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她《让灵魂高贵》:粟立新事业有成,完全可以去享爱生活,而她却固执地在诗路上前行和坚守,用诗歌绽放人生的精彩……


以热爱筑起灵魂的高度
——读粟立新诗集《让灵魂高贵》
作者:林汉筠
热爱,是充满希望的永恒的不变的追求。一个人只有拥有了热爱,热爱人生,爱自己,更爱他人,热爱每一寸时光;热爱世间,热爱一草一木、一事一物。让热爱伴随着人生的每一刻,就能淳化人生,不断向往新的未来,筑起灵魂的高度。当捧着粟立新带着油墨清香的诗集《让灵魂高贵》(广东旅游出版社,2023.5),就有了如此的感想。
“诗者,志之所之也。”(《毛诗·大序》)诗歌是用言语表达的一种艺术,其脉管里流淌的是高贵的血液。心存高贵、书写高贵,是诗人孜孜以求的创作目标。让灵魂高贵,就是要用一切美好的词藻包括诗人的心境、良知和道义,都与高贵连在一起。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下,诗人因其思维活跃、感触细腻,丰富了对美好生活的设计与想象。粟立新在诗歌创作的道上,热爱着、希望着、抵达着自己的热爱。她用“酝酿生命的馨香”“我的梦再次起飞”“在晨曦中写一首诗”三辑组诗概说她近年来的诗作创作心路。在这本书里,我们不难发现,诗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情绪不断爆发。她说:“文学是一种缘”。通过文学这种雅致的方式,以个性化的体现,回望自己的过往人生体验,体现着独特的时空诗学意味和深沉的生命意识,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使自己生活在无限热爱之中。
粟立新是一个大地潜行者,透过她的诗作里,可以领略其铺开的生活意象。她的诗歌创作范围很广,但都是脚下这片养育她的土地,那些看似卑微的野花,那些存在心中永恒的关怀,精灵一样占据了她的诗心,赋予了她的诗歌创作,为她所用,任她而歌。在当下,人们的快节奏生活,那些有着广度、宽度却缺乏深度、温度的快餐式文化,加速了审美的吞吐过程,已成为当前文艺创作的诟病。粟立新可能是一个另类,功成名就,事业有成,按她现有的条件,完全可以去周游四海、去健美、去跳广场舞,去玩“新潮”,去该去享受的地方享爱,而她固执地在诗路上前行,在行走中训练、从学习中沉缅,从心里一字一句地抠出来诗来,以诗寄情,用诗佐餐,拥诗而眠,厚积薄发,将诗歌创作成为一种恒久的坚持和沉静的坚守,以此来丰富自己的生活,用诗歌绽放人生的精彩。
诗人应该是一个敏锐的观察者。诗人的灵感,来源于对世界的观察与深思。季节的变幻,岁月的更迭,都会使人触发热爱的情感。所谓“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就是如此。粟立新在《三月》里写道:“三月是我出生的月份∕有着成长的气息”∕“充沛着精神与信念∕落日以圆弧般的姿态∕从中酝酿生命的馨香”。短短的几行诗,将诗人对三月情有独钟的感受跃然纸上。三月里出生,从三月里汲取生命的力量,开放人生灿烂花朵,散发着款款的沁人馨香。在所经历的季节里,她无不扬起心中的激昂:“我们驱车追赶∕带着老家的雪花∕∕带着喜庆的中国红∕赶往春天的舞台”(《诗意·立春》)。欣喜的情绪感染着她,也感染着我们。《写在芒种》展示了对美好季节的向往,如果缺少了向往,就丧失了希望,生活就会是一片苍白。她认为,芒种是麦子即将成熟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空气里泛着泥土的味道∕麦的芒针、梅子的清香∕在拐弯处相遇∕门口的海棠花∕被晨风一次次表白”“我呢∕我要播种诗的种子”,她看到了“一颗诗的种子 撒落∕一滴水珠在阳光下∕熠熠发光”,以感人至深的意象,表达着自己的情感。《写在夏至》,展现了宁静的热爱之情,诗曰:“相约夏至∕相约去江湾体验新农村建设∕去看荷花盛况∕享受夏至的阳光∕∕出水荷花 朵朵相叠∕花叶婆娑倩影涟漪”。在《今日大雪》里写下对“对大雪的记忆”,想起儿子的出生和创业开火锅的情节,表达着诗人最本真的立场,为自己增添生活的力量。诗中,有对于岁月流逝的伤感,有对现实处境的无奈,更有美好生活的向往。
亲情,是由来已久的不可泯灭的情感,由此而衍生的感情则是独特的。粟立新在《又见蜜蜂飞来》一诗中倾述了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她想念已经逝去的母亲,将母亲认作是一只辛劳的蜜蜂,“辛劳的母亲∕也许会悄悄地∕飞来∕她的想念就是我们的想念∕看见蜜蜂飞来∕仿佛就看见母亲∕又在为我们酿思念的蜜”,是的,她相信自己的感觉,并真切地告诉我们:“母亲其实回来过∕殷殷嗡嗡 匆匆∕化身蜜蜂∕凑近厨房缕缕香气∕前来看望”。这是诗人在夜里梦见蜜蜂,就想起了母亲,折身而起,以触痛的心灵,在一个凌晨写下这么让人动情的亲情诗句,如泣如歌,使人感动不已。在一首《送别百岁奶奶( 组诗)》中,诗中记述了奶奶值得回忆的事情:“奶奶年轻时是村里接生员∕她不知道这是崇高的职业∕是承载希望的使命”“村里60年代到 80 年代∕的娃是奶奶迎接的∕青春献给了接生事业 ∕因为热爱, 所以坚守 ”(之一《接生员》)奶奶为全村的娃儿接生,是全村“菩萨”般的奶奶,而奶奶更是粟家的奶奶,“奶奶的时光∕守粟家四代女人渐渐隆起∕∕从此∕陪四代女人日子 变圆∕顺顺利利∕∕奶奶守着希望∕数着第几代 ∕直到∕第五代一个好字∕呱呱坠地”(之二《孕》)。奶奶是粟家四代女人的守护神,为粟家守护着平安,也为粟家接续着幸福,奶奶远去了,但热爱奶奶的情感没有远去。“奶奶, 我想您了∕看着窗外雨水∕与树交谈发出的声音∕那么亲切∕那么熟悉∕就如我俩用乡音在嘀咕∕∕想起您的微笑∕孩子似的透明∕像一片慈爱的天空”(《重阳雨》)。多么温暖的情感,以自己书写奶奶的文字安慰着自己,承接着奶奶的美德和对生活的热爱,承受着淳朴光芒的照耀。
一个人的成长始终与国家紧密相连,一个满怀热爱的人,对家国的热爱是始终不渝的。粟立新对祖国的热爱,具体表现在对大好河山的讴歌上。她行走瑶岭,看到春天美好的风景,异常欢欣,“乍开的喜悦∕挂满了枝头∕桃花给春上了新妆”(《相约瑶岭》)。以面对壮观的辽阔胸怀,表达着诗意的感受,为祖国美丽的景色书写颂辞。在由坪,看到勤劳的由坪人备受感动:“由坪人吃苦耐劳∕起早贪黑∕捻着晨光∕捻着月色∕用丝丝缕缕的豆香∕编织生活”(《醉在由坪》)。以“起早”“贪黑”“晨光”“月色”“豆香”这些小小的细节,展现着“吃苦耐劳”,正是千千万万勤劳的人们,才有着今天生活的美好。她热爱着从小生活的武江,她说:“从小生活在这里∕吸收亭台楼阁诗城的文化气息∕见证着繁花似锦的变化∕红色教育伴我成长”,身临其境,她为这些年武江城市建设、教育发展、精准扶贫、民生改善、科创园建设等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变化而自豪,“ 武江啊武江∕用爱敲响喜迎二十大的花鼓∕喜唱稳定安宁的醉美武江”(《武江情》)由点及面,由衷地写出了新时代中国高质发展的辉煌。突出现实生活,在见证与担当、享受与发现生活的同时,打开其写作的向度,挖掘心灵空间。可以看出诗人的个人情怀,与祖国命运相连相关。
诗歌是诗人经历与情感融合的精神意象,是心灵浸润与文化积淀的结晶,由此点亮诗人内在的思想,呈现出深沉的生命意义。粟立新正是以女性水的灵性和火的激情,对所处的地理空间的感知、对生活与学习经历的体验、对人性与生命法则的认同,从中萃取着真挚的情感,以热爱筑起灵魂的高度,构建崇高精神的殿堂。
(林汉筠,中国作协会员,文学创作二级作家)

质检灵魂,与诗同行
——浅评粟立新的诗集《让灵魂高贵》
作者:吴桂芬
人与人之间的相遇,是缘分,缘分这东西很玄妙,许多人只是一面之缘,见了就见了,彼此的心里,没有埋下情谊有种子。而有些人,见了一面就记忆深刻,在时间的长河里会起浪波。我与粟立新的相识属于后者。许是因为她是朋友的朋友,听说,在见面之前就有轮廓。她的样貌、以及人品。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初次相见,她已然成了我的‘熟人’。她给我的感觉是平和的,如一朵莲,恬淡优雅。这与她的诗集《让灵魂高贵》相吻合。
好的歌要有好的语言。诗,是诗人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可以看到独有的人格属性。
人格,是一个人的性格、气质的总和。在纷繁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一片独特的叶子。对于女性朋友,更契合的比喻应该是花,但我喜欢用叶子这个词,尤其喜欢用在粟立新身上,她给我一种不妖不娆的清纯之感。,就像她诗中的语言,给人一种质朴的亲切之感。
今天我又想起了你
延续了昨天温热的记忆
不知明天梦里的思念
能否秋天的灵溪很美
光影斑驳 枫叶飘飘
一地落叶
从书吧往外望
草场边上开了一片红彤彤的花
他们说是彼岸花
像一把火
一个人的经历和阅历,是促成长的催化剂,只是有些人把它写在脸上,有些人把它记在心里,于是便有了浅显与深刻的区别。这种质朴和亲切,是‘人之初’的返璞归真,不练达人情之后的心灵归属。而看似通俗的表达,却蕴藏着无限的深意,这就是语言的延展,思想的洞悉。而清新的语言,似流淌的清泉。
好的诗歌,是对人性的一种教化。诗是什么?每个人的回答都不一样,正如一千个读者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据我所知,粟立新写诗的时间并不算长,但是这并不影响诗歌的质量。时间,的确可以记录成长的走向,路程的长短,时间无法超越的事情,意念却可以。厚积薄发,就是让时间刮目相看的现实。
似海非海
蓝色的湖面上
放牧着朵朵白云
徜徉在猪槽船上
……
飘走又飘回的云海
是摩梭人含情的眼神
似海非海 ,是梦非梦,正是诗人对人生对世界的认知,这样的认知,让诗人有了第三只眼睛。正是这样的认知,才让她的诗歌,有了启迪灵魂的味道。“飘走又飘回的云海,是摩梭人含情的眼神,这眼神里都写了什么?诗人没有说明,把想像的空间留给了读者,从而拓展了诗的外延。
好的诗歌,是有温度的。世间最能打动人的秘密是温度,温度不是恒定的,热,是一种温度,但太热,也会伤人。诗也是一样,太热不行,太冷也不行,只有适宜的温度,会让人感到舒爽。赏读粟立新的诗集,可以感受到她的爱,对行云流水,高山大海的爱,对林间飞鸟、草木鱼虫的爱,有对故乡的爱,更有对五月诗社的爱。正是因为有爱,真挚的爱,才有了诗歌里的温度。
五月, 阳光以它的温情
以它的博爱滋润万物
一如你的性情———
朴实、 温暖、 爱心、 坚韧、 笃定
是留守儿童和孤儿的家
每一位在基地的儿童
都被幸福和希望包围
……
生活和诗一直都在我们的左右,给予我们深度和广度,深与广,可以理解成纵与横。有纵有横,有心连起纵横的点,方能构成诗的田园。诗,是时间雕刻的标识。诗,所处理的就是人生,就是诗者灵魂的路径。
你以爱心的底色
自强不息的精神
赢得爱心人士的美誉
脱贫路上你用品质书写精彩华章
小康之路更有你的浓墨重彩
勤劳务实的爱心诗友
用心、 用情、 用爱、 用美
去实现充满爱的基地
热情好客的诗友
以真、 以诚、 以善、
以无公害产品喜迎天下客
五月, 如果你爱诗
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所选择的道路,体力和心力,一个诗人能走多远,则取决于诗人对事物的审视,对自我的提升和锤炼,取决于诗人自身的灵魂的质检。 客观地说,粟立新的诗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空间的储备,才会让她的诗,具备无限的可能性。但对我而言,是开卷有益。
《让灵魂高贵》,毕竟,生活需要一种精神,一种积极向上勇于前行的精神。即便我们是朝露,也要润泽小草和花朵的眼睛。
(2023年7月于清远)


(图文来源于诗的红三角,责任编辑:桂汉标)