母亲写的,信洋洋洒洒很长,信的大致意思是,于晓文革中受了多少罪……下乡吃了多少苦……她以前的学习是多么的优秀……她父亲是多少级的高干!她的家庭和教育环境是多么的好……将来如何有发展……她在信的最后写到:“我女儿于晓是羽毛渐丰的白天鹅!而你却不是王子!望你自重!从长计议……”

宋加禾原本空空的心,一下子堵的满满的,堵的厉害,他的家庭是和于晓的家是没个比,宋加禾的父亲是大字不识几个,鼻头被炉火烤的红红的钢厂炉前工,母亲是家庭妇女,在家拉扯着他们姐弟5个,全靠他父亲一人的工资维系全家的生活。这又能说明什么呢?这也绝不能说他不优秀,宋加禾小学和初中都是班干,学习成绩从没有离开过前三名,他并不比于晓差。
宋加禾一宿没睡觉,天亮他铺开信纸给于晓的母亲写了封回信。他强烈的自尊心让他在信的最后是这样写的:“我虽然不是王子,但我更不是癞蛤蟆!请放心!我绝不会打扰于晓!”写完信他把笔扔出了窗外。宋加禾的知青室友当天都没有出工,陪宋加禾喝了一下午的酒。他们反复唱那首凄美悲壮的苏联歌曲小路,“小路曲曲湾湾细又长,一直通往迷雾的远方,我要沿着这条细长的小路送我爱人上战场……”歌在茅草屋的房檐下缭绕着旋即飘向空旷的原野,转瞬消失在广袤无垠的大地上……

在随后的日子里,于晓给宋加禾写了多封来信,都被他原封不动的退回了。虽然他表现决绝的,但他的内心像有把钝锉在一下一下的锉着他的心,宋加禾的心在滴血!灼痛难熬!
再后来听说于晓的父亲给她办了公派出国留学,于晓出国了。宋加禾也考入了省城高校。四年的大学生活让他结识了现在的妻子,毕业留校他们结了婚,并有了一个女儿。这次进京是搞学术交流活动来的,他没想到遇到在心底尘封多年,他不愿触碰却时常进入梦中的于晓!宋加禾感慨万千!让他眼睛充满了泪水。于晓更是满脸是泪,满眼愧疚,声音哽咽解释着当年,反复讲述当年她是如何想他,她是如何的反抗!甚至想返回农场找他……

他们用脚反复丈量着机场的候机大厅,要不是广播点名道姓的催促宋加禾登机,他们不知要在候机大厅巡回多久。
又要分别了!32年前离别的伤感又一次袭上宋加禾的心头,见面的意外惊喜被难舍、惜别所代替。于晓更是紧紧抓着宋加禾的手,反复说,又像在喃喃自语“啥时能见啊?啥时能见!深湖一样的眼睛噙满了泪水和企盼。宋加禾又一次语塞了……
宋加禾倒退着进入安检区。于晓站在原地,手臂高擎使劲的晃动着,满是泪水的眼睛充满了无限的不舍,依恋,这时宋加禾的胸中不知怎么地升腾起那首苏联歌曲小路,“一条小路曲曲湾湾细又长,一直通向迷雾的远方,我沿着这条细长的小路,送我爱人上战场……”
【作者简介】孟庆昌,哈尔滨人。中共党员,函授大学中文学历,退休前在企业任厂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